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44166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39706.X
申请日:2019-09-0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500kV换流站的现场直流耐压及局放试验装置,包括隔离变压器、计算机、多通道局放仪、PLC控制柜、调压器与直流电压发生器主体,其中,隔离变压器通过第一电源线连接第一电源、通过第二电源线与计算机电连接、通过第三电源线与多通道局放仪电连接;计算机通过通讯网线与PLC控制柜连接;PLC控制柜通过输出电线、调压控制电缆与调压器电连接;直流电压发生器主体通过控制光纤与PLC控制柜连接、通过输出电缆与调压器电连接;直流电压发生器主体通过加压导线与被试品连接,多通道局放仪通过测试线与被试品连接。该装置采用计算机及PLC控制技术和光纤通讯传输技术进行试验检测,操作安全方便,适合现场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7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110377577.4
申请日:2021-04-08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1R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自锁接线夹钳套装,包括自锁接线组件和独立拆装接头,自锁接线组件和独立拆装接头相互适应且可拆卸连接。本套装具备自锁功能,能有效防止高压导线因重力或其他外力导致夹钳脱落;采用全新接线方式,使用绝缘杆连接后能一次操作完成高压导线咬合自锁,也能一次操作解除自锁状态取下接线,无需登高作业,规避高坠风险;其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且有效解决传统接线夹钳易掉落的问题,有效地减轻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和保证其生命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0638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26062.1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N27/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钨掺杂氧化镍气体传感材料、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将NiCl2·6H2O和WCl6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得到分散均匀的第一混合液;向第一混合液中加入乙醇胺和六亚甲基四胺,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形成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转移到不锈钢高压釜中,在160℃加热12h;待所述高压釜冷却至室温后,将所得沉淀物离心并用去离子水和乙醇多次洗涤、然后进行干燥以及退火。本发明制备的钨掺杂氧化镍气体传感材料,具有较高的纯度、良好的形貌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对油中溶解的CO气体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和较好的响应恢复特性。该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条件易于控制,在制造新型高效气体传感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8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009489.2
申请日:2024-01-03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327 , G01R31/69 ,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断路器中接线端子的松动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包括:开展振动试验,获取测试接线端子连接线束的多张测试松弛图像;获取每张测试松弛图像中的测试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及获取对应的累积振动时长,构建接线端子松动模型;获取目标接线端子的目标松弛图像;获取目标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利用接线端子松动模型,根据目标接线端子尾部间隙距离预测目标接线端子是否产生松动故障。本申请利用构建的接线端子松动模型对端子松动故障老化进行预测,实现了对松动故障的早期预警。且模型构建随振动工况而定,通用性、适应能力强,能更好地应用于复杂多变的实际操动机构振动工况,松动预警方式成本低,灵活性高,评估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1306403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326051.3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图谱特征和信息融合的局部放电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局部放电检测方法获取多个工频周期下不同缺陷类型下局部放电的PRPD图谱;获取PRPD图谱中的放电重复率特征矩阵;获取PRPD图谱的坡向编码特征;计算PRPD图谱积分特征;计算PRPD图谱二阶微分特征;构建各个局部放电故障缺陷的图谱特征参量化矩阵;将各个局部放电故障缺陷的参量化矩阵输入到基于变权的信息融合模型,计算得到各个局部放电故障缺陷的类型识别得分结果;建立类型识别得分区间范围与放电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数据库;计算待检测局部放电的类型识别得分,将得分输入数据库,输出相应的局部放电类型判断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01702.X
申请日:2021-11-04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变电站设备健康监测传感器布置方法,包括:对目标结构进行建模及模态分析,计算其基本振型;选取第一预设阶数的基本振型作为目标振型,选择第二预设阶数的模态作为目标模态;根据目标振型和目标模态确定目标结构的第一模态矩阵;删除节点的不可测自由度,得到目标结构的第二模态矩阵;对第二模态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非零奇异值所对应的n个左奇异向量组成矩阵H;计算左奇异向量的H·HT,将最小对角元素所在的行列删除,重复迭代计算,直至达到预设数量的传感器数目。本发明具有在环境噪声影响下,可以用尽量少的传感器得到尽可能多的可以反映结构参数变化的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29248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11015.5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局部放电弱光探测的抗干扰方法及设备,同步获取局部放电信号和可见光信号,所述局部放电信号含有可见光信号;将所述局部放电信号和所述可见光信号叠加,得到去干扰后局部放电信号;通过光电隔离依次获得所述去干扰后局部放电信号;确定当前去干扰后局部放电信号与前一个去干扰后局部放电信号的差值;当所述差值小于等于预设最大偏差值,判定所述当前去干扰后局部放电信号为放电信号;确定所述放电信号的幅值;当所述幅值达到预设采集阈值,所述放电信号为有效信号。消除检测环境中日常光对局部放电光信号的干扰,以及信号传输过程中电磁信号的干扰,提高设备现场带电巡检质量,缩短设备事故发现消缺的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285885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110330937.5
申请日:2021-03-26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降维的局部放电光谱特征波段提取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利用多光谱局部放电检测法对不同电压下局部放电多光谱信号进行采集;通过信号处理单元提取出每组电压下各光谱波段内局部放电多光谱信号的光脉冲幅值与相位信息;分别计算出每组电压中各光谱波段内所采集的光脉冲幅值平均值;根据每组电压中各光谱波段内光脉冲幅值平均值,分别对数据进行归一化计算,得到各光谱波段内的平均光辐射强度比值,使各光谱波段内的所述平均光辐射强度比值不变且总和为1;计算每组电压中各光谱波段内所述平均光辐射强度比值的标准差;根据实际需求选取所述标准差较大的设定数量的光谱波段为该局部放电放电类型下的特征波段。
-
公开(公告)号:CN11294642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09215.7
申请日:2021-01-27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GIS局部放电光学检测装置的电磁屏蔽盒,所述电磁屏蔽盒内具有GIS局部放电光学检测装置,所述电磁屏蔽盒具有盒体和盒盖;所述盒盖的一侧和所述盒体锁扣连接,另一侧和所述盒体铰接连接;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光纤孔、第一螺孔;所述电磁屏蔽盒通过所述第一螺孔和GIS法兰固定连接;所述光纤孔外围具有第二螺孔,所述GIS局部放电光学检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电磁屏蔽盒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侧面为金属层,所述盒体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设有金属网,所述盒体的第三侧面设有多个电缆接头,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应;本申请为提高GIS局部放电检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供了硬件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15641761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576037.0
申请日:2021-07-12
Applicant: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李昭 , 马宏明 , 程志万 , 杨明昆 , 邱鹏峰 , 邹德旭 , 朱家良 , 王浩州 , 赵加能 , 张云 , 张坤 , 罗杰 , 岳峰 , 罗永清 , 唐山 , 杨坤 , 和强宇 , 周龙 , 陈华伟 , 朱相威 , 苗琛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力用试验选线装置,包括转换接线和自动选线箱,其中,所述转换接线的数目为两根,所述两根转换接线插接在自动选线箱的两端。本申请采用插座和切换开关机械联动改变电路结构、插头与插头等腰三角形排列的定位槽的设计,双插座可自动切换组合,选线输出的电路结构,优化试验接线配置,减少试验线使用数量,节约人力、时间成本,降低试验线互相缠绕的可能性,避免试验线缠绕卷曲造成的试验误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