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图像粗定位后的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8429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768378.5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陈志伟 钟冠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图像粗定位后的DataMatrix二维码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对DataMatrix二维码的DM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图像缩放到指定像素空间中;基于预处理后的DM图像获取DataMatrix二维码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割线;基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割线,计算DataMatrix二维码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割线交点形成的网格四顶点坐标;遍历各网格四顶点坐标,获得各网格的灰度变化趋势和灰度分布情况,基于各网格的灰度变化趋势和灰度分布情况预测出网格的灰度值,对灰度值进行二值化,获得预测值;将预测值转换为数据矩阵,根据编码规则进行译码,获得条码信息。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获取到的DataMatrix二维码图像存在的磨损、腐蚀、凹坑、噪点和几何畸变等问题。

    一种核磁共振谱仪的数据采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49868B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010283561.9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核磁共振谱仪的数据采集装置,涉及一种核磁共振谱仪。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多次激励待测试样品,可快速搜索未知谱峰的核磁共振谱仪的数据采集装置。设有核磁控头、解调器、滤波电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模数转换电路、中央处理单元,解调器的输入端接核磁控头的输出端,滤波电路的输入端接解调器的中频FID信号输出端,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A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接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端,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入端口接ADC转换电路的数字中频FID信号输出端,中央处理单元与大容量数据缓存连接,中央处理单元的输出端口经计算机接口外接计算机。

    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68534B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010285779.8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涉及一种核磁共振谱仪。提供一种具有独立性与可靠性较强、结构较简洁、易扩展、便于维护等特点的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CAN接口电路、转速测量电路、气动阀门驱动电路、温度测量单元和加热电路。中央处理单元与计算机相连;中央处理单元与显示单元、CAN接口电路、转速测量电路、气动阀门驱动电路、温度测量单元和加热电路采用标准CAN总线电缆进行连接;转速测量电路的输入端外接光电转速传感器,气动阀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外接电子气阀;温度测量单元外接热电偶,加热电路外接加热丝。

    核磁共振波谱仪上缩减相位编码数快速三维梯度匀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68347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82508.6

    申请日:2012-08-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核磁共振波谱仪上缩减相位编码数快速三维梯度匀场方法,涉及一种核磁共振波谱仪。提出根据相位编码数选用匀场线圈的方法,扣除X、Y的高阶匀场线圈,以此为基础在计算中可加入适当的正则化修正的方法,相位编码数缩减到3×3、2×2时仍然能够达到良好的匀场效果。这种极少的2×2、3×3相位编码,广泛适用于核磁共振谱仪的各种三维梯度匀场的脉冲序列,例如三维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倾斜三维梯度回波脉冲序列、脉冲梯度场激发回波脉冲序列。克服化学位移较远的多个谱峰在相位测量时的互相干扰。氢核选择性激发的三维梯度匀场,使得匀场方法摆脱对氘代试剂的依赖,再配合极少的相位编码数和小角度激发带来速度的提高,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96853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1010285779.8

    申请日:2010-09-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涉及一种核磁共振谱仪。提供一种具有独立性与可靠性较强、结构较简洁、易扩展、便于维护等特点的基于LAN与CAN总线的核磁共振谱仪气路与温控系统。设有中央处理单元、显示单元、CAN接口电路、转速测量电路、气动阀门驱动电路、温度测量单元和加热电路。中央处理单元与计算机相连;中央处理单元与显示单元、CAN接口电路、转速测量电路、气动阀门驱动电路、温度测量单元和加热电路采用标准CAN总线电缆进行连接;转速测量电路的输入端外接光电转速传感器,气动阀门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外接电子气阀;温度测量单元外接热电偶,加热电路外接加热丝。

    一种具备抗菌和清除过量活性氧物质双重功能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992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1443790.1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抗菌和清除过量活性氧物质双重功能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酶结构为CeO2@ZIF‑8/Au(CZA),其中,ZIF‑8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内嵌CeO2纳米粒子为核,得到CeO2@ZIF‑8(CZ),在CeO2@ZIF‑8的表面上负载上Au纳米粒子,得到CeO2@ZIF‑8/Au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兼具抗菌和ROS清除功能的CeO2@ZIF‑8/Au纳米酶,CZA可以催化H2O2产生大量的有毒ROS,达到高效抗菌的目的。同时,由于ZIF‑8在酸性条件下分解的特性,在细菌感染伤口的微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将包裹的CeO2暴露出来,清除伤口处过量的ROS,平衡伤口处的ROS稳态,保护正常细胞,减缓炎症,最终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1721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35722.8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陈志伟 于晓萌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微生物生长情况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训练集;构建门控循环单元Gate Recurrent Unit(GRU)深度学习网络,基于训练集对GRU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GRU深度学习网络实现微生物生长情况检测;所述GRU深度学习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层GRU层和最后一层TimeDistributed密集层,GRU层用于捕捉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TimeDistributed密集层对每个时刻进行预测,提高了模型对整个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能力。本发明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微生物生长情况检测方法,鲁棒性高,对质量差的数据也可以及时、准确地检测出来。

    一种具备抗菌和清除过量活性氧物质双重功能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9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443790.1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抗菌和清除过量活性氧物质双重功能的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该纳米酶结构为CeO2@ZIF‑8/Au(CZA),其中,ZIF‑8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内嵌CeO2纳米粒子为核,得到CeO2@ZIF‑8(CZ),在CeO2@ZIF‑8的表面上负载上Au纳米粒子,得到CeO2@ZIF‑8/Au本发明设计并合成了兼具抗菌和ROS清除功能的CeO2@ZIF‑8/Au纳米酶,CZA可以催化H2O2产生大量的有毒ROS,达到高效抗菌的目的。同时,由于ZIF‑8在酸性条件下分解的特性,在细菌感染伤口的微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将包裹的CeO2暴露出来,清除伤口处过量的ROS,平衡伤口处的ROS稳态,保护正常细胞,减缓炎症,最终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功能。

    一种PB@PDA磁性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87142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575474.7

    申请日:2018-06-0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nventor: 陈志伟 周樨 于童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PB@PD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提供了在室温下就可进行的简便可行的合成聚多巴胺包覆PB纳米粒子方法,主要是以普鲁士蓝(PB)为基体在外包覆聚多巴胺(PDA),从而形成PB@PDA磁性复合纳米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动物光热治疗实验。经过PDA修饰过的纳米颗粒表现出了更好的光热效应能力,即光能转化为热能的效率大大提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