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4379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210131773.8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Inventor: 黄忠明 , 巢玉坚 , 李洋 , 龚亮亮 , 彭敏鑫 , 郝悍勇 , 崔丙锋 , 杨爽 , 刘锐 , 胡阳 , 郭瑜 , 范超 , 罗先南 , 于佳 , 朱雪阳 , 张俊尧 , 冯宝 , 汤辉 , 张影 , 张明 , 倪艺洋 , 夏文超 , 王琴 , 贾鹏 , 缪勇 , 朱骥 , 景春峰 , 李军 , 张俊生 , 宋乐乐 , 王洪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将传统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利用初步定位结果获取用户活动范围,利用用户活动范围内的室外空间实体以及智能终端感应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用户位置确定,逐级缩小用户所在范围,对不同尺度的范围确定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作为判别指标,能够有效减小恶劣环境对定位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54379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131773.8
申请日:2022-02-14
Applicant: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京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Inventor: 黄忠明 , 巢玉坚 , 李洋 , 龚亮亮 , 彭敏鑫 , 郝悍勇 , 崔丙锋 , 杨爽 , 刘锐 , 胡阳 , 郭瑜 , 范超 , 罗先南 , 于佳 , 朱雪阳 , 张俊尧 , 冯宝 , 汤辉 , 张影 , 张明 , 倪艺洋 , 夏文超 , 王琴 , 贾鹏 , 缪勇 , 朱骥 , 景春峰 , 李军 , 张俊生 , 宋乐乐 , 王洪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定位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将传统定位方法的定位结果作为参考,利用初步定位结果获取用户活动范围,利用用户活动范围内的室外空间实体以及智能终端感应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用户位置确定,逐级缩小用户所在范围,对不同尺度的范围确定使用不同类型的数据作为判别指标,能够有效减小恶劣环境对定位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17304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60970.3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室内通信的宽频带椭圆微带天线,包括介质基板,介质基板的底面设有接地金属板,介质基板的顶面设有金属贴片,还包括椭圆形槽、枝节、第一短路壁、第二短路壁、第三短路壁、圆环形容性槽、射频连接器、第一矩形细槽和第二矩形细槽,金属贴片采用半椭圆形,金属贴片的中部设有椭圆形槽,金属贴片的直边设有第一短路壁,金属贴片的椭圆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短路壁和第三短路壁,接地金属板设有第一矩形细槽和第二矩形细槽;本发明尺寸紧凑,具有低剖面、成本低、宽频带、多模耦合时通带内增益波动小、阻抗带宽内的增益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室内场景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199794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178199.5
申请日:2018-03-05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Massive MIMO信道模型的统计性建模方法该,兼顾模型结构简单和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实现了未来复杂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移动通信环境中的信道模型构建。本发明在现有传统MIMO信道模型的研究基础上,扩展weichselberger信道模型,使用球面波假设和生灭过程描述Massive MIMO移动通信系统下的信道非平稳特性,得到二维信道模型。由于信道接收端和发送端的相关性矩阵是由推导得出,所以适合任意阵列形状的通信系统。且该模型沿用各主路径相互独立的传统假设,仅针对因基站端和移动端天线的大规模化而引起的信道非平稳特性,使用球面波假设和生灭因子改进其收发端的相关性矩阵,在不改变已有模型的基础上扩展其模型结构,适用于Massive MIMO信道的理论分析以及信道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0968715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811511808.0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整流天线,包括引向振子,以及与引向振子相匹配的天线,天线接收的微波能量进入差分带通滤波器,差分带通滤波器输出至整流桥,经整流桥整流后输出直流电。本发明抑制所接收微波信号中的共模信号,降低了二极管整流桥对输入信号峰值电压的要求,在较小的信号输入条件下实现微波能量到直流能量的转换。而共模信号在每一路电路中,当与差模信号形成相位差的时候,会对差分的信号幅值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会影响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是否能够满足二极管是否导通,所以滤除共模信号以消除对差模信号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0156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15148.1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B25J9/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5J9/1605 , B25J9/1666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多工作链的拟人机器人实时模仿人体运动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获取及优化步骤;S2、坐标映射步骤;S3、正向运动学模型建立步骤;S4、多工作链的逆向运动学求解步骤;S5、角度值进行滤波处理步骤;S6、角度值限制步骤。本发明的拟人机器人实时模仿人体运动的方法,吸取现有各类技术的优点,实现拟人机器人对人体运动的实时模仿,具有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972279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202881.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1Q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频率可调的人工磁导体结构及其实现相位调制屏的方法,采用人工磁导体结构作为基本结构,采用直流偏置电压源控制加载于人工磁导体结构上的有源开关器件的开关状态,从而控制人工磁导体结构在工作频率点的相位状态,使得入射电磁波在同一工作频率处分别呈反相反射和同相反射两种状态;通过周期性地改变直流偏置电压源的值,使得反射电磁波的频谱发生搬移,从而使得探测目标在工作频率处实现隐身。本发明中采用的频率可调人工磁导体结构,由人工磁导体单元和偏置网络构成,结构简单,加工容易,并且克服了传统相位调制屏存在的实现方式单一、双极化方案困难等问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799750B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210301738.2
申请日:2012-08-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几何体三角形剖分公共边与非公共边的快速生成方法涉及一种场问题计算机分析的前处理技术。该方法从常用的网格生成器剖分得到的数据读取三角形单元的面-点关联矩阵,通过转置获得点-面关联矩阵;由面-点与点-面关联矩阵乘积获得面-面邻接矩阵;再利用离散单元的邻接关系,通过顺次遍历定义面剖分的边,并获得边-点和边-面关联关系。矩阵存储利用三元组顺序表行主序压缩的方法存储,其转置与乘积运算均采用对应的稀疏矩阵算法。该方法可避免开发专门的网格生成器,快速生成面剖分的边元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01631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1910393049.0
申请日:2019-05-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机的指纹和指静脉双模态识别决策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感知机结构的设计;步骤2,建立感知机的学习规则;步骤3,二级分类器的设计;步骤4,识别匹配的实现;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缺点,达到良好的识别效果,分别计算指纹和指静脉匹配度x2,x3,再将指纹和指静脉的特征点集特征串联并计算匹配度x1作为二级分类器,然后将x1,x2,x3利用感知机进行训练得到权重,最后利用此模型来计算识别度,用感知机的指纹和指静脉双模态识别决策级融合匹配,方便直接,误差较小,降低了外界环境影响,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1082446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10076428.X
申请日:2020-01-23
Applicant: 江苏南通发电有限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电池自消耗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属于发电、变电或配电的技术领域。该方法:以配置储能后微网运行的年收益为上层目标函数、以系统的污染物排放量为下层目标函数,建立储能配置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优化模型中考虑储能电池的自身电能消耗,并将电池的循环次数和储能的容量、功率配置共同作为决策变量;对上层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得到功率分配方案及储能配置方案,将上层配置方案传递给下层优化模型以优化系统购电功率,将系统购电功率返回上层模型计算系统的年收益进行迭代优化直至输出储能的最优配置结果。本发明通过考虑了电池自身电能消耗和循环使用次数约束的双层优化模型得到更加符合实际运行特征的储能容量配置方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