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06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80939.0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9/1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风能捕获装置空气动力学评估方法及系统,其中,根据伞梯组合型高空风能捕获装置的伞组受力分析,建立伞组空气动力系数的数学模型,得到所述伞组空气动力系数的影响因子;根据所述伞组空气动力系数的数学模型搭建不同拟合模型,并根据所述不同拟合模型对全年平均风速进行拟合,得到所述伞组相对速度;将所述伞组相对速度和所述伞组空气动力系数的其他影响因子输入到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中,通过设置所述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的参数,对所述伞组空气动力系数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模拟结果。本申请可以提升高空风能捕获能力的精准度;适用于实际风轮廓线输入条件下的评估,符合工程应用实际且适用范围更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75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155641.5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市政污泥的回收利用方法,属于污泥资源化技术领域,所述的市政污泥的回收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市政污泥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1~2,搅拌均匀,过滤,得到上清液和下层污泥;(2)将步骤(1)中下层污泥烘干、灼烧,得到底灰,将底灰与盐酸溶液混合均匀,离心,取上清液,得到富磷提取液;(3)将氢氧化钙加入到富磷提取液中,反应,蒸发浓缩,烘干,得到磷肥。本发明通过将市政污泥用盐酸溶液调节pH至1~2,过滤,将下层污泥烘干,灼烧,再与盐酸溶液混合,离心,上清液即为富磷提取液,将氢氧化钙加入到富磷提取液中,蒸发浓缩,烘干,即得纯净的磷肥(一水合二氢磷酸氯钙)。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35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19479.1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海上风机基础,包括混凝土基座和承压筒,混凝土基座的中部设有凹槽,承压筒固定设置在凹槽的上部;支撑柱的下端穿过承压筒的内腔并插入凹槽的下部,支撑柱的外侧壁与承压筒的内腔壁之间的间隙中插设有多个卡持件,各卡持件环绕支撑柱的轴向间隔布置,各卡持件的一侧均与支撑柱的外侧壁抵接,各卡持件的另一侧均与承压筒的内侧壁抵接,从而将支撑柱卡持在凹槽中,支撑柱受到弯矩作用时,支撑柱的受拉侧将拉力作用在卡持件上,因此支撑柱向卡持件所施加的向上的拉力仅会引起卡持件与支撑柱之间的微量滑动,从而避免了浇筑在支撑柱外部的混凝土向上翘起碎裂。
-
公开(公告)号:CN1146693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111582395.7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01J23/843 , B01J37/02 , C02F1/72 , C02F101/34 , C02F101/3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包括载体、活性成分和助剂成分;所述载体为氧化铝小球,所述活性成分为Cu,所述助剂成分为Bi和碱土金属。本发明通过掺杂碱土金属Mg和Bi对Cu基催化剂进行改性,有效抑制非均相类Fenton反应过程中的金属离子溶出,增强催化剂的稳定性;而且本发明所述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能够在中性、室温条件下对苯酚、2‑氯酚和双酚A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373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111513585.3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源 , 汤翔 , 汤东升 , 周伟 , 阳熹 , 汪少勇 , 谭江平 , 陈亮 , 徐龙博 , 曾甫龙 , 王小虎 , 王兆鹏 , 陈晓云 , 谢晓新 , 周晋霖 , 卓越 , 白雪儿 , 李美臻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扫码技术的电气设备管理方法及装置,通过生成包含电气设备的信息要素的第一二维码,实现对电气设备数据的集成,有利于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同时在执行预设的巡检任务时,基于对集成了待检测电气设备的信息要素的第一二维码进行扫描,以使得到待检测的电气设备的当前信息要素,并对待检测的电气设备进行巡检,生成巡检结果,实现对电气设备数据的管理信息化;将巡检结果上传到后台管理系统,以使后台管理系统根据巡检结果,对待检测的电气设备的信息要素进行更新汇总,实现电气设备巡检无纸化报表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对电气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对电气设备的管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2760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0970945.1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与整体式相结合的海上升压站,包括海底基础和海面站房,海面站房包括框架主体和房壳;其特征在于:框架主体具有整体式三层空间结构;框架主体的第一层构成休息室、事故排油罐和逃生设备设置空间,第二层构成主变压器设置空间,第三层构成主变压器维修设备设置空间;在框架主体的第一层底部或第二层底部向左侧延伸出左支撑结构、向右侧延伸出右支撑结构,在左支撑结构上连接有左预制箱体,在右支撑结构上连接有右预制箱体,形成模块化组合结构;框架主体的底面设有大管型基础连接端和小管型基础连接端,以构成与基础的固定连接结构。具有钢材用量较少、材料成本较低及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效率较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593758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275573.0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渡段结构及吸力式单桶风机基础结构,包括圆桩和多个竖直且呈周向设置在圆桩外壁上的肘板;相邻两个肘板的顶部连接有同时与所述圆桩连接的面板,相邻两个肘板的底部连接到吸力桶顶盖上。本发明的过渡段结构及吸力式单桶风机基础结构只采用圆桩、肘板、面板以及环形梁结构便能够达到过渡段结构的强度和使用需求,整个过渡段的重量轻且方便运输,工艺简单,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07034911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80410.7
申请日:2017-05-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场水上多桩风机基础及风电机组,包括桩基础,桩基础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三根钢管桩,钢管桩设有伸出海平面以上的装配端;过渡连接组件,过渡连接组件包括中心柱、支撑构件、及与钢管桩数量适配的腿柱,腿柱一一对应地设置于钢管桩上,且腿柱通过支撑构件与中心柱连接。海上施工时,将包括有至少三根钢管桩的桩基础打入海床固定,使装配端露出海平面,之后将工厂内预制好的过渡连接组件的腿柱一一对应地安装到钢管桩上连为一体,将风机机组安装在海上风电场水上多桩风机基础上。如此可大大提升抗击风、浪、流等海洋环境下极限载荷的能力,提高抗扭刚度,使用可靠性高,且其结构简单,建造及施工难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05064395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10564342.0
申请日:2015-09-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上风机基础,固定于设有开口的管桩内,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第一主体、连接板和第二主体,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主体相连,所述第二主体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伸入所述开口、并与所述管桩相连。当管桩偏离预设安装位置且其偏差超过允许施工误差时,可将第二主体相对连接板进行一定量的偏移,使得第二主体能够顺利插入管桩内固定。本发明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能快速对偏离允许沉桩误差较大的情况进行补救,能够保障风机基础顺利安装,提高海上施工安装效率和可靠性;本发明无需对施工误差较大的管桩进行海上的特别处理,其经济效益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407B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210326818.3
申请日:2012-09-06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吸收倒塌建筑物产生的地面振动的隔振沟,隔振沟设于被保护建筑物与倒塌建筑物之间,所述隔振沟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所述隔振沟包括有第一沟体及第二沟体,所述第二沟体的横断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第一沟体及所述第二沟体内分别填充有第一填充物及第二填充物,所述倒塌建筑物处传播介质的波阻抗、所述第一填充物的波阻抗及所述第二填充物的波阻抗依次减小。通过在被保护建筑物与倒塌建筑物之间设置隔振沟,利用波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将隔振沟的形状设置为梯形,并将隔振沟设置为两部分,分别填充有不同的传播介质,改变倒塌建筑物倒塌所产生的地震波的大部分能量的传播方向,只有极少部分能量向被保护建筑物传播,起到截波防震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