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92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211004545.0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碎片观测系统,包括:低轨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近地轨道对0度纬度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以协同配合对第一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对0度纬度第二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其中,第一经度范围的中心点与逆光盲区相背,第二经度范围包括逆光盲区。
-
公开(公告)号:CN11613192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15997.4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7/185 ,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数传链路传输系统,包括:天线三维模型及主要功能指标数据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现有卫星天线构建并存储天线三维模型,以及获取并存储天线三维模型的主要功能指标;天线链路计算功能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数传系统配置和天线三维模型的主要功能指标,计算系统星地链路的误码率;数据评估功能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系统星地链路的误码率对数据流进行处理,得出卫星数传链路故障评估结果,包括链路有效时间计算功能模块,被配置为计算星地距离、通信距离、链路时间和数据有效传输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23099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1004545.0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碎片观测系统,包括:低轨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近地轨道对0度纬度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以协同配合对第一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对0度纬度第二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其中,第一经度范围的中心点与逆光盲区相背,第二经度范围包括逆光盲区。
-
公开(公告)号:CN1136198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111092844.X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轨空间碎片快速遍历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及方法,包括:低轨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近地轨道对0度纬度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以协同配合对第一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倾斜地球同步轨道观测卫星,被配置为在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对0度纬度第二经度范围的地球同步带进行观测;其中,第一经度范围的中心点与逆光盲区相背,第二经度范围包括逆光盲区。
-
公开(公告)号:CN11310877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010818642.8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覆盖率的空间目标观测方法,包括:将N个观测卫星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的圆周之上;其中所述N个观测卫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行,并且所述N个观测卫星的视野彼此相接以构成围绕地球的观测环带;其中由所述N个观测卫星中的第一观测卫星在第一观测卫星的第一视野中观测空间目标,并且由所述N个观测卫星中的与第一观测卫星相邻的第二卫星在第二观测卫星的第二视野中观测空间目标,其中第一视野覆盖未被第二视野覆盖的空间的一部分,并且第二视野覆盖未被第一视野覆盖的空间的一部分。通过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观测星座的覆盖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观测卫星的望远镜载荷量,从而提高观测可靠性并降低观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03741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17069.X
申请日:2021-02-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H04B17/391 , H04B17/3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数传链路故障评估系统,包括:天线三维模型及主要功能指标数据库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现有卫星天线构建并存储天线三维模型,以及获取并存储天线三维模型的主要功能指标;天线链路计算功能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数传系统配置和天线三维模型的主要功能指标,计算系统星地链路的误码率;数据评估功能模块,被配置为根据系统星地链路的误码率对数据流进行处理,得出卫星数传链路故障评估结果,包括链路有效时间计算功能模块,被配置为计算星地距离、通信距离、链路时间和数据有效传输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095408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11293504.6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覆盖率的用于观测空间目标的方法,包括:确定用于观测空间目标的观测卫星的数目N;确定每个观测卫星的观测下边缘,其中每个观测卫星的观测下边缘的切点被确定为使得所述切点和地球球心的连线与该观测卫星和地球球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根据每个观测卫星的所确定的切点确定该观测卫星的轨道高度;确定每个观测卫星的观测上边缘;以及由每个观测卫星在由所述观测上边缘和观测下边缘构成的视野中观测空间目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相应的观测星座。通过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观测星座的覆盖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观测卫星的望远镜载荷量,从而提高观测可靠性并降低观测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366986A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2010212743.0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V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间碎片观察系统及方法,在卫星上安装广域观测相机,并将卫星布置于太阳同步或小倾角轨道上。该系统及方法通过机动调整卫星姿态,实现观测相机的视场的周期性调整,实现了对地球同步带目标的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7374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91893.3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碟簧式减振器,其采用碟簧式构型,且包括侧壁、上端面及下端面,其中侧壁为非球面曲面,上端面设置于侧壁的第一端,且为环形平面,下端面设置于侧壁的与其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且为环形平面,其中下端面的直径大于上端面。采用碟簧式设计,极大地提升了减振器的横向刚度,进而可实现精确轴线定向的减振效果,解决常规减振器非定向吸能带来的无指向能力的问题,提高减振系统的指向精度及横向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964108B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110223689.4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F28D2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在轨相变储能及冷热掺混的瞬时大功率控温系统,其对循环回路中的流体进行温度控制,包括:温控阀门,被配置为根据有效载荷的瞬时功率将循环回路中的流体进行分流,以便将循环回路中的流体分别输送至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中的流体通过相变储能装置进行冷却;所述第一支路冷却后和所述第二支路合并,一起连接至有效载荷的入口;所述循环回路中的流体将有效载荷进行冷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