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29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300908.8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振动或震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应隔震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结构设计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先在不安装隔震支座的前提下完成隔震支座以下部分结构的施工,避免隔震支座以下部分结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带动隔震支座变形;然后以多塔式结构的形式完成建筑的初步施工,避免隔震支座以上的结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带动隔震支座变形;并通过调整隔震温度收缩带宽度、在后浇多塔单元边缘设置对接结构、以及设置临时支撑来确保这种临时的多塔式结构稳定存在且能在室内合拢;最后以室内平均温度合拢,避免合拢时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以上各点结合,确保了隔震超长结构在施工及使用中隔震性能不会受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7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66418.X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气溶胶扩散模拟方法和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模拟气溶胶扩散状况的问题。方法包括:在目标区域中设置气溶胶浓度检测设备;根据检测设备位置和第一气溶胶浓度数据确定第一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一气溶胶总量;根据检测设备位置和第二气溶胶浓度数据确定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二气溶胶总量;根据第一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总量,第一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确定气溶胶分布变化率;根据气溶胶分布变化率、第一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得到目标区域中气溶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气溶胶扩散函数。实现了准确客观地气溶胶扩散情况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57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666418.X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气溶胶扩散模拟方法和装置,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模拟气溶胶扩散状况的问题。方法包括:在目标区域中设置气溶胶浓度检测设备;根据检测设备位置和第一气溶胶浓度数据确定第一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一气溶胶总量;根据检测设备位置和第二气溶胶浓度数据确定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二气溶胶总量;根据第一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总量,第一气溶胶分布函数和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确定气溶胶分布变化率;根据气溶胶分布变化率、第一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总量、第二气溶胶分布函数,得到目标区域中气溶胶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气溶胶扩散函数。实现了准确客观地气溶胶扩散情况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824177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85937.9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拉杆式消能器,包括:高延性拉杆本体、加强圆管、带齿牙套筒、弹簧式卡片、卡片安装座和楔块结构;所述高延性拉杆本体设置于钢梁洞边加强圆管的内侧;所述加强圆管的底部设置有卡片安装座;所述卡片安装座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式卡片和楔块结构;所述弹簧式卡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片安装座的内壁,所述弹簧式卡片的另一端连接于楔块结构;所述高延性拉杆本体下端套入的带齿牙套筒上设置有与楔块结构配合的齿状凸起。该消能器一方面只承受拉力,无稳定和抗弯问题,断面纤细,结合幕墙或玻璃分割设置,基本处于消隐状态,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美观;另一方面,该消能器的连接节点均为装配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571559.3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约束规则的建筑结构智能交互式设计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设计修改多设计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的规则查阅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规则查阅状态数据判断约束规则阅览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指示建筑设计操作主体重复查阅直至判断约束规则阅览合格;否则执行下一步;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的建筑设计基本需求,并根据建筑设计基本需求和建筑设计约束规则对预存的基础建筑模板进行修改,生成初始建筑设计;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在初始建筑设计进行建筑设计的实际建筑设计数据,根据实际建筑设计数据对初始建筑设计进行修正,并生成终版建筑设计。实现了高效的建筑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9579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427790.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T17/00 , G06T5/70 , G06T5/90 , G06V20/10 , G06V20/17 , G06V10/44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V10/30 , G06N3/0455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基于三维斜摄影的城市区域建筑结构的数字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三维斜摄影技术获取高清晰度的影像数据,作为输入图像;对输入图像进行预处理,获取预处理图像;通过特征编码器计算预处理图像的浅层特征;使用空洞卷积对预处理图像进行卷积,获取深度特征;通过特征解码器对浅层特征与深度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得到融合特征;根据融合特征构建建筑物的轮廓信息,并计算建筑结构的几何结构信息;基于轮廓信息以及几何结构信息构建数字模型。本申请可以解决传统的城市区域建筑结构数字模型构建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时久且成本高,而且无法完全还原建筑物的真实结构和细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1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571559.3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约束规则的建筑结构智能交互式设计方法及系统,属于建筑设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设计修改多设计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包括: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的规则查阅状态数据,根据所述规则查阅状态数据判断约束规则阅览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指示建筑设计操作主体重复查阅直至判断约束规则阅览合格;否则执行下一步;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的建筑设计基本需求,并根据建筑设计基本需求和建筑设计约束规则对预存的基础建筑模板进行修改,生成初始建筑设计;获取建筑设计操作主体在初始建筑设计进行建筑设计的实际建筑设计数据,根据实际建筑设计数据对初始建筑设计进行修正,并生成终版建筑设计。实现了高效的建筑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9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6085.8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放大型消能伸臂结构体系,涉及伸臂桁架结构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核心筒周边桁架和四组巨型柱,所述核心筒周边桁架的外侧通过消能伸臂机构和巨型柱相连接,所述消能伸臂机构与巨型柱一一对应,相邻两组所述巨型柱之间通过外伸桁架相连接,所述外伸桁架的内部中心处贯穿设置有插销柱,所述消能伸臂机构还包括有伸臂桁架组件,所述伸臂桁架组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核心周边桁架的侧面;在本发明中,可同时实现一级和二级的缓冲消能作用,进而对消能缓冲的能力和效果进行放大,保证对建筑进行防护效果,同时在地震作用或其他原因建筑发生振动时,可提升对体系内各种构件和结构的承载支撑作用,提高了建筑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29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00908.8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振动或震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适应隔震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结构设计方法。本发明中,通过先在不安装隔震支座的前提下完成隔震支座以下部分结构的施工,避免隔震支座以下部分结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带动隔震支座变形;然后以多塔式结构的形式完成建筑的初步施工,避免隔震支座以上的结构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带动隔震支座变形;并通过调整隔震温度收缩带宽度、在后浇多塔单元边缘设置对接结构、以及设置临时支撑来确保这种临时的多塔式结构稳定存在且能在室内合拢;最后以室内平均温度合拢,避免合拢时隔震支座产生变形。以上各点结合,确保了隔震超长结构在施工及使用中隔震性能不会受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4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986063.2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2 , G06N3/0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公开了基于多数据耦合图神经网络的震振支座设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得震振支座的基本参数;对基本参数进行预处理,获得相关参数;基于基本参数和相关参数,确定组合参数;基于力学约束条件对组合参数进行筛选,确定筛选参数;将筛选参数输入训练好的图神经网络,确定最佳参数;将最佳参数输入到建筑信息模型中,获得震振支座设计结果。通过结合图神经网络和建筑信息模型,综合考虑震振支座的物理特性、几何形状和复杂关系,提高震振支座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有助于提高设计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