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7751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05107.9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凝汽器进水水温过冷的循环冷却系统,包括第一凝汽器和第一冷却塔;第一冷却塔的配水区包括内外布置的第一内区和第一外区,所述第一内区上设有第一内区配水闸门;第一凝汽器的冷却水出口通过第一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内区配水闸门,第一回水管上还连接有第一回水超越管,第一回水超越管连接第一冷却塔的集水池;第一冷却塔的出水渠通过第一循环水泵连接第一凝汽器的供水管;第一回水超越管上和位于第一回水超越管后侧的第一回水管上均设有第一隔离阀。本发明的循环冷却系统能够控制冷却塔的出塔水温不低于12℃,防止凝汽器压力过低对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4108745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54491.3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电设备冷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强制通风冷却的直流取排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取水装置、供水装置、热交换装置、冷却塔和排水装置,其中,取水装置的取水口连接至水源,所述排水装置的排水口连接至水源,所述冷却塔为机械通风式冷却塔。本发明自天然水体取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将温排水排至天然水体中,通过设置冷却塔,并将冷却塔设置为机械通风式冷却塔,使得经热交换装置进行热交换处理后的升温后的温排水,进入机械通风式冷却塔进行进一步冷却降温,经冷却塔排出的温排水可以降低冷却水水温,将再次冷却后的温排水排入水源,使得排放的温排水可以满足环保要求,有效避免温排水对水体产生热污染,有利于保护水生物生态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0676711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1060334.3
申请日:2016-11-2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包括第一联络管路、第二联络管路及第三联络管路,以及热网切换阀门和热网接口阀门,第一联络管路用于连通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与循环水泵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二联络管路用于连通循环水泵与空冷塔之间的连接管路,第三联络管路用于连通空冷塔的与汽轮机冷却水循环系统之间的两路连接管路;热网切换阀门设置于空冷塔的与引风机循环水系统之间;热网接口阀门设置于热网循环系统中;通过三根联络管路的通断,以及热网切换阀门的切换,以及热网接口阀门的通断,扩大了循环水流量的调节范围,充分利用空冷塔的散热能力,且降低汽轮机组的背压和能耗。还提供一种及带余热回收系统的间接空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8592650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328508.2
申请日:2018-04-1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的单侧进风机力塔,所述机力塔包括塔体、风机和填料,所述塔体设有进风口,所述填料分为迎风侧填料和背风侧填料,所述风机的中心线距离塔体迎风侧内壁面的距离为B3,所述风机的中心线距离塔体背风侧内壁面的距离为B4,B3与B4的比值为通过优化风机布置位置、进风口高度、填料高度及宽度和淋水密度等参数,达到减小进风死区,优化塔内的进风,充分利用塔内雨区和填料的冷却效果,从而提升整个机力塔的冷却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867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974510.8
申请日:2016-10-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 , E03F3/02 , E03F5/10 , E03F5/102 , E03F5/14 , E03F11/00 , E03F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电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包括雨水收集模块,所述雨水收集模块包括雨水弃流井、雨水蓄水池及雨水弃流池,所述雨水蓄水池通过雨水进水管与所述雨水弃流井连通,所述雨水弃流池通过雨水弃流管与所述雨水弃流井连通,其中,所述雨水进水管的进水口的高度H1高于所述雨水弃流管的进水口的高度H2,且雨水弃流池的顶端高度高于所述雨水进水管的进水口的高度。所述电厂雨水收集处理系统不需要接电,不需要电信号控制,通过对雨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的巧妙布置实现弃流,结构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227980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707586.4
申请日:2016-08-23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厂引水明渠导流隔热装置及其设计方法,装置包括折板型导流板和平板型导流板,折板型导流板包括第一倾斜板和第一平板,第一倾斜板一端设置在明渠入口处,另一端与第一平板相连,第一倾斜板和第一平板侧边均固定在引水明渠的侧壁上;平板型导流板设置在明渠出口与进水整流箱涵连接处,包括第二平板,第二平板的侧边固定在引水明渠的侧壁上。本发明设计方法是获取当前引水明渠、整流箱涵等的设计参数,利用流体力学软件建立本发明装置的明渠流态,进而通过数值计算优化得到。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引水明渠输送过程中太阳辐射对水体带来的温升影响,降低电厂冷却水取水温度,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应用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841967B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10319722.4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塔群效应下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冷却塔的塔群分布方式以及各个冷却塔的工艺尺寸,建立塔群分布的冷却塔的网格模型;计算所述冷却塔的环境空气参数和冷却水参数,将参数导入预设的环境气象程序;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读入所述网格模型,编译所述环境气象程序;指定水温标量的计算区域为传热传质区,设定控制参数;对所述计算域进行初始化,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塔流场以及热力性能的分析,对于塔的数目以及塔的布置均没有限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塔群效应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2841967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19722.4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塔群效应下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的热力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冷却塔的塔群分布方式以及各个冷却塔的工艺尺寸,建立塔群分布的冷却塔的网格模型;计算所述冷却塔的环境空气参数和冷却水参数,将参数导入预设的环境气象程序;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中读入所述网格模型,编译所述环境气象程序;指定水温标量的计算区域为传热传质区,设定控制参数;对所述计算域进行初始化,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计算得到仿真计算结果。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多塔流场以及热力性能的分析,对于塔的数目以及塔的布置均没有限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超大型逆流式自然通风冷却塔热力性能的塔群效应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281964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0800.2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超大型湿式冷却塔雨区热力特性仿真计算方法。其中包括:建立冷却塔的雨区模拟模型,其中,设置该模型的底部直径大于110米、进风口高度大于11米;在预设不同工况的条件下,计算所述雨区模拟模型的雨滴当量直径;根据所述雨滴当量直径进行运动仿真,获取所述雨区模拟模型的热力特性数学模型。采用本发明,可以对不同规模、不同运行工况条件的超大型冷却塔进行模拟计算,得出了超大型雨区的热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81869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0618.7
申请日:2012-08-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1M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型冷却塔模拟试验装置及特性测试方法。超大型冷却塔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操作台、模型塔和风源。所述模型塔包括塔筒、塔筒支柱、淋水填料模拟板和塔内梁柱,所述塔筒支柱环绕地设置于所述塔筒的底部,位于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塔筒的底部之间的区域为进风口区域,所述塔筒通过所述塔筒支柱支撑于所述升降平台之上,所述塔内梁柱设于所述模型塔的底部,所述塔内梁柱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接,所述淋水填料模拟板固定于所述塔筒的内部,且所述淋水填料模拟板的边缘与所述塔筒的内壁相抵触。本发明比例和相似率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原型塔内气流运动特性的,测试精确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