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25708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354779.2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柯艳国 , 朱春波 , 朱金大 , 章海斌 , 江海升 , 朱仲贤 , 郑晓琼 , 严太山 , 杨志宏 , 俞拙非 , 张千帆 , 宋凯 , 别致 , 周少聪 , 唐佳棋 , 骆健 , 武迪 , 温传新 , 吕晓飞 , 左志平 , 于春来 , 王雄奇 , 杜鹏 , 姜金海 , 张剑韬
IPC: H02J50/4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S‑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逆变单元、谐振电容Cp、开关阵列、接收线圈Ls、副边整流单元、副边DCDC单元、负载电阻RL和发射线圈。本发明大幅减小了在大范围的充电区域内,保证任意位置的互感平稳性,大幅解决了接收线圈位置随机性带来的效率和传输功率降低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大线圈时,互感最小处相比于最大处降低了27.5%,而采用2*2发射线圈阵列,互感最小处仅比最大处降低5.1%。本发明可以实现在相对于接收线圈尺寸的大范围内,既消除传输效率的低谷,同时简化线圈切换控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360834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072083.6
申请日:2022-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抗偏移的自主式无人潜航器双向电能传输磁耦合供电系统。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系统包括:岸基侧耦合器、母船侧耦合器、子船侧耦合器、岸基侧电网、岸基侧电气总成、母船侧电气总成和子船侧电气总成;岸基侧电网与岸基侧电气总成、岸基侧耦合器依次相连,为岸基侧耦合器提供电能输送,母船侧电气总成与母船侧耦合器连接,子船侧电气总成与子船侧耦合器连接,岸基侧耦合器安装在近海基站的无人潜航器接驳器中,近海基站的无人潜航器接驳器包含有弧形的液压活塞式锁紧夹,用来实现对母船UUV的锁紧,岸基侧耦合器安装在底部的弧形的液压活塞式锁紧夹的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005148.9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 B60L53/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潜航器无线充电抗横滚均匀磁场磁耦合机构,包括:安装于无人潜航器的接驳坞站或充电基座的发射端和安装于无人潜航器表面的接收端,发射端包括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和第一弧形磁芯,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轴向缠绕至第一弧形磁芯上,弧顶侧的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间隙大于弧底;接收端包括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平面式弧形DD线圈和第二弧形磁芯,平面式弧形DD线圈径向缠绕至第二弧形磁芯上,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轴向缠绕在平面式弧形DD线圈外侧;平面式弧形螺线管多线圈结构分别与平面式弧形螺线管线圈和平面式弧形DD线圈互感。该机构不改变无人潜航器流体力学特性实现一定旋转偏移角度下的横滚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91158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85329.9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雄安新区供电公司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双股并绕的无线电能传输线圈股间电流比例可调的电路结构与参数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所述电路包括双股并绕线圈、补偿可调电容阵列和受控电压源阵列;所述双股并绕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补偿可调电容阵列包括第一补偿可调电容和第二补偿可调电容,所述受控电压源阵列包括第一受控电压源和第二受控电压源。相比已有的集中式串联补偿方案,本发明所提方案可实现双股并绕线圈中两股线中的电流比例可调,消除了传统补偿方式存在的电流不均衡、不可调节,进而为实现发射线圈均匀磁场提供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52570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54780.5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郑晓琼 , 柯艳国 , 朱春波 , 朱金大 , 章海斌 , 江海升 , 朱仲贤 , 王雄奇 , 杜鹏 , 张超 , 杨志宏 , 俞拙非 , 张千帆 , 宋凯 , 别致 , 周少聪 , 唐佳棋 , 骆健 , 武迪 , 温传新 , 吕晓飞 , 左志平 , 于春来 , 姜金海 , 张剑韬
IPC: H02J50/40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S、接收线圈Ls、副边整流单元、副边DCDC单元、负载电阻RL和若干发射线圈。所述电压源连接工频整流单元,所述工频整流单元连接若干逆变单元,所述若干逆变单元与若干补偿网络和若干发射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若干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Ls互感,接收线圈Ls连接副边整流单元,所述副边整流单元连接副边DCDC单元,所述副边DCDC单元连接负载电阻RL。本发明可以实现在相对于接收线圈尺寸的大范围内,既消除传输效率的低谷,同时简化线圈切换控制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952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084855.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零相角恒流恒压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包括直流电压源Uin、逆变单元、原边补偿网络、发射线圈Lp2、接收线圈Ls、副边补偿网络、整流单元和负载电阻R;所述直流电源Uin连接逆变单元,所述逆变单元连接原边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Lp2,所述发射线圈Lp2与接收线圈Ls互感,所述接收线圈Ls和副边补偿网络与整流单元连接,所述整流单元连接负载电阻R;本发明不需要引入开关或复杂的控制电路,消除了切换开关、控制电路等的功率损耗和器件散热问题,通过对拓扑结构构建以及参数关系的设置,实现在变耦合系数情况下,仅通过两个固定工作频率切换实现恒流/恒压工作模式转换,且两种工作模式均满足零相角,系统的传输效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8695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084848.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零相角恒流恒压输出特性的无线充电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无线充电系统具体包括直流电压源UDC、逆变桥、原边补偿网络、发射线圈Lp2、接收线圈L's1、副边补偿网络、整流桥和负载电阻R;所述直流电压源UDC连接逆变桥,所述逆变桥与原边补偿网络和发射线圈Lp2相连接,所述发射线圈Lp2与接收线圈L's1互感,所述接收线圈L's1与副边补偿网络以及整流桥相连接,所述整流桥连接负载电阻R;本发明实现了在变耦合系数情况下,仅通过两个固定工作频率切换实现恒流/恒压工作模式转换,且两种工作模式均满足零相角。此外,通过补偿拓扑对整流单元高次谐波的抑制,使系统的输出电流、电压值更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25741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67919.2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60L53/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自主式无人潜航器通用化抗偏移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方法。本发明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为针对现有接驳技术和定位技术的不成熟,无人潜航器在进入潜航器接驳机构后,通过机械引导和对位手段仍可能存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磁耦合器外尺寸20%的横向或旋转偏移。本发明提出的磁耦合机构具备型号通用化的特征优势,实现了同一发射端对不同接收端的电气互操作性(满足系统功率、效率、偏移适应性的指标要求),即同一发射端可以针对不同型号尺寸的接收端实现供电,简化工程设计复杂度,有利于未来无人潜航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产业化和军备推广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14449468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005151.0
申请日:2022-0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传感器及其非接触式供电和信息传输系统,主要包括:依次连接的海底电缆、非接触式无线取电器、非接触式无线供电器、传感器模块、隐蔽式海洋浮标、GPS通讯模块和隐蔽式卫星通讯天线,其中,海底电缆用于将电能输送至深远海范围;非接触式无线取电器用于自主式无线获取电能;非接触式无线供电器用于对传感器模块、待补给无人潜航器进行无线供电和信息传输;传感器模块用于测量水文环境、海水温度、深海压力等,并通过隐蔽式海洋浮标、GPS通讯模块和隐蔽式卫星通讯天线将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所接收的信息发送至目标卫星。该系统利用非接触式无线取电技术构建区域能量网,提高了深海监测传感器的布局扩建能力以及服役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787922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75553.9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轮内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传输系统的电力电子模块总成与磁耦合机构接收端信号连接,磁耦合机构接收端直接连接于电动汽车轮毂电机的底部外壳,磁耦合机构接收端安装于磁耦合机构发射端的下方,电力电子模块总成安装于轮毂电机的传动轴的外周,磁耦合机构发射端嵌入并安装于电动汽车所行驶的道路表面。解决了现有方案的磁耦合机构方案具有严重局限性和低互操作性,且应用场景和应用范围较窄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安装于电动汽车轮毂电机外壳下方的弧形磁耦合机构,可以使得磁耦合机构发射端和接收端间隙距离最小化,能够拓展适用于静态、准动态以及动态无线电能供电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