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587657A
公开(公告)日:2018-01-16
申请号:CN201711037938.0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材增强混凝土结构,包括混凝土(1)、纵向竹筋(2)、竹材箍筋(3)、纤维束(4),纵向竹筋(2)沿构件轴线纵向布置,竹材箍筋(3)垂直于纵向竹筋(2)间隔布置,纵向竹筋(2)和竹材箍筋(3)的核心为竹材(7),表面设有防腐增强层(5)和凹凸构造(6),防腐增强层(5)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成并粘有砂砾(51),防腐增强层(5)包覆纵向竹筋(2)和竹材箍筋(3),纤维束(4)浸渍树脂胶交叉绑扎纵向竹筋(2)和竹材箍筋(3)的相交节点形成竹筋骨架,混凝土(1)包裹于竹筋骨架形成竹材增强混凝土结构。本发明的克服了现有钢筋混凝土及普通竹材增强混凝结构存在的一些不足,发挥竹材与混凝土的两者材料优势,提高竹材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与适用性,可用于工程结构领域的竖向或水平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24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1810329094.5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原竹‑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墙板,包括原竹纵肋(1)、细竹筒(2)、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竹面板(4)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的原竹纵肋(1)等长平行设置,细竹筒(2)垂直贯穿原竹纵肋(1)的预留孔洞(12)并卡入两侧竹面板(4)的开孔(41)中,现浇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填充于两侧竹面板(4)之间并包裹原竹纵肋(1)和细竹筒(2)形成整体,复合墙板能通过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凹槽卡口(31)和凸起卡口(32)与同型号墙板连接形成整个墙面,本发明墙板保温隔热,轻质隔音,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806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61903.0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00 , E01D21/00 , E01D101/24 , E01D10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00 , E01D21/00 , E01D2101/10 , E01D2101/24
Abstract: 一种原竹-混凝土组合桥梁,包括原竹纵梁(1)、竹面板(2)、现浇混凝土层(3)、竹筒连接键(4)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及两根以上内含天然竹节(11)的原竹纵梁(1)等长平行设置,竹面板(2)搁置于原竹纵梁(1)的顶面,竹筒连接键(4)由管状毛竹切段(41)和填充料(42)组成,管状毛竹切段(41)垂直贯穿原竹纵梁(1)的预留孔洞(12)和竹面板(2)的圆形开孔(21),并伸入现浇混凝土层(3)内,管状毛竹切段(41)的管内及预留孔洞(12)所在节段的原竹纵梁(1)内腔填满填充料(42),现浇混凝土层(3)通过竹筒连接键(4)与原竹纵梁(1)、竹面板(2)连接形成整体。本发明桥梁结构取材容易,绿色环保,结构整体性好,结合多种材料的优势,满足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08184069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534360.3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束式原竹组合结构,该结构由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直径的原生竹筒(1)和环向约束层(2)组合而成,原生竹筒(1)相互挤密排列形成内部具有空隙的原生竹筒集束(11),各个原生竹筒(1)的轴线相互平行,环向约束层(2)浸渍树脂胶(21)沿原生竹筒集束(11)的四周外表面连续或间隔缠绕一层以上,环向约束层(2)缠绕角度与原生竹筒(1)的横向成-45°~45°,环向约束层(2)与原生竹筒集束(11)通过浸渍树脂胶(21)粘结为一体形成一种集束式原竹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内部具有空隙,料用量节省,自重轻、抗变形性好,承载力高,具有轻质、高强、经济性能好的特点,适用于各类受压、受弯或压弯构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56416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534240.3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网状原竹骨架-轻骨料混凝土板,包括纵向原生竹材(1),横向原生竹材(2)、轻骨料混凝土(3)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内含天然竹节(4)的等长纵向原生竹材(1)间隔平行布置,两根以上横向原生竹材(2)紧密穿过贯穿孔(11)交叉于纵向原生竹材(1)间隔平行布置,纵向原生竹材(1)与横向原生竹材(2)交叉连接组合形成网状原竹骨架(100),轻骨料混凝土(3)包裹网状原竹骨架(100)形成组合楼板。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不足,网状原竹骨架填充于轻骨料混凝土内部,形成事实上的空心截面,有效降低了轻骨料混凝土用量,原竹骨架也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56422U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20534356.7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压型钢板-原竹-混凝土组合楼板,包括压型钢板、栓钉、纵向原竹、空心管、混凝土、钢筋网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压型钢板槽部中心轴线处间隔焊接两个以上栓钉,内含天然竹节的纵向原竹横向间隔布置于压型钢板槽部中心轴线处,其上、下表面对应各栓钉位置处开设直径小于纵向原竹内径的贯穿孔,并设有空心管贯穿各贯穿孔,底端置于压型钢板的上表面,顶端不低于纵向原竹上表面,栓钉穿过贯穿孔内腔,底端焊接于压型钢板上表面,混凝土浇筑于压型钢板的上部,其内部设有钢筋网。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定、绿色环保,压型钢板可作为施工时的模板,兼作结构的受力钢材,原竹的使用减少了混凝土用量,低碳环保,减轻结构自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168124U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20534358.6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原竹-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墙体,包括原竹纵肋(1)、细竹筒(2)、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竹面板(4)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以上的原竹纵肋(1)等长平行设置,细竹筒(2)垂直贯穿原竹纵肋(1)的预留孔洞(12)并卡入两侧竹面板(4)的开孔(41)中,现浇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填充于两侧竹面板(4)之间并包裹原竹纵肋(1)和细竹筒(2)形成整体,复合墙板能通过聚苯乙烯泡沫颗粒复合物(3)凹槽卡口(31)和凸起卡口(32)与同型号墙板连接形成整个墙面,本实用新型墙板保温隔热,轻质隔音,绿色环保。(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072162U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20534238.6
申请日:2018-04-07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2/00 , E01D19/12 , E01D101/26
Abstract: 一种原竹填芯竹-混凝土组合板,由纵向原生竹筒(1)、横向原竹垫筒(2)、混凝土(3)、胶合竹板(4)、胶结块(5)共同组成,两根以上的横向原竹垫筒(2)的铺设于胶合竹板(4)的上表面,其轴向沿着胶合竹板(4)的横向布置,两根以上的内含天然竹节(11)的等长纵向原生竹筒(1)铺设于横向原竹垫筒(2)的上表面,混凝土(3)浇筑于胶合竹板(4)的上部,混凝土(3)通过胶结块(5)实现与胶合竹板(4)的整体连接。本实用新型桥面板将原竹配置与混凝土内部,并将混凝土与胶合竹组合,充分利用原竹、胶合竹、混凝土多种材料的优点,取长补短,具有承载力高、成本低、材料用量少、施工工艺简便、绿色环保等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878249U
公开(公告)日:2018-09-18
申请号:CN201721442780.0
申请日:2017-10-26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E01D1/00 , E01D101/24 , E01D101/10
Abstract: 一种原竹-混凝土组合桥梁结构,包括原竹纵梁(1)、竹面板(2)、现浇混凝土层(3)、竹筒连接键(4)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及两根以上内含天然竹节(11)的原竹纵梁(1)等长平行设置,竹面板(2)搁置于原竹纵梁(1)的顶面,竹筒连接键(4)由管状毛竹切段(41)和填充料(42)组成,管状毛竹切段(41)垂直贯穿原竹纵梁(1)的预留孔洞(12)和竹面板(2)的圆形开孔(21),并伸入现浇混凝土层(3)内,管状毛竹切段(41)的管内及预留孔洞(12)所在节段的原竹纵梁(1)内腔填满填充料(42),现浇混凝土层(3)通过竹筒连接键(4)与原竹纵梁(1)、竹面板(2)连接形成整体。本实用新型桥梁结构取材容易,绿色环保,结构整体性好,结合多种材料的优势,满足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需求。(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841540U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20646924.7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试受压试件纵向应变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向加强条带、平头螺钉、支撑螺帽、固定螺帽、托架、反射架、激光位移计、缓冲材料和数据采集仪,两条环向加强条带完全浸渍树脂胶分别环向缠绕受压试件的顶面及底面的边缘一周以上,托架和反射架皆设置相互垂直的水平面板和竖直面板,固定螺帽和支撑螺帽相互挤压夹紧形成激光发射装置和反射装置,数据采集仪与激光位移计相连采集数据,形成一种测试受压试件纵向应变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公知的粘贴应变片测量法和普通位移计测量法的测量周期短、精度较差的问题,利用激光位移计,快速精准地测量受压试件纵向应变,保证数据的准确性。(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