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36496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239898.1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系留空间结构体系及其设计方法,其中系留空间结构体系包括有形成屋盖的充气气囊、用于支撑充气气囊的支撑结构以及连接在支撑结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锚碇结构;所述充气气囊空腔内充有氦气,整体呈曲面形状,由充气气囊单元依次拼接而成;所述充气气囊单元为双层膜结构,包括外膜持力层和内膜阻气层;相邻两个充气气囊单元之间通过外膜连接;所述充气气囊单元的外部设有环形加劲带和用于吊装的吊挂带;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有沿充气气囊边缘平行间隔布置的竖向支撑和连接在相邻竖向支撑顶部之间的连系梁;所述充气气囊连接在支撑结构的顶部;所述锚碇结构为重力式锚碇。本发明受力合理,能够满足超大跨度结构和超大密闭空间结构应用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09325B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310225113.7
申请日:2013-06-07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市职业大学
IPC: G05B19/418 , H04L2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应力钢结构的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子系统、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通信子系统、可视化显示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传感子系统对待测结构进行监测,数据采集子系统采集传感子系统的数据,并通过数据通信子系统传输给可视化显示子系统和安全预警子系统,可视化显示子系统用于对结构进行可视化显示,安全预警子系统用于对结构进行预警。监测方法,采用上述监测系统。本发明能够精确有效地实时监测结构的性能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与结构理论数据的对比分析,进行安全预警,给施工过程和正常结构加固提供决策性技术依据,对于实现结构效率最大化、保证结构使用安全具有重大的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619284B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210130565.2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天津大学
IPC: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它是由可伸缩的钢制波纹管和挡油板组成的密封体,所述钢制波纹管包括若干个中心在一条水平线上的碟状节点片续接而成的波纹段和分别位于波纹段两侧的两段接口段,所述的碟状节点片的半径与接口段的半径之比为4:1,所述碟状节点片的半径与其本身的厚度之比为4:1,所述挡油板封堵在两段接口段的出口处。本发明将传统的变形很小的刚性节点通过采用由可伸缩的钢制波纹管和挡油板组成的密封体的柔性节点形式,当节点部位产生温度应力时,通过密封罐的伸缩释放从而确保了节点位置处的连接安全,本发明适合于钢结构杆件节点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61928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30565.2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天津大学
IPC: E04B1/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伸缩的钢结构连接节点,它是由可伸缩的钢制波纹管和挡油板组成的密封体,所述钢制波纹管包括若干个中心在一条水平线上的碟状节点片续接而成的波纹段和分别位于波纹段两侧的两段接口段,所述的碟状节点片的半径与接口段的半径之比为4:1,所述碟状节点片的半径与其本身的厚度之比为4:1,所述挡油板封堵在两段接口段的出口处。本发明将传统的变形很小的刚性节点通过采用由可伸缩的钢制波纹管和挡油板组成的密封体的柔性节点形式,当节点部位产生温度应力时,通过密封罐的伸缩释放从而确保了节点位置处的连接安全,本发明适合于钢结构杆件节点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541775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10454548.8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控制边界索提升安装结构及方法,该多点控制边界索提升安装结构包括:边界索、边界梁、桅杆以及多个提升组单元,其中,边界索分别通过第一提升组单元与两侧竖直设置的桅杆相连接,边界索的中部设置有第一边界索节点,第一边界索节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边界索节点,第二边界索节点通过第二提升组单元与桅杆相连接,第二边界索节点通过第三提升组单元与边界梁的端部相连接,第一边界索节点通过第四提升组单元与边界梁的中部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对边界索上的关键节点进行空间位态的不断调整,使各个索段之间可以平缓过渡,减少施工过程对拉索的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4412071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322916.3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卢立飞 , 尧金金 , 尤德清 , 高晋栋 , 司波 , 马健 , 张维廉 , 王丰 , 王泽强 , 张开臣 , 胡洋 , 袁明明 , 张峥 , 鲍敏 , 张晓迪 , 张书欣 , 杨越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穿梁式双索结构及张拉方法,涉及大直径双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包括竖梁、垂直于所述竖梁且设置在所述竖梁侧部的穿索梁和锚固梁、设置在所述锚固梁上的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设置在所述穿索梁上的第一张拉装置和第二张拉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穿索梁和所述锚固梁之间的第一临时拉杆组件和第二临时拉杆组件;在穿索梁上沿所述穿索梁的延伸方向开设有长孔,所述第一拉索和所述第二拉索的顶部自下而上穿过所述长孔,第一张拉装置与第二张拉装置通过连接件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仅使穿索梁上的张拉点满足施工强度,同时还保证了足够的施工空间来安装施工设备,并且该设备既可以对双索结构进行整体张拉,也可以对单索进行索力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537929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1451249.9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4G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抽柱改造用加固装置,属于旧建筑改造技术领域,包括梁顶钢构件、抽柱位置钢构件、预应力拉索和梁底钢构件,所述预应力拉索的一端与一个所述梁顶钢构件连接,所述预应力拉索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抽柱位置钢构件与另一个所述梁顶钢构件连接;所述梁底钢构件用于套设于拟抽除柱两侧的原结构混凝土柱上且位于所述梁顶钢构件下方,所述梁底钢构件用于固定新加钢筋的端部。通过在边柱、拟抽除柱上设置钢构件完成新加钢筋以及预应力筋的连接,使加固措施对原结构的损伤大大减小,并且荷载传递路径明确,能保证改造后的结构具备安全可靠的受力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775628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83516.X
申请日:2019-01-29
Applicant: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双索提升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一组两根提升螺杆、穿接在提升螺杆上的提升千斤顶以及连接拉索索体与提升螺杆的双顶提升承力架,所述提升螺杆的前端通过提升后叉耳与双顶提升承力架连接;两根提升螺杆对称穿过双顶提升耳板的两侧,所述双顶提升耳板的前端通过提升销轴与钢结构耳板连接、后端顶接在提升千斤顶的前侧。本发明提升过程利用原有钢结构节点作为提升反力受力点,传力路线明确、合理,设计巧妙,不需要设计附加结构,比传统方式材料用量节省材料,同时安全可靠性高,尤其适用于多种规格的双索提升的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095377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51248.4
申请日:2018-11-30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单层双向正交索网的施工方法,涉及预应力空间结构施工技术领域,采用地面铺放索网,整体提升拉索的方法将拉索安装到位,即整体牵引提升,然后张拉锚固的方法:所有的承重索和稳定索在场地内铺放组装完成,然后利用液压千斤顶对承重索进行连续牵引提升,在索头到达环桁架锚固点时进行锚固,然后再进行稳定索张拉,直至拉索全部锚固完成,结构成形。该方法避免了大量满堂支架的搭设,大大节省了施工费用,低空组装提高了组装质量,高空作业量少,施工安全,且速度快,节省工期。相对于传统的张拉提升工艺高空业量减少60%以上,取消了支撑塔架等辅助设施,施工工期缩短50%,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251615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06980.X
申请日:2011-04-27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金属薄板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结构框架、下弦拉索和屋面板还包括张拉辅助装置,所述结构框架由钢柱、边梁和内梁组成,所述边梁架设在钢柱的顶端,内梁平行于边梁,设置在钢柱围合的空间内,所述下弦拉索垂直于内梁设置,其与内梁垂足处设置有屋面撑杆,所述撑杆顶面平行于下弦拉索设置有厚板带,所述屋面板为预应力金属薄板,设置在两块厚板带之间,并与其铆接,屋面板端部通过张拉辅助装置与边梁连接。实现了金属薄板的屋面板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并克服了现有的与线性结构共同受力的张拉膜容易变形,容易发生破坏的缺点,可广泛应用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