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镜像叠加理论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8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05546.7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镜像叠加理论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海底隧道开挖断面的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为海底隧道开挖断面位于均质地层内,将均质地层视作环向分布于海底隧道断面外围,并确定各均质地层至隧道断面中心的内/外径与各均质地层对应的渗透系数;将实际海底隧道与虚拟海底隧道进行势的叠加,形成海底隧道渗流场,对海底隧道渗流场计算获得围岩渗流场参数、注浆圈渗流参数与衬砌渗流参数;根据围岩渗流场、注浆圈渗流场以及衬砌渗流场参数,对海底隧道渗流场进行预测。解决了现有海底隧道渗流场,无法同时考虑注浆圈与衬砌非线性渗流时不同渗流情况下,对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的预测,降低了海底隧道施工前后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一种热-力耦合条件下层状岩石统计损伤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889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111400440.2

    申请日:2021-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力耦合条件下层状岩石统计损伤计算方法,首先给定岩石微元体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函数,其次建立了岩石应力‑应变的轴向应力‑应变关系,最后根据广义胡克定律和统计损伤原理建立了考虑各向异性非线性强度破坏准则的岩石在三轴高温‑渗流耦合力试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本发明应用于热‑力耦合作用下层状板岩的三轴压缩试验,提出的新模型较现有的模型综合性及适用性较强,对试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拟合程度较高。体现了层状板岩的变形破坏特征,充分反映了峰后阶段的趋势。

    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隧道纵向螺栓接头振型函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3260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335775.X

    申请日:2023-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态叠加法求解隧道纵向螺栓接头振型函数的方法,通过将盾构隧道简化为不连续的有限长欧拉‑伯努利梁,并将所述有限长欧拉‑伯努利梁置于帕斯卡双参数地基上建立弹性地基梁模型,获取完整的动力响应控制方程解析解,且所述动力响应控制方程解析解包括有限长弹性梁的位移响应速度、位移响应加速度、纵向螺栓接头部位的剪力以及弯矩动力响应解析解;既克服了以往在动力学领域中将盾构隧道简单简化为均质连续梁模型解析解而无法分析接头薄弱部位的不足,无法考虑隧道截面不连续且有限长的情况,并采用模态叠加方法求解出带有接头的单不连续梁的模态振型函数,也克服了现有针对接头部位只能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精度不足问题。

    一种基于遍历搜索算法的peck公式参数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75983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018220.2

    申请日:2023-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遍历搜索算法的peck公式参数反演方法,包括根据开挖隧道所在区域的周边已建工程或与所在区域地质条件相似的其他区域已建工程获取数据集,构建遍历搜索算法,确定待遍历参数,基于peck公式设计目标函数,设置最大迭代次数和适应度值,当当前迭代次数小于最大迭代次数时,根据遍历搜索算法获取待遍历参数的取值,根据待遍历参数的取值获取基于peck公式计算的隧道开挖引起的预测沉降,根据预测沉降和数据集中的沉降计算目标函数,若目标函数的取值小于适应度值,根据目标函数更新适应度值,反之进入下一次迭代,根据适应度值获取地层体积损失的最优参数值和地表沉降槽宽度的最优参数值。本发明利用数据量较少,效率较高,适用性较广。

    一种考虑螺栓接头盾构隧道动力响应解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6153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924649.1

    申请日:2023-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螺栓接头盾构隧道动力响应解析方法,考虑了盾构隧道在受到任意动力荷载作用时,对盾构隧道螺栓接头薄弱部位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并建立完整的盾构隧道螺栓接头动力响应方程,采用复数变换的方法对盾构隧道螺栓接头动力响应方程进行解耦;既克服了以往在动力学领域中将盾构隧道简单简化为均质连续梁模型解析解而无法分析接头薄弱部位的不足,同时也克服了现有针对接头部位只能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的精度不足问题,为后续盾构隧道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种盾构隧道螺栓接头不连续变形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81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13339.0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螺栓接头不连续变形计算方法,包括:建立盾构隧道螺栓纵向接头的Dirac Delta函数并求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计算当盾构隧道螺栓纵向接头发生剪切错位时的剪切错位虚拟分布压力:计算当盾构隧道螺栓纵向接头发生弯曲转动时的弯曲转动虚拟分布压力;建立盾构隧道螺栓活动接头处的控制微分方程,并计算盾构隧道螺栓接头不连续变形参数。本发明不仅预测管道的偏转,还预测盾构隧道的变形缝和螺栓接头错位和旋转,解决了现有算法中不能模拟接缝处得张开和错位,对盾构隧道的不连续变形和内力无法进行预测的问题,对于估计现有盾构隧道纵向接头的不连续变形是合理、方便、全面的。

    基于镜像叠加理论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854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0305546.7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镜像叠加理论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分析方法,包括确定海底隧道开挖断面的地质条件,地质条件为海底隧道开挖断面位于均质地层内,将均质地层视作环向分布于海底隧道断面外围,并确定各均质地层至隧道断面中心的内/外径与各均质地层对应的渗透系数;将实际海底隧道与虚拟海底隧道进行势的叠加,形成海底隧道渗流场,对海底隧道渗流场计算获得围岩渗流场参数、注浆圈渗流参数与衬砌渗流参数;根据围岩渗流场、注浆圈渗流场以及衬砌渗流场参数,对海底隧道渗流场进行预测。解决了现有海底隧道渗流场,无法同时考虑注浆圈与衬砌非线性渗流时不同渗流情况下,对海底隧道非线性渗流场的预测,降低了海底隧道施工前后的安全性和适用性。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1059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28408.5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试样筒、加载系统、供气系统和控制系统,从而对城市生活垃圾样本和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分别进行有效孔隙度测试,获得有效孔隙度满足标准有效孔隙度的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进而获取城市生活垃圾样本的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的定量预测,通过规则的封闭几何体和开口空心几何体混合组成的城市生活垃圾模型体模拟非均质性强的城市生活垃圾样本,为城市生活垃圾非流动区域比例参数的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不仅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样本,也适用于普通非饱和土。

    一种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569448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55763.1

    申请日:2022-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收集装置,包括抽气管和抽气泵,抽气管一端伸入垃圾填埋场的抽气井中,另一端与抽气泵相连,在抽气泵作用下,抽取抽气井中的填埋气进行收集,抽气管上安装有过滤组件,通过过滤板能对抽气管中输送的填埋气进行过滤,减少填埋气中的杂质,同时在过滤组件与抽气泵之间安装有制冷组件,能对过滤后的填埋气进行降温处理,从而通过存水箱收集冷凝后水蒸气,其中,设置有多个过滤板,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能根据对抽气管上的过滤板进行更换,无需人工更换,省时省力,同时,本发明中,通过出水管的作用,能对更换后的过滤板进行冲洗,以便于下次更换使用,提高装置整体的使用时效。

    基于大变形理论的既有管线力学响应分析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958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49028.2

    申请日:2022-09-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变形理论的既有管线力学响应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土木工程领域,本发明通过比较既有管线的初始位移向量与既有管线所处区域的下卧土沉降量的大小可以得知既有管线与下卧土层的接触状态。若所述既有管线的初始位移向量小于对应的下卧土沉降量,则说明下卧土层与既有管线相分离,通过土‑结构分离模型分析既有管线的力学响应;否则,说明下卧土层与既有管线相接触,通过土‑结构接触模型分析既有管线的力学响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明确下卧土层和既有管线处于接触状态还是分离状态,进而能够准确计算既有管线的力学响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