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协同再生粉末活性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597717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11001010.8

    申请日:2015-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协同再生粉末活性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提升泵、光电协同再生反应器、沉淀池,光电协同再生反应器内设有紫外灯、负载二氧化钛的颗粒活性炭、BDD阳极、不锈钢阴极、隔网、环形的曝气管,曝气管连接有曝气泵,BDD阳极和不锈钢阴极与直流电源连接,调节池内设有搅拌器,沉淀池设有排水管和排碳管。系统在再生粉末活性炭的过程中,曝气的同时进行紫外照射负载二氧化钛的颗粒活性炭进行光催化反应、BDD阳极与粉末活性炭构成三维电极进行电化学氧化,隔网用于分离颗粒活性炭和粉末活性炭。能高效的对饱和粉末活性炭进行再生,尤其适用于环保领域产生的饱和粉末活性炭。

    一种用于采动破裂岩石的渗流特性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1725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0846855.9

    申请日:2019-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动破裂岩石的渗流特性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它涉及力学、实验与采矿领域,包括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夹持装置和监测装置。为实现采动破裂岩石的再加载及渗流特性测试,夹持装置的卡槽采用拱体结构,卡槽端部开口内均布内卡齿,夹持装置的卡环为端部均布外卡齿的拱体结构,卡环外卡齿与卡槽内卡齿咬合以阻止再加载过程中的环向鼓胀破碎并保证准确的对破裂岩石试件的整体渗流测试。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夹持装置和监测装置之间通过管线相互连接、连通,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试件信息和接受指令。该测试系统相对于其他实验体系,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可较好的实现采动破裂岩石的再加载,获取准确的采动破裂岩石渗流特性。

    一种深部圆形巷道防冲击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5461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958083.0

    申请日:2020-10-2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深部圆形巷道防冲击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圆形巷道开挖后,以巷道顶拱偏45°为起点,将已加工好的4段90°波纹钢支架沿巷道环向进行安装;②以巷道顶拱偏45°为起点,沿巷道环向安装4段柔软垫层;③同样,将钢管混凝土支架沿巷道环向进行安装,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拼接处正好与波纹钢支架、柔软垫层的拼接处重合;④使用U型固定装置将波纹钢支架、柔软垫层、钢管混凝土支架在拼接处进行套装,使得钢管混凝土支架的套管正好被U型固定装置所包围;⑤在U型固定装置的两侧翼缘安装锚杆,锚杆通过翼缘中间的圆孔打入巷道围岩中。本发明既能承受冲击地压所造成的大变形,又能充分发挥钢管混凝土支架的支承力,具有良好的支护性能。

    一种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时空耦合调控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540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10978417.0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巷道支护方法领域,提出了一种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时空耦合调控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应力调控技术。巷道开挖后对巷道围岩应力场进行探测,对应力较为突出的部分利用窄缝深槽、相贯成排钻孔使高应力场转移至深部;②岩性改性技术。使用具备微孔隙‑微裂隙双重介质渗透的纳米粘土注浆材料,改善巷道浅层围岩的力学性质;③巷道加固技术。运用“钢管混凝土支架+锚杆(索)”综合支护方法加固巷道围岩,保证巷道的使用空间。本发明利用“应力调控、岩性改性、巷道加固”三技术对巷道进行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耦合调控支护,依次形成巷道深层应力调控、浅层岩性改性、表层结构支护的整体支护圈,最终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一种越界开采行为的快速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043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96898.7

    申请日:2021-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界开采行为的快速识别方法,首先建立矿井绝对坐标系,以所建立的矿井绝对坐标系为基础,实时获取各工种工作人员的北斗卫星定位数据和热像信息;将所获取的各工种工作人员的北斗卫星定位数据和热像信息绘制成各工种工作人员行为活动轨迹路线图和活动热像图;并将其放置在矿井三维立体影像布置图中,获得各工种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再将各工种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与采矿许可证规定范围内的活动路线进行比对,若存在工作人员超出采矿许可证规定范围内的活动路线,则判定该工作人员为越界开采。该方法可以实时并精确的判断是否存在越界开采行为,从而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管和处理,减少矿山安全事故的产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伤。

    一种用于采动破裂岩石的渗流特性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1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846855.9

    申请日:2019-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动破裂岩石的渗流特性测试系统及试验方法,它涉及力学、实验与采矿领域,包括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夹持装置和监测装置。为实现采动破裂岩石的再加载及渗流特性测试,夹持装置的卡槽采用拱体结构,卡槽端部开口内均布内卡齿,夹持装置的卡环为端部均布外卡齿的拱体结构,卡环外卡齿与卡槽内卡齿咬合以阻止再加载过程中的环向鼓胀破碎并保证准确的对破裂岩石试件的整体渗流测试。加载装置、控制装置、夹持装置和监测装置之间通过管线相互连接、连通,以电信号的形式反馈试件信息和接受指令。该测试系统相对于其他实验体系,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可较好的实现采动破裂岩石的再加载,获取准确的采动破裂岩石渗流特性。

    一种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时空耦合调控支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6540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78417.0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巷道支护方法领域,提出了一种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时空耦合调控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应力调控技术。巷道开挖后对巷道围岩应力场进行探测,对应力较为突出的部分利用窄缝深槽、相贯成排钻孔使高应力场转移至深部;②岩性改性技术。使用具备微孔隙‑微裂隙双重介质渗透的纳米粘土注浆材料,改善巷道浅层围岩的力学性质;③巷道加固技术。运用“钢管混凝土支架+锚杆(索)”综合支护方法加固巷道围岩,保证巷道的使用空间。本发明利用“应力调控、岩性改性、巷道加固”三技术对巷道进行应力‑岩性‑构造三因素耦合调控支护,依次形成巷道深层应力调控、浅层岩性改性、表层结构支护的整体支护圈,最终保证巷道的稳定性。

    可视化可燃物质爆炸化学链式反应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5354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89441.0

    申请日:2019-0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化可燃物质爆炸化学链式反应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包括爆炸火焰拍摄系统、自由基测试系统、点火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温度控制及保温系统、压力控制及监测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及主控制系统、爆炸气体快速采样系统、二次脉动雾化配气配液系统、固体粉末喷射系统和球形壳体;可以实现爆炸火焰的拍摄、爆炸中间产物的测试、爆炸气体的快速采样分析,通过各系统的协调作用,通过对比分析爆炸反应前后及过程中爆炸火焰、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爆炸中间产物自由基、爆炸气体等的变化情况,定性定量研究可燃物质爆炸化学链式反应过程的机理及特性,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实验数据及信息。

    一种间歇式运行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17615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45411.5

    申请日:2015-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2F1/281 C02F2001/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歇式运行的粉末活性炭吸附装置,该装置的平面形状为圆形,自中心到外围一次为第一吸附区、第二吸附区、饱和分离区,饱和分离区的上方为出水区,第一吸附区的下方设有沉淀分离区,沉淀分离区的底部设有泥斗,泥斗设有饱和炭排出管,第一吸附区与第二吸附区中间设有机械搅拌装置,出水区的上部设有刮渣机和排渣斗;该装置为间歇式运行方式,即:进水、搅拌吸附、沉淀分离、排水排炭依次间歇式运行。将混合、吸附、沉淀融为一体,且通过间歇式运行,实现了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及移除,可用于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处理,在微污染水、饮用水预处理方面,尤其放在膜系统前该装置处理效果尤为明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