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8891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1710971013.7
申请日:2017-10-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1)建立影响线识别的数学模型;(2)结合B样条曲线进行影响线识别。本发明方法利用移动车辆与其引起桥梁响应的实测信息,结合正则化理论与B样条曲线构造方法,可有效改善影响线识别对于测量噪声等误差过于敏感的不足,识别精度较高,具备后续工程应用的良好潜力;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可直接基于实测的桥梁动响应数据识别影响线,简单且快捷,可用于桥梁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并可有效抑制影响线解中不符合物理意义的波动,提高了影响线识别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76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21432.9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市政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桥梁影响线识别与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包括:基于桥梁影响线识别模型建立贝叶斯系统识别中的预测误差;利用预测误差的分布特性,构造似然函数和模型参数先验概率;根据似然函数和模型参数先验概率,基于贝叶斯层次模型建立后验概率密度函数,且通过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将桥梁影响线识别转化为目标函数优化;计算桥梁影响线的最优值(MPVs);量化桥梁影响线最优值的后验不确定性信息;计算标准化置信区间指标,评估不同类型桥梁影响线之间的识别质量,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自动地确定正则化系数进行桥梁影响线的识别,并且该方法能够不依赖基准影响线,仅通过影响线识别的后验不确定性信息定性评价识别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895973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32191.1
申请日:2018-06-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包括:创建桥梁BIM模型;录入病害信息;归类与统计部件;评定构件技术状况;评定部件技术状况;评定部位技术状况;评定总体技术状况;分析病害发展趋势。本发明方法可改善传统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方法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记录不规范、表达不直观等缺陷,具有从桥梁病害信息的采集、分析到应用的完整步骤;可高效、精确地采集各类桥梁病害信息;实现病害信息规范化记录、集成化管理;采用BIM技术将病害信息转化为三维可视化信息,实现直观化表达;通过对病害信息的统计分析,实现对桥梁各层级技术状况的智能化评价;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桥梁管养计划,开展桥梁管养工作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7818227A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1144210.8
申请日:2017-11-1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桥梁检测信息管理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无损检测模块、动静载测试模块、损伤信息BIM模块、检测车信息BIM模块、传感器信息BIM模块、模型智能转换模块、技术状况评价模块和承载力状态评价模块,可高效、精确地采集各类桥梁检测信息;可实现各类检测信息的规范化记录、集成化管理;采用BIM技术将检测信息转化为三维可视化信息,实现检测信息直观化表达;通过对模型的转换、实测信息的处理和理论值的计算,实现对桥梁技术状况、承载能力等多方面的智能化评价。本发明可改善传统桥梁检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信息碎片化、记录不规范、表达不直观、评价不同步等缺陷,为桥梁检测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06702844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611085143.2
申请日:2016-11-30
Applicant: 合诚工程咨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厦门大学
IPC: E01C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C7/265
Abstract: 低造价环保长寿命路面结构,涉及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该路面结构从上至下设有表面层、上封层、中面层、粘层、下面层、下封层、半刚性基层和级配碎石底基层。表面层采用OGFC‑10薄层;上封层采用橡胶沥青纤维同步碎石封层;中面层采用不掺加纤维的胶粉改性沥青石灰岩SMA‑20混合料;粘层采用SBR改性乳化沥青;下面层采用ATB‑30普通混合料;下封层采用的橡胶沥青纤维同步碎石封层;半刚性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级配碎石底基层铺设于路床表面。能够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和养护周期,造价相对低廉,兼具环保功能,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15650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19967.X
申请日:2016-07-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挠度影响线的桥梁局部损伤量化方法,涉及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刚度矩阵的特征值分解与组合:2)影响线矩阵的构造;3)损伤程度的量化。通过特征参数分解的方法利用影响线对损伤进行量化,获得类似灵敏度的矩阵更方便,求解过程可不迭代,求解速度更快。基于桥梁挠度影响线,可实现对局部损伤定位的同时,更能准确量化损伤程度。同现有损伤指标相比,基于影响线的损伤指标对桥梁局部损伤更敏感,而对环境因素变化不敏感,较适用于在运营环境下检测桥梁的局部损伤。相比传统基于灵敏度矩阵的损伤定位方法,类似灵敏度矩阵的构造更简单方便,求解过程可不迭代,避免数值求解的迭代不收敛问题,并且提高了求解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0177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0621432.9
申请日:2022-06-02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F119/1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贝叶斯正则化的桥梁影响线识别与不确定性量化方法,包括:基于桥梁影响线识别模型建立贝叶斯系统识别中的预测误差;利用预测误差的分布特性,构造似然函数和模型参数先验概率;根据似然函数和模型参数先验概率,基于贝叶斯层次模型建立后验概率密度函数,且通过后验概率密度函数,将桥梁影响线识别转化为目标函数优化;计算桥梁影响线的最优值(MPVs);量化桥梁影响线最优值的后验不确定性信息;计算标准化置信区间指标,评估不同类型桥梁影响线之间的识别质量,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准确、自动地确定正则化系数进行桥梁影响线的识别,并且该方法能够不依赖基准影响线,仅通过影响线识别的后验不确定性信息定性评价识别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9323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91349.4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18/213 , G01M5/00 , G01H17/00 , G06F18/20 , G06F1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加权多项式调频小波变换的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对重载车辆过桥加速度响应做时频分析,使用加权多项式调频小波变换提取重载车辆过桥加速度的瞬时频率;使用重载车辆过桥加速度的瞬时频率计算桥梁的振型;使用桥梁的振型计算桥梁的影响线。本发明能够反映重载车辆在桥梁不同位置时车桥耦合系统频率变化的特征,能够实现利用重载车辆过桥的竖向加速度提取桥梁影响线,是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现场测量的优点,利用本方法提取出的桥梁不同位置的影响线与基准影响线吻合良好,在桥梁健康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520776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14730.9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 厦门路桥百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18/20 , G06F18/213
Abstract: 一种基于变分非线性分量分解的桥梁影响线识别方法和系统,包括如下:S1,使用加载车辆匀速通过装有位移传感器的待测桥梁,利用近似公式来表示所述待测桥梁的位移响应和所述加载车辆的质量、速度以及桥梁影响线之间的关系;S2,将待测桥梁的位移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通过峰值拾取得到近似的桥梁基频并计算所述加载车辆行驶频率;S3,以桥梁基频和加载车辆行驶频率为初始频率,利用变分非线性分量分解将桥梁的位移响应进行分解,分别得到静态位移响应与动态位移响应,再利用静态位移响应计算待测桥梁的影响线。本发明能够实现从加载车辆行驶经过待测桥梁时桥梁的动态位移响应中准确提取桥梁的影响线,具有适用性广、识别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桥梁健康监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595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211508742.6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G06F18/213 , G06F18/24 , G06V10/25 , G06T7/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境激励下基于视觉的结构振型识别的信号重构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待测结构的源图像,根据若干帧源图像的感兴趣区域通过结合亚像素技术的模板匹配法提取待测结构的感兴趣区域的位移信号;将位移信号进行重构,得到重构后的位移信号,根据重构后的位移信号得到重建后的加速度信号;根据加速度信号采用结合本征系统实现算法的自然激励技术得到感兴趣区域的振型;重复以上步骤,得到待测结构中的源图像中所有感兴趣区域的振型,并进行拼接得到待测结构的振型。该方法保证了低水平振动信号的抗噪性和鲁棒性,重建后的加速度信号为基于嘈杂的高速相机数据的高频模态识别提供了显著的优势,在全场SHM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