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及其薄膜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08022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636018.3

    申请日:2019-07-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包括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Ⅰ,该方法包括:将二硝基苯胺Ⅲ溶解在第一溶剂中,获得第一溶液;向第一溶液中加入溶解有还原剂的溶液或悬浮液,获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在预设温度下搅拌预设时间;向搅拌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使沉淀析出;过滤混合溶液获得沉淀,对沉淀进行干燥后,得到红色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得到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与路易斯酸反应可以获得绿色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II,再与路易斯碱反应可以变回红色。本发明提供的N-连接的主链偶氮苯聚合物能够在酸碱环境切换中快速、明显的变色、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一种由三乙酰化三氨基苯甲酸合成间苯三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835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095334.2

    申请日:2022-09-06

    Inventor: 黄木华 张志豪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三乙酰化三氨基苯甲酸合成间苯三酚的方法,该合成路线以N,N,N‑三乙酰基‑2,4,6‑三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将所述N,N,N‑三乙酰基‑2,4,6‑三氨基苯甲酸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在一锅操作中同时实现脱乙酰化、水解和脱酸等多步反应,直接得到间苯三酚,实现了简单、高效、安全且温和的合成,为间苯三酚的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合成路线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少,降低了环境污染。

    一种制备N,N,N-三特戊酰化-1,3,5-三氨基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79888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111096.5

    申请日:2021-09-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N,N,N‑三特戊酰化‑1,3,5‑三氨基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以2,4,6‑三硝基甲苯为原料,先后与氢气、特戊酸酐反应得到N,N,N‑三特戊酰基‑2,4,6‑三氨基甲苯;步骤2,对所得的N,N,N‑三特戊酰基‑2,4,6‑三氨基甲苯进行脱甲基化反应,得到N,N,N‑三特戊酰化‑1,3,5‑三氨基苯。该制备方法中,采用的是退役的2,4,6‑三硝基甲苯,并且所使用的反应物或催化剂也均为化学工业中的常用产品,因此该制备方法具有低成本、原料简单易得的优点。除此之外,该制备方法还具有合成步骤短、各步骤操作简单且产率高、反应速率快、中间及最终产物易分离收集等特点,有利于实现N,N,N‑三特戊酰化‑1,3,5‑三氨基苯的大量生产。

    一种由2,4,6-三氨基甲苯制备间苯三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75451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932459.5

    申请日:2021-08-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2,4,6‑三氨基甲苯制备间苯三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2,4,6‑三氨基甲苯及其盐酸盐为原料,经过三烯胺的水解‑异构化反应得到2,4,6‑三羟基甲苯;再经过2,4,6‑三羟基甲苯的氧化脱甲基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间苯三酚。该方法中,2,4,6‑三氨基甲苯及其盐酸盐到2,4,6‑三羟基甲苯的转化以便宜易得的酸为试剂,以77‑90%实现三烯胺的水解‑异构化,以71‑97%产率实现2,4,6‑三羟基甲苯的脱甲基反应得到目标产物间苯三酚。总之,该方法以简单、高效、安全和温和的路径创新了间苯三酚的合成路线,为实现其低成本和规模化制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种基于跨关节协同驱动的仿人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313484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377836.3

    申请日:2021-04-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跨关节协同驱动的仿人机器人,包括躯干、髋关节、大腿杆、膝关节、小腿杆、踝关节、脚掌、固定在躯干处的第一对驱动单元、固定于髋关节内的第二对驱动单元和固定于膝关节内的第三对驱动单元。其中,第一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一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髋关节连接,第二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二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膝关节连接,第三对驱动单元的两个驱动单元通过第三对连杆的两个连杆分别与踝关节连接。该仿人机器人利用协同驱动的双电机同时输出峰值,相对于现有技术,理论上降低了单一关节输出力矩时要求的一半,并强化各关节的协同驱动能力;且在兼顾减少传动机构的前提下,将惯量上移程度做到最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