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74939B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710566887.4
申请日:2017-07-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 G21C17/0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换热装置,属于结构热工水力技术领域,包括汽包、换热元件、给水流量测量元件与相应连接管道;换热元件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层套管与外层套管;给水流量测量元件包括流量计与汽包入口管段;给水从汽包入口管段进入,依次经过给水流量测量元件、换热元件、从汽包出口管段流出。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测量套管式换热元件的给水流量,避免因为套管式元件管内空间狭小而无法进行流量测量的问题,引入额外管路,阻力小,密封性良好,同时装置简单易制造,工艺成熟,有助于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的科学研究以及非能动安全系统工程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08538413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180808.0
申请日:2018-03-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冷凝水箱热工水力特性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坩埚盐浴炉、换热元件、汽包、冷凝水箱A、冷凝水箱B、涡街流量计、真空泵、球阀、截止阀和连接管路,换热元件下部插入熔盐中,上部与汽包连接,汽包出口的蒸汽管路与冷凝水箱A和冷凝水箱B中的冷凝管束相连接,真空泵与冷凝水箱A中冷凝管束的出口管路相连。本发明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冷凝水箱与汽包连接,通过相关阀门的切换可实现两个冷凝水箱分别独立运行,当一个冷凝水箱内已经存在温度场时,可随时切换至另一个处于冷态的冷凝水箱进行实验研究,解决了在热源达到目标温度之前冷凝水箱内已形成一定温度场从而无法研究冷凝水箱从冷态开始的热工水力特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40936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99803.4
申请日:2016-10-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0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的单管实验装置,包括管式立式电炉、换热元件、汽包、冷凝器;管式立式电炉模拟熔盐堆排盐罐中熔盐的温度变化情况;换热元件下部插入管式立式电炉中,上部与汽包连接,换热元件的进出口都位于汽包内部;换热元件是由两层套管组成的鞘型换热元件,包括外层套管、中间套管和中心进水管,中间套管和中心进水管之间形成一个供蒸汽流通的环形通道,中心进水管底部与该通道连通;冷凝器的入口与汽包的顶部相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汽包的进水口相连接。本发明可用于对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工作安全可靠,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反复使用,为研究熔盐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特性提供了一个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209008839U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821448712.X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C11/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行走装置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AUV的轮腿式行走装置。由外盖、电机、电机密封机构、轮腿机构、开关、蜗轮蜗杆减速器、舱门旋转轴、第一键、套筒、链、第一弹性挡圈、第一轴端挡圈、轴承、链轮、第二螺钉、底座、第一螺栓、螺母组成,主连接架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底座上,底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基座上,舱门旋转轴安装在壳体中,链轮通过套筒和轴肩定位,链轮通过第一键安装在舱门旋转轴上,套筒安装在舱门旋转轴上,外盖安装在壳体上,第一轴端挡圈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舱门旋转轴上,电机固定在基座上,轴承和套筒安装在舱门旋转轴上。本实用新型可实现游动时轮腿机构的回收,有效减少海洋航行时的阻力,有效的保障越障时的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750148U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821450070.7
申请日:2018-09-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16L1/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底管道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应急回收装置。包括液压系统、起吊勾头、牙型推进器、引导锥、吊钩、配重臂、锁扣、压板、环形绳索、浮球、O型环、基座等;液压系统一端通过销轴与起吊勾头连接,另一端通过销轴连接牙型推进器,牙型推进器的末端连接引导锥;管道应急回收装置前段采用圆形上、下层支架构成刚性支撑,中段采用V型槽构成柔性支撑,后段采用方形上、下层支架构成刚性支撑。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水下废弃海管的回收,采用回收装置配合ROV操作手,无需潜水员下水减少了人力资本,降低了风险;采用该装置回收海管可以减少水下作业时间,提高施工速度和作业效率;采用锁紧与自锁装置,结构简单、方便,提高作业稳定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