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1677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602567.2

    申请日:2021-1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刚度测试设备,包括:机箱、物料待取区、转运装置、控制器、测试台面、压力机、负荷检测模块、激光测距模块和旋转模块,在试验时,转运装置将被测管件从物料待取区转移至测试台面上,然后压力机对被测管件施加压力,以使被测管件产生径向变形,当被测管件的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压力机停止施压,并根据内直径变形量达到预设阈值时的负荷,计算被测管件的环刚度值。可以实现被测管件的自动上料、搬运、压力施加和检测、变形量检测和环刚度自动计算的功能,减少了试验过程的人员参与,保证了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试验过程在机箱内完成,因此提高了试验安全性。

    一种楼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52037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1001872.X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获取待处理目标楼宇设备运行数据,待处理目标楼宇设备运行数据包括设备图像数据和设备的物业日志数据;基于图像维度对图像的预设影响优先级,对设备图像数据进行优化调整;生成与调整后的设备图像数据相匹配的运行日志数据;将物业日志数据和运行日志数据进行合并,得到待重构数据;基于待重构数据进行图像重构处理,得到目标楼宇设备运行数据。本发明将物业日志数据纳入考量,丰富了楼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的数据来源,有效提高设备运行状态评估的精准性,为设备的故障感知和运维更新提供有力支撑,便于更好地提升楼宇设备管理水平,进而为楼宇的正常稳定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一种基于Clickhouse数据库的时间序列数据抽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29606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16064.3

    申请日:2024-0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lickhouse数据库的时间序列数据抽取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所接收的数据抽取请求在目标数据源与Clickhouse数据库之间建立连接通道,并通过所述连接通道从所述数据源中抽取多模态数据;所述数据抽取请求包括目标数据源、时间段和数据类型;对所述多模态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得到待写入数据;通过MergeTree数据表引擎将所述待写入数据分区存储至所述Clickhouse数据库中,并根据分区结果生成对应的索引引擎;根据所述数据抽取请求对所述索引引擎进行筛选,并根据选取的所述索引引擎从所述Clickhouse数据库中提取目标数据发送至用户;充分利用Clickhouse数据库的并行传输能力,将数据分区存储至Clickhouse数据库中,进一步提高了数据的查询效率。

    时空感知的楼宇设备运行风险识别模型训练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21170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1001766.1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险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空感知的楼宇设备运行风险识别模型训练方法与装置,包括对提取的楼宇设备状态时空感知特征进行不同行为模式聚类分析,并计算低频行为簇与高频行为簇之间的相似度,得到风险簇相似度矩阵,以确定风险时空综合权重;并通过遍历时空感知图神经网络中的节点构建设备风险传播网络,根据楼宇设备状态时空感知特征和设备风险传播网络训练风险识别模型,得到楼宇设备运行风险识别模型。本发明通过融合楼宇设备状态时空感知特征与聚类分析得到的簇信息,使得风险识别模型不仅能够更全面地学习设备运行的时空动态特征,而且可以分析特征在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表现,提高对楼宇设备运行风险的识别准确率。

    一种热电联合储能系统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8043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96127.9

    申请日:2023-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联合储能系统,系统的压缩机、压缩侧换热器的气侧、储气装置、膨胀侧换热器的气侧与膨胀机依次串联构成空气通路;系统的电加热器的输出端、高温蓄热器、高温循环泵、膨胀侧换热器的管侧、热负荷、储气装置的热介质支路、低温蓄热器、低温循环泵、压缩侧换热器的管侧、中温蓄热器、中温循环泵及电加热器的输入端依次连接,构成循环热介质通路;储气装置、压缩侧换热器和膨胀侧换热器均用于实现循环热介质通路中的热介质和空气通路中的压缩空气的换热。利用电蓄热的方式提高系统内部热能的膨胀机进气温度,避免了压缩机耗功和膨胀机出力的相互制约,提高储能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