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3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078376.3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区能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基于预先确定的指标选择思路和依据,构建用于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的层次化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建立的层次化评估指标体系,利用AHP‑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能效评估模型,对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项目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得到评估结果。本发明深入挖掘能够准确反映能源系统能效水平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出综合能源系统能效指标的计算方法,建立综合能源系统能效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为后续综合能源系统运行考核提供参考,可以广泛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评估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307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76894.1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网架优化实施效果评价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实施网架优化项目进行指标贡献度计算并确定各指标贡献度的权重系数,其中,进行指标贡献度计算时,根据预先构建的基于电网成效贡献度的量化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基于权重系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待实施网架优化项目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本发明可以精准衡量电网发展投入效果,提高电网公司投入有效性,同时可以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并明确改善方向,从而缓解电网运行压力,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因此,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网规划设计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59640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460158.5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力需求预测的投资景气指数构建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电力需求预测备选指标体系;对电力需求预测备选指标体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得到电力需求预测指标体系;对电力需求预测指标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剔除引起多重共线性的电力需求预测指标,生成新电力需求预测指标;对生成的新电力需求预测指标与售电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一年度售电量的回归方程;根据上一年度的新电力需求预测指标与下一年度售电量的回归方程,计算各年度售电量预测值;设定电力投资景气指数的基值与基年,并根据基年后各年度售电量预测值与电力投资景气指数的基值,构建电力投资景气指数,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需求预测领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8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4469.4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8/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市场要素变化对输变电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市场要素数据以及输变电工程造价要素数据;基于市场要素数据以及输变电工程造价要素数据构建直接影响矩阵;基于直接影响矩阵构建综合影响矩阵得到市场要素以及输电工程造价要素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以及原因度;通过绘图方式分别进行中心度与原因度以及影响度与被影响度的关系情况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184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54470.7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7 , G06Q30/02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市场要素变化的输变电工程造价响应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市场要素数据以及输变电工程造价要素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市场要素数据以及输变电工程造价要素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设置关联度阈值,筛选关联度大于阈值的所有市场要素以及输变电工程造价要素进行全局敏感性分析,将全局敏感性大于预设阈值的要素设为监测要素;设置不同的控制策略,根据各监测要素的变化执行不同的控制策略。
-
公开(公告)号:CN11947667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901533.0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G06Q10/063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行业减碳路径下碳排放测算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地区发电侧、电网侧和储能侧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发电侧、负荷侧和储能侧的电力数据;分别根据发电侧、电网侧和储能侧的碳排放数据以及发电侧、负荷侧和储能侧的电力数据,计算发电侧、电网侧、负荷侧和储能侧的碳排放量影响因子;基于主客观综合法确定各碳排放量影响因子的综合权重系数;基于综合权重系数和碳排放量影响因子,确定目标地区在减碳路径下的碳排放量。本发明能够在进行目标地区的碳排放测算时,使得优化目标更加全面,并且能够提高计算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109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074844.4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10 ,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变电建设方案确定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电网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占地规划图和建设目标生成多个输变电建设备选方案;获取每个输变电建设备选方案的数据集,数据集包括电网在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数据、经济数据和技术数据;对每个数据集中的成本数据进行换算得到换算后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根据蒙特卡洛模型,获得每个输变电建设备选方案对应的经济敏感度和技术敏感度;根据多种输变电建设备选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敏感度和技术敏感度,从多种输变电建设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作为最终输出的输变电建设方案。本发明提高了输变电建设方案优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409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04899.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源网荷储的电网混合储能优化调控方法,涉及智慧电网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网储能控制云平台,获取发电能源侧的能源发电数据集、电网侧的电网运行数据集和负荷需求侧的负荷电力数据集;进行响应特性分析和孪生模拟融合,构建电网运行数字虚拟模型;获取储能模块的多个储能设备特性数据集,基于多个储能设备特性数据集对电网运行数字虚拟模型进行协同建模,生成电网储能协同控制虚拟模型;实时监测获取电网多侧状态参数信息集合,进行调控策略分析,获得储能优化调控策略,对储能模块进行电网混合储能调控。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网实时调控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电网的实时调控能力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34097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404899.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源网荷储的电网混合储能优化调控方法,涉及智慧电网技术领域,包括:获取电网储能控制云平台,获取发电能源侧的能源发电数据集、电网侧的电网运行数据集和负荷需求侧的负荷电力数据集;进行响应特性分析和孪生模拟融合,构建电网运行数字虚拟模型;获取储能模块的多个储能设备特性数据集,基于多个储能设备特性数据集对电网运行数字虚拟模型进行协同建模,生成电网储能协同控制虚拟模型;实时监测获取电网多侧状态参数信息集合,进行调控策略分析,获得储能优化调控策略,对储能模块进行电网混合储能调控。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网实时调控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电网的实时调控能力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644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68352.0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区域内能源微网碳减排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制定减排目标;根据制定的减排目标,通过设定的碳配额分配原则制定碳配额分配策略;评估基于碳配额分配策略的经济收益与节能收益,确定减排模式。因此,本发明在成本分析视角下讨论区域间的减排机制的设计问题,不仅为今后节能减排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更有利于丰富当前的低碳经济理论体系,可以广泛应用于碳减排流程设计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