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3304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410188834.X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水质监控平台和按照一定的间隔部署在待监测河道上多个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其中,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参数感知与变送单元、水质取样单元、处理与控制单元、数据通信单元和电源适配单元;水质监控平台用于对所述多个水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管理,包括:数据接收存储单元、数据填报与编辑单元,用户展示与交互单元和管理单元。本发明建立了各水质监测设备之间的时间关联监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捕捉小规模、随意性的排污情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45484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087797.3
申请日:2014-03-11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田无线自组织网络拓扑密度关联路径选择优化方法,包括:S1:计算节点能量进行投票,确定簇头;S2:簇头接收预设阈值内的节点加入,进行成簇操作;S3:对于未完成成簇操作的节点按预设方法成为簇内子节点;S4:在簇内子节点中选取能量优势节点作为伪簇头;S5:根据簇头与伪簇头进行反向扩散组网;S6:所有节点通过组网路由进行环境信息采集与上报;S7:判断是否有簇头达到能量逼近目标;S8:若存在簇头达到能量逼近目标,则标记下一轮进行簇头选举,结束本轮采集,若不存在簇头达到能量逼近目标,则本轮采集结束。本发明提高了成簇效率,减少了簇头选择次数,提高网络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02393917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110201055.5
申请日:2011-07-18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链码稽核方法及组控装置,该装置包括:身份识别器,用于读取被检测产品的流通用户身份卡;数据通讯控制器,用于本装置与远程数据控制中心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与交换;条码识读器,用于识读被检测产品的稽核条码信息;地理位置定位器,用于被检测产品流通现场实时位置信息采集和编码;码段生成器,用于打印交易表单或稽核条码;以及核心控制单元,分别与上述各单元模块连接,进行通信和控制。本发明利用多个模块联动完成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质量追溯与标识跟踪,通过核心控制电路实现不同工作状态下各模块的协同工作,通过分立电源芯片的有效荷载组合以及电源管理方法实现装置的低功耗设计,提高装置的整体能量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188117B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510605310.0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空域复用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频谱交错接入方法,本发明在簇中为每一个无线传感器,即节点分配上传数据时间片,节点在其对应的时间片内上传数据,其他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了簇内信道竞争,充分利用了频谱资源,大大降低了功耗。对于每一个簇,其簇头根据簇头与该簇内各节点的距离,按照占用空域变化趋势不同进行差异化的节点时间片分配,最大程度上进行空间复用,从而大大降低邻近簇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充分利用了频谱资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数据上传过程中遇到冲突的问题设计了信道频谱转换接入方法,减少信道竞争与等待时间,提高了网络通讯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同时保证了数据上传的准确、高效和完整。
-
公开(公告)号:CN104219683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410411868.0
申请日:2014-08-20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再生能源节点部署方法及系统,涉及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在监测区域内进行普通电池节点部署,根据预设成本和普通电池节点数量确定待部署可再生能源节点数量,遍历所述普通电池节点,将最大的期望可节约能耗所对应的普通电池节点作为待替换节点,将其替换为可再生能源节点,并将所述待部署可再生能源节点数量减1,判断所述待部署可再生能源节点数量是否为0,若是,结束流程,否则部署下一个可再生能源节点。由此上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农田监测应用中预设成本约束的问题,且最大限度的延长了网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188117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605310.0
申请日:2015-09-21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122 , H04W52/0216 , H04W74/0816 , H04W74/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空域复用的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频谱交错接入方法,本发明在簇中为每一个无线传感器,即节点分配上传数据时间片,节点在其对应的时间片内上传数据,其他时间处于休眠状态,降低了簇内信道竞争,充分利用了频谱资源,大大降低了功耗。对于每一个簇,其簇头根据簇头与该簇内各节点的距离,按照占用空域变化趋势不同进行差异化的节点时间片分配,最大程度上进行空间复用,从而大大降低邻近簇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充分利用了频谱资源。本发明的方法针对数据上传过程中遇到冲突的问题设计了信道频谱转换接入方法,减少信道竞争与等待时间,提高了网络通讯的能量利用效率,在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同时保证了数据上传的准确、高效和完整。
-
公开(公告)号:CN10388895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83698.8
申请日:2014-03-07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玉米生长态势的信号损耗预测的节点扩散方法,包括:S1:根据无线信号传输模型确定节点部署高度h;S2:根据玉米生长态势对无线信号传输距离的影响和数据传输量能耗确定节点部署指导数目;S3:根据节点部署指导数目进行结构化部署,并进行分区和各个小区域内无线信号传输环境信息的采集;S4:根据采集到的各个小区域内无线信号传输环境信息进行各分区节点数目补充以及节点位置调整。本发明根据不同阶段玉米大田中无线信号的传输环境特征,给出节点部署模型,通过确定布设高度、网络范围、节点密度以及节点布设策略,以达到较少的节点布局密度,更高的能量利用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985056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410189308.5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WSN农田自由分区下进行的农产品生产履历采集的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农产品履历信息采集终端、服务器端以及客户端。农产品履历信息采集终端,包括若干个WSN环境信息采集节点及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WSN环境信息采集节点用于采集农田环境信息,便携式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农事、农情及病虫害图像信息,基于上述系统的生产履历采集方法能够利用无线传感器的布局,对农事农情和病虫害信息的采集位置进行WSN分区和定位,达到利用农作物的位置实现作物生长期的全程信息记录,保证记录的信息与作物的准确对应,同时也简化了信息采集的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244267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410421480.9
申请日:2014-08-25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D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农田WSN可再生能源节点部署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网络覆盖性和网络连通性要求确定可再生能源节点的数目;计算每个监测点的数据传输负载,并根据数据传输负载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可再生能源位置选定指数;根据选定指数值选择若干个分区基准点,根据分区基准点构建泰森多边形,将整个监测区域分为若干个基准区;确定每个基准区内最优的可再生能源节点部署方案,并根据其确定可再生能源节点的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了农田WSN可再生能源节点部署系统,该系统包括数目计算单元、指数计算单元、分区单元及部署单元。本发明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部署适当的可再生能源节点,并通过有效部署以减少节点个数,达到降低网络成本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983304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188834.X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IPC: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道水质监测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水质监控平台和按照一定的间隔部署在待监测河道上多个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其中,水质自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参数感知与变送单元、水质取样单元、处理与控制单元、数据通信单元和电源适配单元;水质监控平台用于对所述多个水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管理,包括:数据接收存储单元、数据填报与编辑单元,用户展示与交互单元和管理单元。本发明建立了各水质监测设备之间的时间关联监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及时捕捉小规模、随意性的排污情况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