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普勒海流计声波散射区域的标定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0357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810017013.8

    申请日:2018-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普勒海流计声波散射区域的标定装置及方法,包括标准板(3)、上减振器(4)、下减振器(5)、第一连接杆(61)、第二连接杆(62)、移动机构;标准板(3)由圆管相互连接而成,圆管一端设置有长圆锥(34)、另一端设置有短圆锥(31);移动机构包括第一导轨(71)、第一直线步进电机(72)、旋转步进电机(73)、转盘(74)、第二直线步进电机(75)、第二导轨(76);第一连接杆(61)为直杆,第二连接杆(62)包括上竖直杆(621)、水平杆(622)和下竖直杆(623),下竖直杆(623)的轴线与旋转步进电机(73)转轴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本发明能够准确标定多普勒海流计的有效声学散射区域。

    一种基于主辐射模态的水下圆柱壳低频声辐射预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59945A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11380704.5

    申请日:2019-12-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辐射模态的水下圆柱壳低频声辐射预报方法。步骤1:建立圆柱壳有限元模型,计算各阶模态位移振型;步骤2:计算单位系数时每阶模态的水下辐射声功率;步骤3:进行受激振动声辐射预计算;步骤4:进行各阶模态对总辐射声功率的贡献程度分析,识别出各频段上的主辐射模态;步骤5:基于实测振动数据获得最低频段主辐射模态的模态系数;步骤6:基于实测振动数据获得其它频段主辐射模态的模态系数;步骤7:计算得到各阶主辐射模态的辐射声功率;步骤8:将各阶主辐射模态叠加得到总辐射声功率,实现辐射声功率的快递预报。本发明利用少量振动监测点,简单的步骤,可比较准确、快速的预报水下圆柱壳低频辐射声功率。

    一种水下隔声结构单元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5361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113692.X

    申请日:2019-11-14

    Abstract: 一种水下隔声结构单元,它涉及减振降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隔声结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隔声频带宽、效果好、参数设计性强的水隔声结构。水下隔声结构单元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弹性元件。理论计算表明,上、下盖板为边长0.2米的正方形、水下隔声结构单元总弹性系数为2.7×107N/m时,频率大于1kHz的隔声量均显著大于15dB,而将其置于水下100m在静水压作用下弹簧仅会产生1.48mm的压缩量。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隔声效果易于控制的优点。

    一种低频声呐阵阻抗特性校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5198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504268.3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一种低频声呐阵阻抗特性校准方法,属于大型平面发射阵阻抗特性近场声全息测量方法的研究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是:进行低频声呐阵阻抗特性校准软件架构设计;测量系统一致性校准功能模块开发;进行平面声呐阵阻抗特性近场声全息法校准测量试验。本发明可根据水声监听船主动声呐设备声特性校准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平面声呐阵阻抗特性近场声全息法校准基本原理研究、近场声全息法校准方案设计、低频声呐阵阻抗特性校准软件开发以及近场声全息法校准测量试验的相关研究工作,以提升低频发射换能器校准系统的校准能力,解决低频声呐阵阻抗特性的评价问题,可利于对水声声呐为低频的船舶进行监听,提高船舶低频声呐监听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测量水洞工作段内模型流激噪声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4161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810891133.0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测量水洞工作段内模型流激噪声的装置及方法,属于声学测量领域。本发明包括:重力式低噪声水洞1和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1是由上水箱10、直立管11、收缩段12、工作段13、扩散段14、泄水管15和混响箱16组成;所述的上水箱10的底部连接直立管11,直立管11的尾端顺次连接收缩段12、工作段13、扩散段14和泄水管15,混响箱16附加在工作段13上。所述的测量装置包括:支架2、减振垫3、圆饼形气囊4、脉动压力传感器5、水听器6、信号源7、功率放大器8和球形声源9;所述的信号源7发射单频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8后传至球形声源9,由脉动压力传感器5和水听器6接收球形声源9所发射的声信号。

    一种具有消声功能的低阻力自适应吸流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3825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69743.0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消声功能的低阻力自适应吸流控制装置及方法,属于声学测量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包括圆管、薄膜、套管、加压器、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圆管表面开设小通孔,薄膜贴敷在圆管的外表面,套管与圆管同轴心放置,并与圆管外表面组成封闭系统,加压器位于套管的外侧,压力表位于套管的外侧,压力传感器位于圆管进流端和出流端的内表面;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采用插值的方法得到圆管内流体的压强;计算得到需要施加至薄膜表面的压强;调整压强值为小通孔处流动压强和薄膜表面压强之和;本发明解决了流动在圆管中运动时受到的较大阻力和较高噪声问题,可以提高潜艇、鱼雷等水下航行器的声隐身性能。

    一种基于混响法的水下声学材料吸声和隔声系数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97397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65240.3

    申请日:2016-04-26

    Inventor: 刘永伟 商德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9/04 G01N2291/023 G01N2291/0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声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响法的水下声学材料吸声和隔声系数测量装置。本发明包括第一混响箱、第二混响箱和第三混响箱,所述第一混响箱和所述第二混响箱的构造是相同的,均为长方体结构,无顶盖,由钢板焊接制成,在第一混响箱和第二混响箱的侧部中心焊接法兰,法兰的一侧安装第一有机玻璃板和第二有机玻璃板,法兰的另一侧接第三混响箱,在第一混响箱和第二混响箱的底部有滚柱。本发明能够保证第一混响箱和第二混响箱的声学状态不发生改变,减小了测量过程中的实验误差影响;减弱了第一混响箱内的声波经第三混响箱的箱壁传播至第二混响箱的能力,减少了测量过程中边界条件的影响。

    一种压力恒定的水射流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371946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882471.4

    申请日:2015-12-03

    Inventor: 刘永伟 商德江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H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恒定的水射流源装置,包括水泵导管、导流槽、导流管、溢流管、稳流栅、储水箱、溢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导管一端连接潜水泵,水泵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导流槽,所述导流槽连接导流管和溢流管,所述导流管一端连接导流槽,导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储水箱,所述储水箱外侧接溢流槽,所述溢流槽内的水流至潜水泵处;本发明的压力恒定的水射流源装置借助储水箱和射流喷嘴之间的水位差,由重力的作用产生射流压力,不带来额外的振动与噪声,压力恒定,适合作为水下射流研究过程中的射流源。

    一种水下圆柱壳宽带激振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70438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64794.6

    申请日:2015-10-15

    Inventor: 刘永伟 商德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圆柱壳宽带激振的装置,包括电镐、激振杆、支架、四个减振器、风扇、底座、垫片和“U”形架,电镐通过“U”形架固定在支架上端,并且电镐的侧部和支架连接;支架包括四个底角,每个底角安装在一个减震器的顶部,四个减震器的底部安装在底座上;激振杆的一端安装在电镐的输出机构中,垫片安装在底座上,风扇安装在支架一侧。本发明装置的工作带宽仅取决于圆柱壳的固有频率,无工作带宽限制,具有附加质量效应小、激励力大、电能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桨轴系统固有振动特性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593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424774.0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桨轴系统固有振动特性计算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螺旋桨推进轴系;步骤2:基于目标螺旋桨推进轴系建立连续多跨梁模型,将连续多跨梁模型按跨度分解;步骤3:基于跨度分解后的连续多跨梁模型获取每个梁段的参数;步骤4:构建传递矩阵;步骤5:基于各个梁段的参数和传递矩阵获取每个梁段的振型常系数列向量和模态振型函数;步骤6:对每个梁段的模态振型函数按照相应位置顺序进行组装,得到连续梁整体模态振型函数解析解。本发明相比于有限元方法,不需要建立复杂的模型,可方便快捷地修改系统结构参数且求解效率更高,适合桨轴系统设计阶段的振动特性快速计算校核。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