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76856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0554612.3
申请日:2018-06-0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17/36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径分簇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无线信道多径的参数,根据预设的分簇个数,通过高斯混合模型对无线信道多径的参数进行拟合,高斯混合模型根据无线信道多径的参数的均值和方差确定;通过期望最大算法估计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值,根据高斯混合模型的参数值得到无线信道多径的分簇结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无线信道多径的参数的均值及方差,深度挖掘无线信道多径的参数的信息,使得分簇结果更全面地反映无线信道的特征,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分簇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355546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66535.1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G06T17/00 , G06F16/5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电波传播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方法包括:获取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中物体的物理信息;基于物理信息,建立传播环境的三维虚拟模型,并确定物体在三维虚拟模型中的位置坐标;基于无线电波的信号发送点、无线电波的信号接收点及物体在三维虚拟模型中的位置坐标,确定无线电波的传播路径;基于信号发送点对应的电场强度及相位以及传播路径中目标位置的坐标,确定传播路径对应的电场强度及相位;基于传播路径及其对应的电场强度及相位,建立传播路径的三维虚拟模型;在传播环境的三维虚拟模型中显示传播路径的三维虚拟模型。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直观地展示无线电波在其传播环境中的传播路径。
-
公开(公告)号:CN106126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610456787.1
申请日:2016-06-2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无线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条件下的测量环境的图片信息和信道脉冲响应数据样本;根据信道脉冲响应数据样本,采用信道参数估计算法获取至少一条多径波和各多径波的信道参数,根据各多径波的信道参数,得到至少一个簇;根据测量环境的图片信息,获取测量环境中的至少一个散射体;对各簇和各散射体进行匹配,获取簇核,簇核为与散射体匹配的簇;根据所有簇核,建立预设条件下的基础无线信道模型。本发明不仅减少了计算量,还提高了无线信道建模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618041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410851057.2
申请日:2014-12-3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0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道数据回放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信道测量、信道参数估计和信道回放。所述装置包括信道测量和信道回放系统。本发明根据是否结合微波暗室进行OTA回放,给出了两种回放方法及对应的回放系统。通过对测量系统中的天线阵列进行优化,并采用Zadoff‑Chu序列和并行接收等技术,实现对信道多径特征的充分记录;采用粒子群优化等多径参数估计算法,实现信道多径特征的精确估计,从而消除所记录信道冲激响应中的天线响应;在信道回放中,可直接重构收发射频端口之间的等效信道进行回放,也可重构基站射频端口到终端传播场之间的信道,结合有密集天线探针和对应天线切换开关单元的微波暗室,利用OTA技术回放。
-
公开(公告)号:CN119496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25072.7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同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测量时间间隔,依次获取目标信道的N个功率时延谱PDP;根据所述N个PDP中第一个PDP的目标相对时延和第N个PDP的目标相对时延,以及所述第一个PDP与所述第N个PDP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钟偏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时钟偏差值,对每个所述PDP中的相对时延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相对时延,控制所述目标信道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通信同步。该方法基于计算得到的一段时间内的第一时钟偏差值,对获取的每个PDP中的相对时延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准确的相对时延,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同步,提高了通信同步方法的同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9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95195.2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N5/022 , G06N5/04 , H04B17/39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向数字孪生信道的无线环境知识库构建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信道数据和第一传播环境信息PEI;所述信道数据包括从不同的基础设施中预先收集的实时信道信息、从信道测量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多维、多尺度的数据;通过对所述信道数据和第一PEI进行数据关联对齐,构建无线环境关联数据库READ;对READ进行特征提取,确定固化知识,所述固化知识用于描述物理世界、电磁环境以及无线信道之间的推理关系;根据所述固化知识,构建无线环境知识库REKP。本申请的方案构建的REKP具有可控、可解释、可再生和泛化等优点,支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增强无线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812327.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衍射特征辅助的波束预测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在第一上行频段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息;根据第一上行导频信息,若确定第一上行导频信息中的信道遮挡状态为第一状态,则在第一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若确定信道遮挡状态为第二状态,则在第二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其中,第二下行频段大于第一下行频段;第一状态为存在遮挡状态;第二状态为未遮挡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无遮挡和有遮挡两种情况,在无遮挡时,在第二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就能充分利用其本身高带宽的优势。同时借助遮挡预测,在有遮挡时切换为第一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来保证基站侧设备与用户设备的持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08073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61928.3
申请日:2023-09-11
Applicant: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北京邮电大学 , 喀什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Ka波段宽带圆极化天线单元,属于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其包括辐射层:主辐射贴片单元、从辐射贴片单元、从辐射贴片单元缺陷结构、馈电网络层:同轴馈电结构;介质层;金属地层11、SIW结构3:共4个金属通孔。本发明通过双端口相位差90°的信号输入和同轴馈电方式,实现Ka波段的圆极化,同时利用特殊缺陷结构和SIW结构来实现天线工作的宽带宽。该天线可以实现26.47GHz‑31.90GHz的圆极化信号输出,在27.37GHz‑31.69GHz波段S11参数低于‑15dB,实现宽带圆极化天线单元。
-
公开(公告)号:CN115696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32452.6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24/06 , H04B7/04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态时变信道的MIMO系统测试方法,其包括:根据应用场景的相关系统参数建立动态时变信道模型;对待搭载动态时变信道模型的信道仿真硬件平台执行功能支持性验证;以及响应于信道仿真硬件平台通过功能支持性验证,在搭载动态时变信道模型的信道仿真硬件平台上针对所述应用场景执行测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动态时变信道的MIMO系统测试装置。本申请提出的针对5G动态场景的系统测试方案为测试行业提供了动态场景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为产业研发提供了测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743553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051997.2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7/04 , H04B7/06 , H04B17/327 , H04B17/309 , H04B17/382 , H04B17/39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404 , H04B7/0632 , H04B17/309 , H04B17/327 , H04B17/382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天线移动终端上行发射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方法,主要包括:多天线待测终端,用于产生并发送L路信号;信号分组单元,用于对L路信号进行处理,形成K条多径信号,并将所述K条多径信号分为N组多径信号后输出;探测天线分配单元,用于根据全消声暗室中的探测天线数量及位置信息,将N组多径信号分配给相应的探测天线;测试单元,用于将N组多径信号通过探测天线发送给基站模拟器,并通过基站模拟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测量,得到所述多天线待测终端的上行发射性能。本发明能在真实环境下对多天线终端进行上行发射性能的测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