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53596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597068.4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nventor: 张忠涛 , 程易 , 翟绪丽 , 金涌 , 李建忠 , 王桂芝 , 张志翔 , 苑慧敏 , 王凤荣 , 徐显明 , 万书宝 , 李方伟 , 马逢伯 , 魏静 , 赵吉娜 , 刘丽军 , 张大伟
IPC: B01J23/755 , B01J23/4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37/08 , B01J21/04 , B01J23/464 , B01J23/755 , B01J35/0013 , B01J37/0045 , B01J37/0217 , B01J37/0225 , B01J37/023 , B01J37/349 , C01B3/40 , C01B2203/0233 , C01B2203/1058 , C01B2203/1064 , C01B2203/1082 , C01B2203/1241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金属基板上制备催化剂涂层的方法;用高温火焰粉末喷枪在金属基板上热喷涂一层α-氧化铝纳米颗粒,温度2500~3500℃,压力0.2-1.2MPa;涂覆铝溶胶,铝溶胶水溶液重量浓度为2~30%,pH为0.5~4;干燥温度为50~150℃,干燥时间为0.5~24小时,焙烧温度为200~1200℃,焙烧时间为0.5~24小时;浸渍活性组分,浸渍温度为20~120℃,时间为0.5~24小时,干燥温度为50~150℃,干燥时间为0.5~24小时,焙烧温度为200~1200℃,焙烧时间为0.5~24小时;本方法适用于各种活性组分催化剂涂层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676026B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0810222393.5
申请日:2008-09-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nventor: 徐显明 , 林建新 , 魏可镁 , 王榕 , 张忠涛 , 俞秀金 , 裴皓天 , 张永军 , 林炳裕 , 李方伟 , 王斯晗 , 张宝军 , 李建功 , 张学业 , 李德全 , 林雪梅
IPC: B01J23/888 , C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885 , B01J23/002 , B01J23/83 , B01J2523/00 , C01C1/0411 , Y02P20/52 , B01J2523/13 , B01J2523/22 , B01J2523/23 , B01J2523/31 , B01J2523/3706 , B01J2523/3712 , B01J2523/3725 , B01J2523/68 , B01J2523/69 , B01J2523/842 , B01J2523/3718 , B01J2523/37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组成按重量%计:铁氧化物89~96;氧化铝1.5~3.0;氧化钾0.3~1.0;氧化钙1.0~2.0;氧化镁0.1~1.0;氧化钼0.1~2.0;氧化钨0.1~0.5;混合稀土金属氧化物0.2~1.0,总量为100%;氧化钼与氧化钨的比例为1:1~4:1;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为0.4~0.6;用熔融法制备,该催化剂低温低压活性高,出口氨体积百分数为20.2%,耐热抗毒性能好。
-
公开(公告)号:CN1880350A
公开(公告)日:2006-12-20
申请号:CN200510076785.1
申请日:2005-06-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Inventor: 张东恒 , 孙文华 , 林如海 , 张树 , 张德顺 , 张文娟 , 王斯晗 , 王淑兰 , 任淑珍 , 孙永成 , 韩云光 , 李方伟 , 张婧元 , 杜海 , 王秋梅 , 徐显明 , 曾群英 , 徐冬梅
IPC: C08F210/00 , C08F232/04 , C08F2/04 , C08F4/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用二卤烷烃代替链烯烃单体制备环戊二烯类单体与链烯烃单体共聚物的方法,催化剂为烷基铝氧烷,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与二卤烷烃的共聚合是以本体形式或在溶液中进行的,聚合单体与烷基铝氧烷的摩尔比例为1∶1至100∶1,聚合压力为常压,聚合温度为-100℃~40℃,反应时间为1分钟~120小时,反应器在聚合前经过充分干燥处理,环戊二烯及其衍生物与二卤烷烃的投料体积比为90∶10~10∶90,本方法催化剂组分单一,单体简单易得,通过烷氧基铝用量、单体浓度、两种单体比例、聚合温度、聚合时间等因素的调节方便地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与产物性能,使二氯烷烃成为一种来源丰富的聚合物单体,具有广阔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64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16487.2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19/22 , C08K5/375 , C08L23/20 , C07C319/24 , C07C323/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子内复合抗氧剂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对4‑巯基苯甲酸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偶联反应,生成中间体Ⅰ;(2)中间体Ⅰ与对苯二胺发生酰胺取代反应,生产中间体Ⅱ;(3)中间体Ⅱ与4‑巯基‑2,6‑二烷基苯酚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巯胺缩合反应,得到分子内复合抗氧剂。本发明的分子内复合抗氧剂的制备方法,以对4‑巯基苯甲酸、对苯二胺及4‑巯基‑2,6‑二烷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氧化偶联反应、酰胺取代反应以及巯胺缩合反应合成分子内复合抗氧剂。
-
公开(公告)号:CN103816920B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210461347.7
申请日:2012-11-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裴皓天 , 马丽娜 , 蒋毅 , 张小霞 , 杜海 , 李建忠 , 张宝军 , 徐显明 , 陈君和 , 王桂芝 , 徐艳 , 李方伟 , 刘玉香 , 李文鹏 , 曾群英 , 康清华 , 山义明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油烃制氢预转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氢氧化铝、重质氧化镁为原料,按重量比为1:3~5混合进行球磨1.5hr-2hr,焙烧制备载体;在水浴中,将重量比为30~40:0.5~3:0.5~1的Ni(NO3)2、M1(NO3)x、M2(NO3)y溶液及Na2CO3饱和溶液并流中和滴加入反应器中,将载体加入到反应器中;将得到的沉淀物滤饼干燥,焙烧,球磨混合得半成品;将半成品与润滑剂、去离子水按重量比为50:1~2.5:5~10混合均匀得催化剂;本方法提高了催化剂低温还原性能,使催化剂具有高活性、稳定性、抗积碳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666519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210322774.7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东军 , 李建忠 , 何昌洪 , 张宝军 , 刘玉香 , 何玉莲 , 徐显明 , 王桂芝 , 邓旭亮 , 李方伟 , 裴皓天 , 于部伟 , 徐艳 , 马丽娜 , 崔锡红 , 李影辉 , 董平 , 秦丽红 , 李瑞峰
IPC: C10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食用动植物油加氢脱氧制备烷烃的方法,在反应器恒温段装入5~10mL含3~5wt%氧化铈和氧化硅的镍钼催化剂,反应器上下段均用惰性材料填好,氮气置换3次,以非食用动植物油为原料,在烃类溶剂存在,反应温度为200~500℃,压力为1.0~6.0MPa,空速为0.5~10h-1氢油体积比为200~2000条件下发生加氢脱氧反应制备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非食用动植物油主要由C9~C24的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催化剂为常规镍钼加氢脱氧催化剂等重比加入3~5wt%氧化铈和氧化硅;本方法原料为非食用油,成本低;工艺简单,无副产物;脂肪酸碳链保持原碳链长度;产物稳定、热值高且绿色、可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66651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322774.7
申请日:2012-09-0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东军 , 李建忠 , 何昌洪 , 张宝军 , 刘玉香 , 何玉莲 , 徐显明 , 王桂芝 , 邓旭亮 , 李方伟 , 裴皓天 , 于部伟 , 徐艳 , 马丽娜 , 崔锡红 , 李影辉 , 董平 , 秦丽红 , 李瑞峰
IPC: C10G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3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食用动植物油加氢脱氧制备烷烃的方法,在反应器恒温段装入5~10mL含3~5wt%氧化铈和氧化硅的镍钼催化剂,反应器上下段均用惰性材料填好,氮气置换3次,以非食用动植物油为原料,在烃类溶剂存在,反应温度为200~500℃,压力为1.0~6.0MPa,空速为0.5~10h-1氢油体积比为200~2000条件下发生加氢脱氧反应制备主要成分为C15~C18的烷烃;非食用动植物油主要由C9~C24的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催化剂为常规镍钼加氢脱氧催化剂等重比加入3~5wt%氧化铈和氧化硅;本方法原料为非食用油,成本低;工艺简单,无副产物;脂肪酸碳链保持原碳链长度;产物稳定、热值高且绿色、可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86161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191278.8
申请日:2011-07-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文鹏 , 肖丰收 , 肖海成 , 刘福建 , 李影辉 , 孟祥举 , 徐显明 , 郁向民 , 徐可忠 , 张伟 , 宋国权 , 裴皓天 , 李方伟 , 曾群英 , 张志翔 , 李月满
IPC: B01J31/10 , B01J35/10 , C08F112/36 , C08F8/36 , C08J9/28 , C07C67/08 , C07C69/14 , C07C69/24 , C07C45/46 , C07C49/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5/65 , B01J27/055 , B01J31/10 , B01J35/023 , B01J37/0036 , B01J37/10 , C07C45/46 , C07C67/08 , C07C2601/14 , C08F8/36 , C08F112/36 , C07C49/84 , C07C69/14 , C07C6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骨架多孔固体酸的应用;用于催化酯化和酰基化反应的催化剂,所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是将二乙烯基苯单体加入到含偶氮二异丁睛、四氢呋喃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常温常压下水热处理,室温挥发干溶剂,得到聚二乙烯基苯;将聚二乙烯基苯研磨成200目粉末,氮气条件下脱气处理;将聚二乙烯基苯块加入1,1’,2-三氯乙烷中,炸裂成小块,胀大;取1,1’,2-三氯乙烷,浓硫酸混合均匀,加入硫酸银为催化剂,加入经过处理的聚二乙烯基苯,磺化,过滤,二氧六环洗涤,水洗至中性,干燥,用稀硫酸活化、水洗到中性,干燥;本方法所述的催化剂用于催化酯化和酰基化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转换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350B
公开(公告)日:2010-05-12
申请号:CN200610099067.0
申请日:2006-07-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
Inventor: 李方伟 , 蒋毅 , 王斯晗 , 陈君和 , 张宝军 , 程极源 , 徐显明 , 何登华 , 裴皓天 , 王娟芸 , 丁玉芝 , 李文鹏 , 孔凡贵 , 夏志鹏 , 程广伟 , 董旭东 , 孙建林 , 于静 , 陶立玉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125 , Y02P20/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天然气、油田气、煤层气等烃类蒸汽转化制合成气氢和一氧化碳用催化剂,其采用氧化铝、氧化镁、碳酸钙为原料,经混合、成型、煅烧得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铝复合氧化物的第一载体,孔容≥0.25ml/g,堆密度0.70~0.80kg/l,表面积1~2m2/g,然后再在其表面涂覆一层铝酸镧作第二载体,表面积达8~10m2/g,催化剂再以浸渍的方法在载体上负载上活性组分镍和促进剂稀土氧化物,由于该催化剂呈弱碱性、双孔分布的大孔结构,特别适用于低水碳比2.5以上条件下,烃类蒸汽转化制合成气的反应过程,具有良好的抗析炭性能,水碳比每降低0.1,合成过程可节能0.12GJ/tNH3。
-
公开(公告)号:CN101676026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10222393.5
申请日:2008-09-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福州大学
Inventor: 徐显明 , 林建新 , 魏可镁 , 王榕 , 张忠涛 , 俞秀金 , 裴皓天 , 张永军 , 林炳裕 , 李方伟 , 王斯晗 , 张宝军 , 李建功 , 张学业 , 李德全 , 林雪梅
IPC: B01J23/888 , C01C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8885 , B01J23/002 , B01J23/83 , B01J2523/00 , C01C1/0411 , Y02P20/52 , B01J2523/13 , B01J2523/22 , B01J2523/23 , B01J2523/31 , B01J2523/3706 , B01J2523/3712 , B01J2523/3725 , B01J2523/68 , B01J2523/69 , B01J2523/842 , B01J2523/3718 , B01J2523/37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系氨合成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组成按重量%计:铁氧化物89~96;氧化铝1.5~3.0;氧化钾0.3~1.0;氧化钙1.0~2.0;氧化镁0.1~1.0;氧化钼0.1~2.0;氧化钨0.1~0.5;混合稀土金属氧化物0.2~1.0,总量为100%;氧化钼与氧化钨的比例为1∶1~4∶1;二价铁与三价铁的比为0.4~0.6;用熔融法制备,该催化剂低温低压活性高,出口氨体积百分数为20.2%,耐热抗毒性能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