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51053A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811569702.6
申请日:2018-12-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径向连接构件的双层井壁,涉及矿山建设工程技术领域。该双层井壁包括外层井壁、内层井壁、夹层以及连接构件,连接构件包括搭接的连接构件外层段和连接构件内层段;连接构件内层段远离外层井壁的一端套设有预应力托盘,预应力托盘与连接构件内层段焊接。本发明公开的双层井壁,通过在双层井壁间径向设置连接构件,实现内层井壁与外层井壁间的径向连接,提高井壁整体性;另外在连接构件内层段远离外层井壁的一端套设预应力托盘,实现内层井壁与外层井壁之间的预应力效应,加大了内层井壁和外层井壁的承载联系和荷载传递,在保证井筒能够承受深部更高水压的基础上,降低了内层井壁的设计厚度,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0950560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2
申请号:CN201811208873.6
申请日:2018-10-1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夹腔内纤维网增强注浆全长加固冻结管及施工方法,主要包括由大小直径的钢管套接成内外壁夹腔的主体结构、连接主体结构内外钢管壁的底部锥角装置、内外管顶端口密封装置。底部锥角装置同样为双层夹腔结构,连通主体结构夹腔,底部锥角装置内设有连通从冻结管内到夹腔的单向逆止压力阀,该设计通过进液管和单向逆止压力阀的配合操作,向主体夹腔内注入水泥浆,加上预放置的纤维编织网形成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有效提高冻结管的刚度、强度及耐腐蚀性,适用于受复杂高应力和含水理腐蚀作用的地层冻结法施工工程,有效降低冻结管因腐蚀和高应力造成损坏断裂,致使盐水泄漏融化冻结壁的事故概率,避免诱发淹井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3075158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46617.2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D5/11
Abstract: 一种钢板钢骨混凝土井壁,最适用于承载高地压、高水压的深立井井筒。通过设置钢板筒、环向钢骨、内侧竖向钢骨、外侧竖向钢骨、径向联接件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筒状井壁。钢板筒、环向钢骨分别位于井壁内表面及内部,并分别固定在内、外侧竖向钢骨上;钢板筒、环向钢骨通过径向联接件联接组成空间结构;通过在钢板筒与井壁模板或围岩体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包裹环向钢骨及内、外侧竖向钢骨等,形成筒状井壁结构。该型井壁内侧含钢率高,钢板筒与环向钢骨间的混凝土处于三向应力状态,能显著提高抗压强度,形成核心承载区,大幅提高井壁极限承载力。用于深立井建设,可大幅减小井壁厚度,降低成本;其结构合理,施工简便,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011592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562720.9
申请日:2010-11-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环向可压缩的复合井壁及其施工方法,最适用于提高立井井壁的承载能力。复合井壁包括带有防水性的外层井壁,环向可压缩的内层井壁组成,在内层井壁中至少设置有一条可压缩隔层。其施工方法按段高从上至下施工具有防水性的外层井壁,再从下至上施工嵌装有可压缩隔层的内层井壁,最后按段高施工至设计高度。当复合井壁周围水土压力作用时,内层井壁的可压缩隔层压缩让压,使井壁沿径向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效提高井壁的承载能力。可有效减薄现有的井壁厚度,提高井筒断面利用率,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932242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96290.X
申请日:2006-10-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E21D1/14
Abstract: 一种带钢板隔水层的井壁及其施工方法,它由用混凝土(或岩石、金属及其与混凝土的组合)砌筑而成的井壁承载层、隔水层和隔热层组成,隔水层设在承载层和隔热层之间,隔热层紧靠于井帮。隔水层由钢板焊接而成,钢板内表面上涂有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如沥青、橡胶等;隔热层由低密度隔热材料铺设而成,如泡沫塑料、泡沫橡胶等。井壁采用分段下行方式掘砌施工,每向下挖掘出一个段高后,先沿井帮铺设隔热层,其次施工钢板隔水层,然后施工该段井壁的承载层,如此循环直至设计深度。该种井壁的厚度小,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可大大降低施工费用,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88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0779828.1
申请日:2021-07-0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山建设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注浆止水连接件的单层井壁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段井壁和下段井壁,上段井壁与下段井壁之间设置有施工缝,在施工缝处,上段井壁与下段井壁通过注浆止水连接件连接,注浆止水连接件包括柔性管,柔性管呈闭合环形且嵌设在上段井壁与下段井壁之间,柔性管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钢板边,钢板边分别埋设于上段井壁与下段井壁中,柔性管上面向靠近井筒外壁一侧的施工缝设置有出浆孔,柔性管上还设置有注浆管,注浆管在井筒内壁留有注浆口。本发明的井壁施工方便,整体封水性能好,所需的井壁厚度显著小于同条件下已有的双层复合井壁,对于深厚富水地层中的井筒可显著节省造价。(56)对比文件CN 201460913 U,2010.05.12KR 20070058787 A,2007.06.11CN 103470266 A,2013.12.25黄志杰.特大型矿井单层冻结井壁施工技术.价值工程.2016,(12),第133-135页.陈德明;段安新.大直径冻结井筒单层井壁注浆堵水技术研究.煤.2014,(01),第1-3,41页.杨晓玲.壁间注浆在平禹九矿副立井井筒中的应用.中州煤炭.2013,(07),第88-89,92页.刘雪川;张艳涛.立井冻结段带接茬钢板的单层井壁施工技术.建井技术.2013,(04),第32-35页.黄志杰.特大型矿井单层冻结井壁施工技术.价值工程.2016,(12),第133-135页.
-
公开(公告)号:CN10927025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1811256716.2
申请日:2018-10-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冻胀孔隙水压力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该系统包括试验系统、加载系统、制冷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控制制冷系统模拟不同冻结模式和条件,调节加载系统控制有载、无压,还是高压冻结,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数据。本发明不但可以测得不同冻结模式下的温度场、土体内部的应力和试验筒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直接获得超高冻胀孔隙水压力,间接获得筒内壁冻胀力的产生与消散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6071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05582.6
申请日:2022-04-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中特矿山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浆下现浇支护结构的井筒式地下停车库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停车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锁口施工;所述锁口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对泥浆下取土开挖;开挖至设计深度后,吊放钢筋骨架、模板、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利用所述墙体混凝土浇筑管和底板混凝土浇筑管向墙体和底板空间连续灌注混凝土;排出泥浆、检查质量。本发明采用泥浆维持基坑坑壁和坑底的稳定性,在泥浆下利用机械取土进行基坑开挖,在泥浆中吊放钢筋骨架和模板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结构整体性好、施工安全性高、成本较低且地层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876466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0610986.9
申请日:2022-05-3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通过主动防护阻断圈防治井壁破裂的方法,属于地下工程结构防护技术领域。在矿井竖井井筒的周围地层构筑一圈易产生纵向剪切变形、可隔水的主动防护阻断圈,可阻断周围地层沉降对井筒的影响。主动防护阻断圈可防止其外侧地层沉降产生的竖向附加力作用到井壁上,降低作用在井壁上的水压力,改善井壁受力状况。井壁产生破裂灾害的原因是由于地层沉降产生的作用于井壁外侧的竖向附加力会导致井壁竖向受压过大,而主动防护阻断圈的存在从根本上消除了因其外侧地层沉降而产生的作用于井壁外侧的竖向附加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理井壁破裂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43111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797757.8
申请日:2021-07-14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地层沉降对既有建筑物影响的主动保护方法,属于工程施工防护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在需保护建筑物周围确定不受地层沉降的保护范围;步骤2:沿着被保护建筑物周围受保护范围临界处附近,间隔施工有一圈垂直钻孔;步骤3:将相邻的垂直钻孔之间铣削成槽,形成铣削成槽段和保护层槽体;步骤4:采用延展性隔水材料,对槽内泥浆自下而上地进行置换充填,形成置换填充段;步骤5:待延展性隔水材料固结成型、首尾相接,在新建工程的所述开挖影响区域范围附近形成一圈高延展性和强隔水性的主动保护层。本发明可保持建筑物不受周围地层沉降的影响,防止由于地层沉降产生的附加应力和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如在新开挖基坑周围采用本发明技术,也可降低开挖导致的地层沉降对周围建筑的影响,从而对既有建筑物起到主动保护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