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2504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43914.0

    申请日:2014-06-04

    Abstract: 一种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疏水-亲油-凝油性能兼具的多孔网络状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高度多孔的壳聚糖吸油海绵;(2)制备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3)将步骤二中制备的凝油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充分搅拌,得到均相溶液;将步骤一中制备的壳聚糖海绵加入到此溶液中,浸渍、涂覆1~3d,然后将溶剂干燥除去即可。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新型环保,具有良好的亲油和凝油性能。

    利用细菌纤维素制备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吸油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6670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227565.3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一种利用细菌纤维素制备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吸油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细菌纤维素制备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吸油材料的方法,将细菌纤维素气凝胶改性为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吸油材料。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细菌纤维素的培养;二、细菌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三、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吸油材料的制备。本发明以细菌纤维素为基础制备的碳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方法简单、设计新颖,环保生物相容性好,吸收效率高,可多次重复利用。按此工艺制备的疏水性碳纳米纤维气凝胶能广泛吸收多种有机溶剂及油品,具有优良的可回收性和选择性,吸收倍率可以达到自身重量的50~300倍。

    简易油水分离器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550956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530654.0

    申请日:2013-11-01

    Abstract: 简易油水分离器,涉及一种新型简易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由油水相输入管(1)、承接管(2)、油水分离网膜(3)、支撑壳体(4)、分离油相输出管(5)和分离水相输出管(6)组成,油水相输入管(1)与承接管(2)连通,所述支撑壳体(4)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其位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内部并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壳体(4)的上端与承接管(2)的下端连通,下端与分离水相输出管(6)连通,支撑壳体(4)的侧壁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连通,油水分离网膜(3)紧贴于支撑壳体(4)内侧。本发明提供的简易油水分离器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小尺寸、低重量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势。

    碳化棉纤维吸油材料-氨基甲酸酯类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04498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243461.1

    申请日:2014-06-04

    Abstract: 一种碳化棉纤维吸油材料-氨基甲酸酯类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2)制备碳化棉纤维吸油材料;(3)吸油材料-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该方法将当前研究比较热点的凝油剂与由天然产物制备的吸油剂进行有机结合,制备出一种用于溢油治理的复合材料,其兼具凝油剂的凝油性能和吸油剂的吸油性能,两者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3501B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182682.8

    申请日:2013-05-17

    Abstract: 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涉及一种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该装置的黏附性多巴及其衍生物气溶胶吸附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本发明的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包括寄生器、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和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寄生器(1)的内部由内壁(4)分隔为内环(5)和外环(6);外环(6)内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紧贴于内壁(4)和外壁(7),内环(5)内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紧贴于内壁(4)。本发明制造工艺及实施方式简单,利于黏附性气溶胶及时吸附在轨飞行器并长期寄生干扰。

    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92504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243914.0

    申请日:2014-06-04

    Abstract: 一种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酯类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疏水-亲油-凝油性能兼具的多孔网络状结构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高度多孔的壳聚糖吸油海绵;(2)制备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3)将步骤二中制备的凝油剂溶于有机溶剂中充分搅拌,得到均相溶液;将步骤一中制备的壳聚糖海绵加入到此溶液中,浸渍、涂覆1~3d,然后将溶剂干燥除去即可。本发明提供的壳聚糖吸油海绵-氨基甲酸烷基酯类凝油剂复合溢油治理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新型环保,具有良好的亲油和凝油性能。

    一种海藻纤维素气凝胶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980530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227554.5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一种海藻纤维素气凝胶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藻纤维素气凝胶吸油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海藻纤维素的纯化;步骤二、机械胶磨制备海藻纳米纤维素微纤丝;步骤三、海藻纤维素气凝胶的制备;步骤四、海藻纤维素气凝胶的疏水改性。本发明制备的海藻纤维素气凝胶吸油材料具有吸油效率高、天然无污染、强度好,二次处理简单等优点,是新型的气凝胶吸油材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简易油水分离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50956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310530654.0

    申请日:2013-11-01

    Abstract: 简易油水分离器,涉及一种新型简易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由油水相输入管(1)、承接管(2)、油水分离网膜(3)、支撑壳体(4)、分离油相输出管(5)和分离水相输出管(6)组成,油水相输入管(1)与承接管(2)连通,所述支撑壳体(4)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其位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内部并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壳体(4)的上端与承接管(2)的下端连通,下端与分离水相输出管(6)连通,支撑壳体(4)的侧壁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连通,油水分离网膜(3)紧贴于支撑壳体(4)内侧。本发明提供的简易油水分离器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小尺寸、低重量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势。

    简易分离网膜基油水分离器

    公开(公告)号:CN103537121A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10530780.6

    申请日:2013-11-01

    Abstract: 简易分离网膜基油水分离器,涉及一种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由油水相输入管(1)、承接管(2)、油水分离网膜(3)、支撑壳体(4)、分离油相输出管(5)和分离水相输出管(6)组成,油水相输入管(1)与承接管(2)连通,所述支撑壳体(4)为网状或多孔状结构,其位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内部并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的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壳体(4)的上端与承接管(2)的下端连通,下端与分离水相输出管(6)连通,支撑壳体(4)的侧壁与分离油相输出管(5)连通,油水分离网膜(3)紧贴于支撑壳体(4)内侧。本发明提供的简易分离网膜基油水分离器具有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小尺寸、低重量并且可连续作业等优势。

    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30350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182682.8

    申请日:2013-05-17

    Abstract: 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涉及一种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及利用该装置的黏附性多巴及其衍生物气溶胶吸附并寄生在轨飞行器的方法。本发明的黏附性气溶胶吸附寄生机构包括寄生器、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和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寄生器(1)的内部由内壁(4)分隔为内环(5)和外环(6);外环(6)内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可控喷射管状装置(2)紧贴于内壁(4)和外壁(7),内环(5)内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可控筒状发射装置(3)紧贴于内壁(4)。本发明制造工艺及实施方式简单,利于黏附性气溶胶及时吸附在轨飞行器并长期寄生干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