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副瓣透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1317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0741660.9

    申请日:2024-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副瓣透射阵天线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选取透射阵天线主波束的3dB波束宽度区域作为主辐射方向区域,选取主波束零陷外的区域作为非辐射方向区域,将主辐射方向区域与非辐射方向区域的功率传输效率比作为优化指标,针对低副瓣辐射需求建立优化模型,计算优化模型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透射阵表面实现最大功率传输效率比所需的最佳振幅和相位响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副瓣的控制,适用于特定辐射模式;本发明无需迭代,节约计算资源和时间,并且可以得到精准的数学最优解。

    基于分簇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07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59132.9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分簇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休眠调度方法,根据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及其邻居节点的部署位置和统一感知半径,计算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被其邻居节点覆盖的冗余程度;若冗余程度不小于预设阈值,则判定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为冗余节点,并设置为休眠状态;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到簇头的距离、簇头到汇聚节点的距离和剩余能量三个目标,使用改进的多目标浣熊优化算法在剔除休眠节点后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中选举簇头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剔除簇头节点和休眠节点后的剩余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选择距离最近的簇头,获得簇结构。本发明在每轮存活节点数、网络剩余能量和每轮消耗能量方面表现优于传统算法。

    基于平均队列长度变化趋势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99314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410005655.1

    申请日:2024-0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平均队列长度变化趋势的网络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包括:对网络参数进行初始化;等待分组数据到达路由器缓冲区;根据平均队列长度评估模型计算当前时刻的路由器缓冲区中平均队列长度;根据平均队列长度变化趋势模型计算当前时刻的路由器缓冲区中平均队列长度一阶变化率和二阶变化率;根据平均队列长度一阶变化率和二阶变化率进行平均队列长度中间阈值的实时更新;计算分组数据丢弃概率;根据分组数据丢弃概率判断分组数据应进入路由器缓冲区的队列或丢弃;本发明算法实现了网络拥塞的有效控制,并在队列长度、时延抖动和吞吐量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超表面透射阵天线的电场幅度相位分布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33208.2

    申请日:2023-11-30

    Inventor: 赵晨 冯笑宇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表面透射阵天线的电场幅度相位分布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根据超表面透射阵天线的天线系统的辐射过程,确定所述天线系统的超表面透射阵中每个超表面单元在辐射方向的电场,根据所述天线系统的每个超表面单元在辐射方向的电场,构建场能量的传输矩阵,根据所述场能量的传输矩阵,构建电磁波从所有超表面单元到所有观察点的传输效率优化模型,根据所述天线系统的辐射模式,对所述传输效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所述天线系统的超表面透射阵中每个超表面单元的最佳电场幅度相位分布。由此,可以设计出符合目标辐射特性的最佳透射阵幅度、相位分布,提高设计精确度,从而提高了超表面透射阵天线的传输速率。

    一种阵列天线辐射副瓣降低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65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031786.8

    申请日:2022-01-12

    Inventor: 赵晨 张世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阵列天线辐射副瓣降低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阵列天线的单元阵列天线结构、馈电点数和工作频率,录入电磁仿真软件中;通过仿真软件确定阵列天线同幅等相激励时的主瓣波束宽度;对阵列天线进行全波仿真,获取该辐射方向的每一个阵列单元远场辐射区的主瓣中心点以及偏离主瓣中心点一定度数点处的电场与磁场的幅度与相位;通过增大阵列天线的主瓣方向上的辐射功率分布以产生降低副瓣的效果,并求得此功率分布下辐射效率达到最大时的激励分布,获得阵列低副瓣性能的激励分布。本发明通过将降低天线阵列副瓣问题转化为增加主瓣辐射方向功率占比的问题,使主瓣方向辐射能量增加,进而达到减小副瓣的效果。

    一种圆极化可穿戴天线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61775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60297.3

    申请日:2021-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极化可穿戴天线,包括上、下毛毡基板、上、下聚酰亚胺薄膜电路;所述上、下聚酰亚胺薄膜电路与所述上、下毛毡基板叠装固定连接;所述上、下聚酰亚胺薄膜电路上电连接有多组金属贴片;所述下毛毡基板中心开设有一小孔;所述下聚酰亚胺薄膜电路上的金属贴片开设有一U型槽。本发明天线在很宽的频段内实现圆极化效果,3dB以下的轴比带宽超过45%,天线增益稳定,3dB增益带宽超过66%,且天线使用柔性材料制作,尺寸较小,适合人体穿戴。

    一种多馈点极化可重构天线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71917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88996.7

    申请日:2021-07-13

    Inventor: 赵晨 张世炯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理想功率分配器散射矩阵与最大功率传输效率法的多馈点极化可重构天线的设计方法,应用于多馈多极化天线设计。通过将需要设计的多馈点天线作为发射天线,用一个普通正交双馈贴片天线作为接收天线,构建天线收发系统,将极化匹配转化为能量传输问题,并在接收天线端引入理想功率分配器,通过调整理想功率分配器的散射矩阵来设计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就可以得到发射天线物理特性允许范围内达到接收天线同样极化方式所需要的最佳激励分布,而且该方法通过改进接收天线形式达到了仅需一次仿真参数就可设计任意极化的效果,相比于以往需要更换不同极化的接收天线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效性与便捷性。

    一种双频段双模式无线体域网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990460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179206.8

    申请日:2019-03-11

    Inventor: 赵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频段双模式无线体域网天线,即一种体上通信与体外通信两用平面微带天线,通过工作在单极子模式和腔体谐振模式分别实现全向辐射与定向辐射。本发明天线的结构包括上下两层介质板,上层介质板的上表面覆有金属,作为天线的主辐射体,下表面不覆盖金属;下层介质板的上表面覆有金属层,作为天线的金属地,在金属地上设置一个圆孔,以便馈电金属柱通过;下层介质板的下表面也覆有一段矩形金属结构,两层介质板通过三根金属柱相连,中间一根为馈电金属柱,连接辐射体与微带线末端,另外两根分别连接辐射体与金属地。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体上通信与体外通信两用天线馈电系统较为复杂的问题。

    一种介质交错双栅慢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6270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763110.1

    申请日:2018-07-12

    Inventor: 赵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质交错双栅慢波结构,包括平行配合的上栅和下栅,上栅由上支撑基底和上栅板构成,下栅由下支撑基底和下栅板构成,上栅板周期性排列于上支撑基底下表面,下栅板周期性排列于下支撑基底上表面,上栅板和下栅板相对交错排列,上栅板和下栅板由弱导电或不导电介质材料制作。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介质交错双栅慢波结构较传统的金属构成的矩形交错双栅慢波结构具有慢波结构电磁损耗小、加工流程简单便捷的优点,为高性能毫米波行波管的加工制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种结合流量整形的MDSCFQ队列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2406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86162.0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流量整形的MDSCFQ队列调度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在天地一体化智能网络中,当流量进入汇聚节点后,对BS流和BE流的流量通过基于熵权TOPSIS方法的多层令牌桶进行流量整形,DS流直接通过;然后根据各流量队列到达的流量情况,基于MDSCFQ调度方法,更新系统虚拟时间和虚拟结束时间,根据各流量队列长度动态调整权值,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根据权值更新队列头部数据包虚拟结束时间并进行排序对比,基于最小合法虚拟结束时间优先策略,输出具有最小虚拟结束时间的数据,并更新虚拟系统虚拟时间和虚拟结束时间,对网络汇聚流量进行自适应调整,提升流量的汇聚控制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