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机磷化合物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组成的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306645C

    公开(公告)日:2007-03-21

    申请号:CN200410016199.3

    申请日:2004-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机磷化合物的锂离子电解液及所组成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该电解液是由所示的有机磷化合物与锂盐及碳酸酯按任意比例混合组成。有机磷化合物的结构式为右式,式中,R1、R2和R3可以为烷基CnH2n+1、含卤素(Cl、Br、I)的烃基,或者R中的碳原子连接有杂环类取代基。其中R中碳原子个数1≤n≤12。由所述电解液组成的电池采用过渡金属嵌锂化合物作正极,碳材料作负极,多孔聚烃化合物为隔膜。在2.5~4.3V范围内电化学稳定,又具有耐低温、阻燃、安全特性,且放电效率又大大提高。

    电化学电源正极用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14074C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02111403.X

    申请日:2002-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电源正极用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其特征是制备了一种电化学活性的、具有高容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单质硫复合材料。该单质硫复合材料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电子和/或离子导电性良好的导电聚合物;另一部分是电化学活性的单质硫。并提供了上述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即以单质硫作氧化剂使有机聚合物发生脱氢反应生成具有共轭电子的导电聚合物,同时单质硫与导电聚合物形成上述复合材料。该种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正极材料。单质硫/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中含硫量为15-90wt%,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电池可以在室温下可逆充放电。

    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硅铝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442916A

    公开(公告)日:2003-09-17

    申请号:CN03116070.0

    申请日:2003-0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用铝硅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铝合金中,硅/铝比例在1∶1~5∶1之间,高温固相反应后硅铝活性材料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10~50wt%。所述分散载体的碳和石墨粉体分散于裂解碳形成的碳基体;石墨粉体与硅铝合金粉体的质量比为2∶3。其制备方法是采用二步烧结法,先制备铝、硅合金,然后再将有机聚合物裂解,石墨粉加入其中后再加入反应的铝、硅合金,形成浆料,最后在密封体系中升温反应,温度为600-1000℃,时间60-300min,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可逆容量最高超过700mAh/g,经25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90%以上。

    二次电化学电源正极用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84556A

    公开(公告)日:2002-12-11

    申请号:CN02111404.8

    申请日:2002-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次电化学电源正极用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电池领域,其特征是制备了一种电化学活性的、具有高容量密度和高能量密度的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是由电子和/或离子导电性良好的多孔材料和单质硫组成。也即复合材料以多孔材料作基体,将单质硫复合到多孔材料的纳米级孔和/或微孔中。该种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可作为二次化学电源的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是在惰性气氛中使单质硫在150-400℃下熔化升华并扩散到多孔材料的纳米级孔和/或微孔中,由此得到的纳米单质硫复合材料含硫量为15-80wt%,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电池可以在室温下可逆充放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