-
公开(公告)号:CN11248765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011400776.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电网的单极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及其装置,将初始电弧电阻输入构建的仿真模型进行处理,输出初始单极短路电流;基于电弧长度和初始单极短路电流计算新电弧电阻,并将新电弧电阻输入仿真模型进行处理,输出新单极短路电流;基于新电弧电阻和初始电弧电阻判断新单极短路电流是否收敛,若是,则输出新单极短路电流,若否,则将新单极短路电流作为初始单极短路电流,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收敛,解决了现有技术因为接地电阻、避雷器等参数对故障电流影响较大,使得建模参数与实际运行参数误差较大,以及实际直流侧单极人工短路故障测试时会产生电弧电阻,使得单极短路电流计算准确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8183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1910204689.2
申请日:2019-03-1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绝缘结构的超导限流器,包括:超导限流单元、内复合绝缘筒、外复合绝缘筒和低温容器;内复合绝缘筒沿轴向同轴套接超导限流单元;低温容器沿轴向同轴套接外复合绝缘筒;其中,超导限流单元与内复合绝缘筒之间通过内绝缘支撑件固定连接,低温容器与外复合绝缘筒之间通过外绝缘支撑件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与低温容器连接的外复合绝缘筒,以及与超导限流单元连接的内复合绝缘筒,将低温容器产生的气泡阻隔于低温容器与外复合绝缘筒之间,将超导限流单元产生的气泡阻隔于超导限流单元与内复合绝缘筒之间,阻隔了气泡在液氮空间中的径向扩散路径,实现了阻止电极间气泡的产生,保证了电阻性超导限流器的绝缘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19555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52551.5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变压器升高座联气管结构的优化方法,方法包括:根据电力变压器的瓦斯继电器的内部参数,生成所述瓦斯继电器内第一油流的第一雷诺数和所述第一油流的流量;根据所述第一雷诺数,生成瓦斯的第一阻力;根据所述第一油流的流量,生成联气管内的第二油流的速度;根据所述电力变压器的升高座发生故障时内部压力范围,设置所述第一阻力和所述联气管的第二阻力的边界条件;根据所述边界条件,生成所述联气管的长度和管径的取值范围作为所述联气管的结构优化参数,应用于所述联气管的优化结构设计中,以实现提高联气管管路设计合理性,并提高瓦斯继电器对电力变压器的保护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718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19765.X
申请日:2023-09-2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10 ,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结构的优化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变压器包括本体、连接界面和升高座。优化方法包括:根据变压器结构建立流体仿真模型;采用方形管替代本体,获得简化仿真模型;获取流体仿真模型的连接界面处的第一流场,以及获取简化仿真模型的连接界面处的第二流场,根据第一流场和第二流场之间的流速偏差,判断是否满足优化条件;当满足所述优化条件时,通过简化仿真模型,对变压器结构进行优化。实施本发明,通过方形管替代变压器本体,对仿真模型进行简化,可以有效降低仿真模型的计算量,同时减小油箱本体流动引起的油流因素对气体扩散的影响,进一步避免集气现象,利于故障的发现和排查,并降低了对气体监测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8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0040.9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8 , G08B31/00 , G06F119/14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气液两相流体仿真的电力变压器预警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根据升高座的内部结构、预设的故障位置和类型,建立电力变压器的气液两相流体仿真模型;通过仿真模型,确定气体继电器内气体累积直至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所需的第一时间;在仿真模型中设置微型泵循环系统,获得修正模型;并获取第二时间;根据第一时间和第二时间计算气体扩散速度提高倍数;在倍数符合条件时,利用修正模型进行预警。本发明根据电力变压器升高座结构,预设的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建立电力变压器的气液两相流体仿真模型,可以加强油流不畅区域的气体扩散速度,加强整个区域的油流循环,使得气体扩散更均匀,利于预警过程中对故障的响应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08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06602.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气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牧区低压火灾试验系统及方法,包括:低压配电柜、电源系统、录波系统和故障模拟区;故障模拟区用于在各种类型的架空线路故障模拟试验中,根据预先设定的试验工况,对不同直径或绝缘特征的架空线路故障进行模拟试验;电源系统用于在模拟不同类型的架空线路故障时,输出三相电压的交流电;低压配电柜用于检测不同架空线路故障类型下的母线三相电压和出线三相电流,以使录波系统检测是否有电弧击穿,获取对应的故障模拟信息。本发明通过对架空输电线路各种故障类型和植物燃烧进行试验,可以有效分析故障过程中短路电弧的情况,降低了林牧区因配电网故障引发火灾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388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59418.8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G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架空线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架空线路火灾屏障防护装置,包括保护层和若干个连接件;保护层包括阻燃屏蔽层、隔热层和电场屏蔽层;所述阻燃屏蔽层、所述隔热层和所述电场屏蔽层由内向外依次贴合连接,组成三层圆形管道结构;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管道内腔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夹具、和以所述夹具为圆心等间隔排列的数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夹具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保护层相连接。本装置通过防火阻隔的思路,保持火灾条件下导线对地的部分间隙绝缘强度不明显下降,能够有效降低山火引发线路放电的风险,并且采用火灾屏蔽与灭火弹配合的防护方式,有利于减少屏蔽装置受林火灼烧风险,进一步提高防火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72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92704.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杂质颗粒迁移的监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获取到若干组运行工况后,在与变压器升高座原件内部流场分布相同,且按照变压器升高座原件等比例缩放的变压器升高座缩比例实验平台中,通过采集装置在预设的时间内采集每组运行工况下的杂质颗粒变化浓度,根据每组运行工况下的杂质颗粒初始浓度、温度、电压、流速和在预设时间内的杂质颗粒变化浓度,通过多项式拟合获得杂质颗粒在预设时间内每组运行工况的温度、电压和流速所对应的扩散变化数据,并将扩散变化数据发送给用户端,使得用户端根据扩散变化数据推算待测变压器升高座实时的杂质颗粒初始浓度、温度、电压和流速所对应的杂质颗粒浓度变化,实现了杂质颗粒迁移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300610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334246.7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B12/08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超导带材表层,具有编织网结构,设置于超导带材的表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超导带材表层,解决了超导体在正常电阻状态时表面产生的蒸汽层大大降低超导体与液氮之间热交换效率的技术问题。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超导带材以及超导线圈。
-
公开(公告)号:CN1088991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942162.5
申请日:2018-08-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螺旋结构的限流器超导线圈,包括:第一超导带材、第二超导带材和绝缘隔离层;第一超导带材与第二超导带材为螺旋结构;第一超导带材位于螺旋中心的一端与第二超导带材位于螺旋中心的一端电连接;第一超导带材与第二超导带材之间填充有绝缘隔离层,且第一超导带材与第二超导带材的间距从螺旋中心至螺旋外围逐渐增大。本发明根据超导线圈螺旋中心的电压与螺旋外围的电压逐渐增大的原理,将超导线圈设为非等间隔的螺旋结构,从螺旋中心到螺旋外围,绝缘间距逐步增大,解决了现有的限流器超导线圈内层绝缘间距裕度过大,而外层绝缘间距裕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