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91753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25164.2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F1/08 , B22D11/004 , B22D1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铬锆合金高铁接触线的短流程制备加工工艺,属于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采用本发明提出的水平连铸工艺可在凝固界面附近建立超高的温度梯度和较高的冷却速率,有效解决了铜铬锆合金熔炼和凝固过程合金成分易偏析、铸造质量差等问题,所制备棒坯组织致密,成分均匀,且形成了强轴向取向柱状晶组织,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后续冷加工性能。此外,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在线感应加热连续固溶淬火和时效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均匀性和一致性好,适合于超大盘重、超大长度铜铬锆合金高铁接触线的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111922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96178.9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1/008 , B22D11/22 , B22D11/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铜包铝复合材料高效连铸成形设备及工艺,该设备主要由铜熔化炉和保温炉、铝熔化炉、铝流槽、铝保温包、复合模具、复合保温炉、结晶器、第一二次冷却装置、第二二次冷却装置、牵引装置、锯切装置、测温装置和集成控制系统等组成。其特点在于:通过在一台铜熔化和保温炉上设置多个复合铸造系统,采用多流连铸方式,从而成倍提高复合连铸的效率;通过在结晶器出口处设置精确的测温装置,对连铸过程中铜铝复合时的温度进行在线监测,并通过一次冷却系统和二次冷却系统的联动作用,实现对铜铝复合时温度的反馈控制,从而实现对连铸复合成形过程中复合界面的稳定、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连铸复合棒坯的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067332A
公开(公告)日:2016-11-02
申请号:CN201610484177.2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5/02 , B21C37/042 , B21C37/045 , C21D9/52 , C22F1/04 , C22F1/08 , H01B1/02 , H0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制备与成形加工领域,涉及一种高性能铜包铝复合材料特种成形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连铸直接复合成形工艺制备的矩形断面铜包铝复合棒材为坯料,坯料的生产过程界面无污染、结合强度高。采用非均匀快速感应加热,可以使坯料包覆层金属的温度稍高于芯部金属的温度,从而使包覆层金属和芯部金属的变形抗力更加接近,有利于提高两种金属的变形协调性。用对坯料进行加热温轧成形,可以提高铜和铝的变形能力,有利于进行连续大变形,提高大断面扁排生产的效率。采用特种孔型轧制,加大对铜包铝复合坯料侧边的加工,有利于提高变形协调性,提高产品成材率和产品的界面结合性能。本发明所提供的生产方法无环境负担、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25262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310199428.9
申请日:2013-05-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高硅电工钢带材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充分利用定向凝固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的塑性加工性能较普通等轴多晶合金明显提高这一特性的基础上,在柱状晶高硅电工钢板坯两侧包覆一层塑性变形性能优异的纯铁,减轻或避免高硅电工钢中温和室温轧制过程中的边裂问题,最终实现高硅电工钢带材的短流程高成材率制备。该方法制备高硅电工钢带材与现有工艺相比工艺简单,流程短,生产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382963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349449.5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提高高硅电工钢室温塑性的热处理方法,主要适用于处理Fe-6.5wt%Si高硅电工钢,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其主要工艺流程包括加热、保温、冷却和去应力退火四个环节,具体特征在于:将高硅电工钢铸坯以15~25℃/min的速度加热到900~1200℃;在900~1200℃下保温0.25~4h;采用50~400℃/s的冷却速度冷却到室温;之后再加热至300~500℃保温0.1~1h后空冷,进行去应力退火,其间综合考虑了有序度、尤其是析出相和残余应力等因素对高硅电工钢室温塑性的影响。经本发明所述方法处理后,高硅电工钢铸坯的室温塑性显著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612662B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0910089688.4
申请日:2009-07-28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B22D27/0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制备连续柱状晶组织高硅电工钢棒材的方法及装置,坩埚中惰性气体保护下的金属坯料,在高频感应线圈形成的交变磁场作用下局部熔化,同时稳恒磁场发生装置在熔体中形成与定向凝固热流方向平行的磁场、冷却系统在已凝固金属和未凝固熔体中形成沿牵引方向的温度梯度,以使熔体凝固并形成柱状晶组织。在送料和牵引机构的作用下,上述凝固过程连续进行,从而获得具有连续柱状晶组织的坯料。本发明采用区域熔炼结合二次水冷的方式,利用稳恒磁场的作用,可以满足最大直径50mm、最大长度为800mm的高硅电工钢柱状晶棒材的定向凝固制备,同时具有机构简单、熔体温度易于监控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385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251553.X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高强高导固溶强化Cu‑Mg‑In系合金及其线材制备工艺。采用机器学习方法优选的高性能铜合金的固溶合金元素In,开发的高强高导固溶强化Cu‑Mg‑In系合金成分特征在于:Mg含量为0.10wt%~0.50wt%,In含量为0.05wt%~0.50wt%,余量为Cu;根据性能调控需要,还可以添加P、Si、Zn、Cr、Ca、Zr、Ti、Sn、Ag或RE中一种或多种微合金化元素,以提升合金的综合力学与导电性能;所制备线材抗拉强度可达550~650MPa,导电率为65%IACS~78%IACS,300℃保温2h处理后合金强度降低<10%,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376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0182923.3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强高韧Al‑Zn‑Mg‑Cu铝合金的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属于铝合金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铝合金固溶‑时效工艺,兼顾合金高强、高塑、高韧等综合性能需求,其特征在于:采用三级固溶处理+三级时效处理,固溶和时效温度逐级上升。本发明的超强高韧铝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优先适用但不限于新型超强高韧Al‑Zn‑Mg‑Cu铝合金,相比于传统T6单级峰值时效处理工艺,本发明固溶‑时效工艺获得的合金组织中晶内析出相分布更加均匀且细小、晶界析出相由连续链状分布转变为非连续分布,可显著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750MPa,延伸率>12%,断裂韧性>35MPa·mm1/2。且该工艺成本低、流程短,适合高性能铝合金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00537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110182923.3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强高韧Al‑Zn‑Mg‑Cu铝合金的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属于铝合金热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铝合金固溶‑时效工艺,兼顾合金高强、高塑、高韧等综合性能需求,其特征在于:采用三级固溶处理+三级时效处理,固溶和时效温度逐级上升。本发明的超强高韧铝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优先适用但不限于新型超强高韧Al‑Zn‑Mg‑Cu铝合金,相比于传统T6单级峰值时效处理工艺,本发明固溶‑时效工艺获得的合金组织中晶内析出相分布更加均匀且细小、晶界析出相由连续链状分布转变为非连续分布,可显著提升合金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750MPa,延伸率>12%,断裂韧性>35MPa·mm1/2。且该工艺成本低、流程短,适合高性能铝合金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838501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810301030.4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密度、高组织稳定性新型γ′相强化钴基高温合金及制备方法,属于新材料设计与开发技术领域。其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数为:5‑11%Al,0.01‑3%W,20‑35%Ni,8‑18%Cr,1‑6%Mo,0.01‑1%(Y/Ce/La任选一种),0.01‑1%Si,0.01‑1%B,0.01‑1%C,0.01‑1%Zr,0.01‑1%Hf,0‑2%Ta,0‑4%Ti,0‑4%Fe,0‑4%Nb,余量为Co。所设计合金成分对W、Mo、Si和Y/La/Ce元素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可显著降低合金密度,提高合金高温性能;所开发熔炼工艺可避免低熔点元素的烧损以及高熔点元素的熔化不均匀现象,提高了铸锭化学成分的准确性和均匀性;所开发合金与同类形变钴基高温合金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和更高的中温组织性能稳定性,是一种优异的形变钴基高温结构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