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气体放电规律的组合式可调实验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9239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359686.8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姚远航 薛志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气体放电规律的组合式可调实验电极,包括连接电极、上平板电极、针形电极、下平板电极、上安装板、下安装板、绝缘支撑杆,通过连接电极下端的连接部分和上平板电极、针形电极的螺纹安装部分,实现上平板电极与针形电极的快速更换,操作更加方便;通过连接电极上端的螺纹安装部分与翼型螺母,实现电极间距可调节;而且在本发明中,连接电极中间设计有刻度部分,量程为0-100mm,精度为1mm,根据绝缘套筒的边缘与刻度部分的位移,可以使电极间距的调节更加精确。因此,在进行气体放电规律实验时,更换电极形状更加方便快速,电极间距调节既方便又准确。

    一种无局部放电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

    公开(公告)号:CN105759183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094472.7

    申请日:2016-02-22

    Abstract: 一种无局部放电的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涉及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第一包膜铝线和第二包膜铝线两者的直线部分平行设置,包膜铝线的第一折线部分和第二折线部分均构成“V”字形结构,包膜铝线的直线部分于槽型结构体的长方形槽的中心处,包膜铝线的折线部分置于通孔内;通孔及长方形槽内注入环氧树脂固化成型。本发明可以有效模拟改进工艺后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匝间绝缘结构,以进行验证干式空心电抗器绕组线圈制作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性的各种试验。

    用于研究电抗器匝间绝缘振动老化的模型线棒的试验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05928780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317024.9

    申请日:2016-0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电抗器匝间绝缘振动老化的模型线棒的试验夹具,包括:上压板,固定在振动试验台上且与上压板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的下压板以及设置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的模型线棒夹具板组,模型线棒夹具板包括:左压板;一面开设有与模型线棒外形匹配的凹槽的第一夹具板;正反两面均开设有与模型线棒外形匹配的凹槽的第二夹具板;一面开设有与模型线棒外形匹配的凹槽另一名开设有半圆形凹槽的第三夹具板以及右压板;第二连接件将所述左压板、第一夹具板、第二夹具板、第三夹具板以及右压板固定连接以使模型线棒被相邻的两夹具板夹住。本发明对多个模型线棒的振动老化试验进而得出绝缘老化情况,节省了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可靠性。

    一种用于模拟倍压电路电压建立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00931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02744.X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模拟倍压电路电压建立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电压建立过程模拟技术领域。解决的是倍压电路工作原理复杂,文字描述繁琐,很难使初学者完全理解的问题。包括蓄水池、第一单向阀、第一玻璃管、第二单向阀、第二玻璃管、固定桩和升降系统,蓄水池上部开口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玻璃管的中部开口连接,第一玻璃管的下部开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二玻璃管的下端连接,第一玻璃管设置在升降系统上,隔板上设置有蓄水池和固定桩,第二玻璃管设置在固定桩上。通过玻璃管内水位的变化过程模拟电容器内电压的变化过程,用肉眼可见的水流、水位来模拟肉眼不可见的电流、电位,生动直观,使学生和研究学者对于倍压电路的工作原理能理解的更加透彻。

    一种精确调节极间屏障的实验电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00997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887851.5

    申请日:2019-09-19

    Inventor: 姚远航

    Abstract: 一种精确调节极间屏障的实验电极结构及其操作方法,属于放电实验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电极间绝缘屏障位置调节不便、调节精度低,导致研究电极间绝缘屏障放电实验操作复杂、测量准确度偏低的问题。上绝缘平板通过两个绝缘支柱平行固设在下绝缘平板的上方,屏障固定板套设在两个绝缘支柱上,且上下滑动设置在上绝缘平板与下绝缘平板之间,屏障固定板与每个绝缘支柱之间分别通过限位件限位;每个绝缘支柱上均设置有刻度;屏障固定板的中部竖直开设有通孔,上平板电极与下平板电极分别位于通孔的上下两侧且正对设置,且上平板电极与上绝缘平板固接,下平板电极与下绝缘平板固接。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3731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658292.2

    申请日:2015-10-12

    Abstract: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电老化试验系统及其试验方法,它涉及一种电抗器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在进行干式空心电抗器老化规律试验时,试验时间长,所得试验数据少的问题。本发明包括电源部分、保护电阻、分压器、试验电路部分和远程监测部分,试验电路部分包括若干并联的试件回路,每个试件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熔断器和试件,远程监测部分包括若干电压传感器、转换装置和上位机,电源部分通过保护电阻连接分压器的两端,分压器的输出端连接试验电路部分,远程监测部分的电压传感器的输入端均与试件建立连接,电压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脱转换装置与上位机建立连接。本发明在保证样本容量的前提下缩短试验时间。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813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1910484048.7

    申请日:2019-06-05

    Abstract: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压绝缘领域。本发明未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模型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本发明与实际应用中的电抗器匝间绝缘结构相近,以其作为各种电气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所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

    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185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173191.6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干式空心电抗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干式空心电抗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试验模型包括包封完好匝间绝缘试验模型,所述包封完好匝间绝缘试验模型包括环氧树脂筒,所述环氧树脂筒外设置包膜铝线,所述包膜铝线外缠绕环氧玻璃丝带。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难以模拟实际运行状况的包封内的匝间绝缘情况的问题,具备模拟精度高的优点。

    一种电缆绝缘外铠加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6437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55119.3

    申请日:2022-0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电装备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缆绝缘外铠加工装置。一种电缆绝缘外铠加工装置,包括固定轨和旋转切除部,旋转切除部围绕固定轨旋转,旋转切除部能够剪切电缆绝缘外铠形成纹路。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轨包括设置有齿圈的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的连接轨,以及与齿圈啮合传动的驱动齿轮,以及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驱动电机。具有加工后增加电缆绝缘外铠表面摩擦系数的优点。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8137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484048.7

    申请日:2019-06-05

    Abstract: 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实验模具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压绝缘领域。本发明未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电抗器匝间混合绝缘缺陷的模型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两端贯通的空心绝缘筒,空心绝缘筒的两侧的敞口端安装有绝缘板,空心绝缘筒的外侧侧壁向空心绝缘筒的轴线凹陷形成若干弧形凹槽,空心绝缘筒的外部缠绕第一导线层,第一导线层的导线部分嵌入所述弧形凹槽内,第一导线层的外部缠绕有第二导线层,第一导线层与第二导线层之间填充有绝缘胶,第二导线层的外部涂覆绝缘胶,第二导线层导线的匝数小于第一导线层导线的匝数;本发明与实际应用中的电抗器匝间绝缘结构相近,以其作为各种电气性能测试的试验样品所得的结果更加贴近实际,试验结果可靠性更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