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并联结构及其整流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58106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75024.X

    申请日:2011-0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力电子应用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并联结构及其整流器控制方法。所述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拓扑电路结构分为单相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并联结构、三相电压源型PWM整流器的并联结构,其控制方法是基于电网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技术,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控制方式,将所并联的电压源型PWM整流器控制电路的外环电压调节器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公用的统一电压调节器,输出唯一的外环控制电压,将控制策略简化为单闭环电流控制,以解决并联电压源型PWM整流器能量流向的一致性问题,避免环流的产生,为电压源型PWM整流器多模块并联,实现大功率化、积木化、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宽频电流传感器转移阻抗特性测量校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00096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218570.6

    申请日:2025-02-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电流传感器转移阻抗特性测量校准装置,可用于变电站控保设备线缆耦合骚扰电流测量用的宽频传感器校准,包括矩形金属板构成的凹型金属腔体、焊接在凹型金属腔体两侧金属板中心的SMA端口、标准的盘式圆环薄片低阻值电阻,可拆卸的圆形金属连接杆和高频连接同轴电缆。两个SMA端口焊接在凹型金属腔体两侧金属板中心,其中一个SMA端口的中心导体和外导体间焊接标准的2欧姆盘式圆环薄片低阻值电阻;可拆卸的金属连接杆连接两个SMA端口在凹型槽内部部分的中心导体,构成传输通路;被测的电流传感器放置在附加低阻值盘式圆环薄片低阻值电阻的金属板上,金属连接杆从电流传感器中心位置穿过。

    一种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49744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110051727.2

    申请日:2021-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双向电压自适应调节装置,它属于配用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领域,主要包括电磁式双向输电线电压调节电路和输电线路电压补偿控制部分。闭合的铁心磁路实现串联调压绕组与并联取能绕组之间的功率变换,建立起二次调节绕组各分接头之间的电压与极性,再通过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进行串联调压绕组电压的增、减及极性调节,一次绕组并联连接于供配电线路上,二次调节绕组串联连接于供配电线路与被调节对象之间。适合供电半径较大的配电台区与分布式电源的任意容量比例组合的场合,解决了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造成的长配电线路末端电压越限问题。

    一种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三相电磁式串联型输电线路潮流控制拓扑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3541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110051893.2

    申请日:2021-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相高压电磁式潮流控制器拓扑电路,其以电磁式功率变换方式解决高压输配电网线路潮流功率和并联线路潮流的控制,以及合环运行时双侧电源的平衡供电。它主要包括三相降压变压器、电压移相器和电压调节变压器三个子系统,其中,三相降压变压器由闭合铁心磁路、一、二次绕组等组成;三相电压移相器由闭合铁心磁路、一、二次绕组以及移相机构等构成;三相电压调节变压器由闭合铁心磁路、一次绕组、多分接头调节线圈、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等构成。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三相降压变压器、电压移相器和电压调节变压器进行三重电磁感应变换,对其接入线路附加串联电压的幅值与相位分别调节,进而可实现线路潮流的控制。

    基于旋转移相变压器的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00630.2

    申请日:2022-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RPST)的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它属于配电网无功补偿领域;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功率外环控制、电流内环控制以及RPST角度生成部分;该控制方法是通过控制两台RPST的一、二次绕组的相对位置角合成幅值和相位可调的电压相量,调节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的补偿电容器两侧电压,进而连续改变动态无功补偿器补偿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动态无功补偿器可实现连续、双向无功补偿,具有易高电压化、大容量、低谐波、易运维、低成本、强抗冲击能力等优势,且对于单方向补偿感性负荷的情形装备的性价比更高。

    基于旋转移相变压器的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489983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00629.X

    申请日:2022-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配电网无功补偿领域的一种基于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Transformer,RPST)的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所述单相或三相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主要包括串联电感、双RPST移相变压器及其转子位置角调节部件、并联补偿电容,所构成得单相或三相电压源型动态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通过单相或三相双RPST合成幅值和相位均连续可调的电压矢量,调节补偿电容器两侧电压,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连续、双向的补偿,具有易高电压化、大容量、低谐波、易运维、低成本、强抗冲击能力等优势,并且对于单方向补偿感性负荷的情形装备的性价比更高。

    基于同轴旋转移相变压器的电压源型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488407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400619.6

    申请日:2022-04-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配电网无功补偿领域的一种基于同轴旋转移相变压器(Rotary Phase Shifting Transformer,RPST)的电压源型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所述同轴电压源型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主要包括滤波电感、RPST移相调压部分、同轴旋转机构、补偿电容以及并联接入系统的无功补偿点;本发明通过基于同轴旋转移相变压器的电压源型无功补偿器拓扑电路在电容两侧合成一个相位固定,幅值连续可调的电压矢量,调节补偿电容器两侧电压,从而实现无功功率的连续、双向补偿;该无功补偿器具有易高电压化、大容量、低谐波、易运维、低成本、强抗冲击能力等优势,且对于单方向补偿感性负荷的情形装备的性价比更高。

    一种单相或三相电磁式串联型双向电压调节拓扑电路

    公开(公告)号:CN112821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51895.1

    申请日:2021-0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配用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并网领域的一种单相或三相电磁式串联型双向电压调节拓扑电路,主要包括闭合铁芯磁路、一次绕组、多分接头二次线圈、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等部分。多分接头二次线圈与有载调压分接开关连接构成二次调节绕组,经过闭合的铁芯磁路实现一次绕组与二次绕组之间的电压变换、功率转换,通过有载分接开关的选择,进行二次绕组电压的增、减及极性调节。本发明既能解决供配电线路长导致的线路末端电压偏低的问题,也能解决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接入所造成的线路末端电压越高限的问题,实现线路末端电压的有效控制。

    微网中多微源并列运行的惯量匹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0815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583277.0

    申请日:2016-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网中多微源并列运行的惯量匹配方法,所述方法使各微源逆变器或同步发电机的惯性常数H按照各自的下垂系数m的反比配置,或令惯性常数H与下垂系数m的乘积为常数;所述微源逆变器包含频率‑有功控制模块、无功‑电压控制模块、虚拟惯量控制模块。当同容量微源逆变器或同步发电机并列运行时,各微源逆变器或同步发电机必须配置相同的惯性常数H。当不同容量微源逆变器或同步发电机并列运行时,各微源逆变器或同步发电机应将惯性常数H与有功容量S成正比配置。

    一种微网虚拟功率下垂限幅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05503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827758.7

    申请日:2015-11-25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目前低压微网并联微源采用基于坐标变换的虚拟功率下垂控制方法实现功率的解耦控制后难以保证各微源的输出功率可以控制在其允许的安全运行范围内的问题,提出一种微网虚拟功率下垂限幅控制方法,能够确保并联微源在采用虚拟功率下垂控制实现解耦的前提下,微源的输出功率可以限制在其安全运行范围内,保障微源及系统的安全,为低压微网的虚拟功率下垂解耦控制方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本发明根据逆变器实际输出的功率直接确定是否发生功率越限以及越限后的相应调整措施,不必借助虚拟功率的范围来进行限幅控制,采用虚拟功率下垂控制实现微网的功率解耦控制后,利用本发明提出的限幅控制方法将逆变器的输出功率准确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保障了逆变器及系统的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