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锰离子激活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19243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210178377.7

    申请日:2012-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锰离子激活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长余辉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锰离子激活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组成为AlN:Mn2+,其中AlN为基质,Mn2+为激活离子。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以氮化铝和碳酸锰为原料,充分混合后置于氮化硼坩埚内,加盖,在氮气气氛下灼烧,冷却后即得锰离子激活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性能良好,其余辉时间在暗环境中持续2小时以上。该长余辉发光材料生产成本低廉,产品化学性质稳定,蓬松非常易研磨,无放射性,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一种六方氮化硼二维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043634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310016320.1

    申请日:2013-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方氮化硼二维超薄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金属硼化物(如硼化钙、硼化镧、硼化镁、硼化钛等)为硼源、铵盐(如氯化铵、溴化铵、硝酸铵等)为氮源在温和的条件下(500~600℃)反应制备得到厚度为0.5~4.0nm的六方氮化硼二维超薄纳米片。本发明的于采用较廉价的原料在温和温度下实现六方氮化硼二维超薄纳米片的宏量制备,节约了能源,简化了实验步骤,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由于六方氮化硼二维超薄纳米片的高的热导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散热材料、聚合物填充材料和催化剂载体等领域。

    一种高余辉性能纳米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27609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186126.3

    申请日:201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余辉性能纳米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余辉性能纳米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化学式为:Y2O2S:xEu3+,yMg2+,zTi4+,其中,x=0.01~0.08,y=0.01~0.06,z=0.01~0.06;Y为钇,O为氧,S为硫,Eu3+为铕离子,Mg2+为镁离子,Ti4+为钛离子;采用醇热合成-煅烧两步法制备而成。本发明以可溶性醋酸盐为原料,制备过程安全无毒、简便易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工业化应用,所得的产品为纳米级别,余辉时间长达1.5h,具有较高的余辉性能、较好的耐候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件及纳米标记等领域。

    一种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405200B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1910525824.3

    申请日:2019-06-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为:在合成贵金属@SiO2核壳纳米球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改性、乳液聚合反应,制备得到多核壳结构贵金属@SiO2@聚氯甲基苯乙烯复合纳米球,随后用聚氯甲基苯乙烯的亚甲基可进行自交联反应的特点,在无序额外添加交联剂的条件下,便可在壳层内部构筑了丰富的微孔网络结构,得益于聚氯甲基苯乙烯壳层的刚性结构,经过高温炭化和HF刻蚀处理后,即得到蛋黄‑蛋壳结构贵金属@空心碳纳米球复合材料。本发明可用作高活性的对硝基苯酚还原催化剂材料、高容量的锂硫电池限制硫纳米炭载体材料、高性能的甲醛吸附材料和生物抗菌材料。

    一种红蓝双发射复合转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566536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52367.2

    申请日:2016-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K11/025 C09K11/655 C09K11/7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业转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蓝双发射复合转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材料包括基质和发光材料,所述的基质包括无机氧化物和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无机氧化物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包括纤维素、淀粉、甲壳素和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发光材料为碳点,或碳点和荧光粉。本发明材料利用红光碳点和蓝光碳点将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和一部分有用的绿光转换成对植物生长有用的红光和蓝光,且通过基质与发光材料的复合作用,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发光材料由于团聚所引起的荧光猝灭,且在传统光学薄膜的基础上赋予了基质材料的新特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