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金属供给注射方法以及热金属供给注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21058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057502.8

    申请日:2021-01-15

    Inventor: 外崎修司

    Abstract: 热金属供给注射方法包括:通过负压产生装置在筒状容器中产生负压,并使熔融金属从保持炉吸取到筒状容器中,同时保留筒状容器的开口部分浸渍在熔融金属中,在将内柱塞头移动至筒状容器的尖端侧后,将筒状容器的开口部分布置在腔的入口中,同时通过关闭筒状容器的开口部分而维持负压,以及将内柱塞头移动至筒状容器的后端侧,然后将外柱塞头与内柱塞头一起移动至筒状容器的尖端侧,并经由入口通过注射使腔的内部填充熔融金属。

    铸造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58090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180075317.6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3/00 B22C9/061 B22D17/2209 C23C1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形成有具有较高的剥离强度的被膜的、低价位的铸造用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具备造形工序(S10)和被膜形成工序(S20)的制造工序(S1),从而制造出具备金属模(10)和碳膜(20)的表面处理金属模(1),其中,在所述造形工序(S10)中,通过粉末熔融层压来制作具有成形面的金属模(10),所述成形面由具有倒锥形形状的多个突起部(11·11···)构成,在所述被膜形成工序(S20)中,在通过造形工序(S10)而制作出的金属模(10)的成形面上形成碳膜(20),所述金属模(10)具有由具有倒锥形形状的多个突起部(11·11···)构成的成形面,所述碳膜(20)被形成在金属模(10)的成形面上。

    铸造用部件和铸造方法、以及其中所使用的润滑剂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26779A

    公开(公告)日:2014-05-28

    申请号:CN201180073712.0

    申请日:2011-09-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12 B22C3/00 B22D17/2007 B29C39/003

    Abstract: 本发明为,在铸造用部件的熔融金属接触面上形成由纳米碳类构成的纳米碳层,且在所述纳米碳层之上,涂敷以氮化硼、石墨、滑石、或二氧化硅构成的粉体为主要成分的润滑剂的方法。优选为,在形成所述纳米碳层时,在该纳米碳层与所述铸造用部件的熔融金属接触面之间形成有氮化层,并且被涂敷在所述纳米碳层上的润滑剂以BN粉体为主要成分。根据本发明,即使铸造次数重复多次也能够维持铸造用部件的脱模性以及熔融金属的流动性,并且,能够降低在铸造用部件的熔融金属接触面的表面处理工序中所花费的成本。

    被膜及其制造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64313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80073232.4

    申请日:2011-09-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12 B22C9/061 C23C8/02 C23C8/28 C23C8/8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易发生劣化的高强度的被膜及其制造方法。一种被形成在金属模的成型面上的被膜(1)的制造工序(S1),所述制造工序(S1)具备初始被膜形成工序(S11)和间歇加热工序(S12),在初始被膜形成工序(S11)中,在所述金属模的成型面上形成初始被膜(100),其中,所述初始被膜(100)具有:碳膜(140),其含有纳米碳类(142),且涂覆有富勒烯(143);氮化化合物层(120)以及渗硫层(130),所述氮化化合物层(120)以及渗硫层(130)位于所述碳膜与所述铁类材料之间,在间歇加热工序(S12)中,在非氧化气氛下对在所述初始被膜形成工序(S11)中所形成的初始被膜(100)进行间歇性加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