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86934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2
申请号:CN201610846190.8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稠油油藏的储层改造方法,该低渗稠油油藏的储层改造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储层参数,选定试验区;步骤2,确定试验区的储层可压性;步骤3,确定试验区储层条件下的井壁稳定及孔眼稳定性;步骤4,确定在试验区特定储层条件下径向孔眼辅助压裂的裂缝形态;步骤5,确定径向孔眼参数;步骤6,确定单井生产成本、施工成本,进而确定开发经济性。该低渗稠油油藏的储层改造方法可以实现深层低渗敏感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突破现有技术瓶颈,为该类油藏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弥补了该类油藏开发技术中人工导流体系的理论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0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870120.0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热采水平井储层经济需热量优化方法,该稠油热采水平井储层经济需热量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井的油藏地质参数及历史生产数据;步骤2,建立目标井油藏地质模型;步骤3,进行历史拟合,修正模型,确保模型准确性;步骤4,数值模拟得到储层注入不同热量条件下对应的产油量;步骤5,建立稠油热采效益产量最大化均衡条件;步骤6,建立储层经济需热量优化模型。该稠油热采水平井储层经济需热量优化方法创新形成了边际效应油汽比和效益产量最大化均衡界限,建立了储层经济需热量优化模型,使周期效益产量最大化,提高开发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190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710870117.9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E21B47/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抽油机井杆柱应力预警方法,该抽油机井杆柱应力预警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油井相关生产参数;步骤2,根据油井相关生产参数计算最大折算应力;步骤3,根据预警模型设置的杆柱应力预警参数对最大折算应力进行判断并报警;步骤4,管理人员收到报警信息后对抽油机井进行处置,使其恢复正常生产。该抽油机井杆柱应力预警方法将杆柱应力计算方法与现场的四化系统相结合,实现对抽油机杆柱应力的智能预警功能,从而减少杆断躺井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869340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844129.X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E21B4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稠油井筒降粘时机的选择方法,该稠油井筒降粘时机的选择方法包括:步骤1,测量各稠油在不同温度下粘度变化情况;步骤2,确定各稠油的拐点温度及其相对应的粘度;步骤3,根据各稠油的拐点温度,确定稠油拐点温度计算通式;步骤4,测定典型稠油井不同含水下粘温曲线,确定粘度界限值;步骤5,绘制典型稠油井不同温度下含水-粘度曲线图;步骤6,汇总各稠油的实验情况,制定不同乳化稠油井筒举升控制条件表;步骤7,根据不同乳化稠油井筒举升控制条件表,确定是否配套降粘措施。该稠油井筒降粘时机的选择方法具有适应性强、准确率高、简单易行的特点,同时井筒降粘措施的合理优化,可实现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868929A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610844132.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C23C8/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5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工具再制造的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对井下工具依次进行酸洗、中和、预热的步骤;对井下工具进行非金属氮碳渗入工艺的步骤;对井下工具进行氧化工艺的步骤;对井下工具进行离子稳定工艺的步骤。完成井下工具的离子稳定工艺步骤后,再对井下工具进行浸油处理。非金属氮碳渗入炉中含活性氮、碳等成分,通过在一定温度下,渗入需修复井下工具的表层;氧化炉中含有氧化剂,可在修复井下工具表层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提高井下工具的防腐、防磨性能;离子稳定炉中含有有机烷烃类物质,通过低温渗入表层渗层,填充表面疏松孔隙,提高渗层的润滑效果及渗层致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87286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10573673.6
申请日:2014-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IPC: E21B33/127 , E21B2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防漏失洗井封隔器,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上壳体、中心管、下壳体、下接头,所述中心管外侧设置有皮碗总成,所述下壳体和下接头共同组成的筒体内部设置有单向开关阀,所述上壳体侧壁开设连通中心管的过流孔,所述下壳体侧壁开设同时与中心管和单向开关阀相连通的吸入口。所述单向开关阀包括分流体、阀罩、不锈钢阀球、阀球弹簧,所述分流体固定在下接头内壁,在分流体顶部连接阀罩,并且分流体顶部开口处设置不锈钢阀球,分流体内壁设有台阶,所述不锈钢阀球与分流体内壁台阶之间安装阀球弹簧。本发明在油井洗井时能有效防止洗井液漏失进入地层,封隔器密封可靠,耐磨损耐蠕动,能有效防止砂埋球座,修井作业时可以泄油。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049B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010829024.3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参数分析的水井工况诊断方法,该基于多参数分析的水井工况诊断方法包括:步骤1、进行注水井工况影响因素分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步骤2、利用大数据聚类算法优选坐标体系;步骤3、在视吸水指数‑配注完成率坐标体系下通过支持向量分类器划分界限;步骤4、根据注水井工况类型建立动态宏观控制图版。该基于多参数分析的水井工况诊断方法通过开展工况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研究,采用大数据聚类分析,并用支持向量分类器划分边界,建立适应性强的水井动态宏观控制图版,提高注水井管理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279670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1911043103.5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井热洗清蜡方式优选与参数优化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热洗井结构参数,计算总传热系数;步骤2、根据总传热系数,进行热洗温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建立温度分布数学模型;步骤3、通过实验测试,分析油井不同地区含水析蜡特点,根据油层温度分布以及油样物性参数计算油井析蜡模型;步骤4、将结蜡参数带入传热模型,计算热洗所需热量;步骤5、根据不同热洗结构,通过计算所需热洗液的条件,选出最优化的热洗方案。该油井热洗清蜡方式优选与参数优化方法将结蜡程度、清蜡技术与运行管理有效融合,提高结蜡井治理效果,有效提高结蜡井运行时率,可对清理周期进行预测,使用方便简单便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9538176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710870134.2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渗油藏氮气复合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岩心饱和系统、注入系统、岩心夹持系统和回采计量系统,该岩心饱和系统连接于该岩心夹持系统,对岩心进行饱和地层水、饱和原油,该注入系统连接于该岩心夹持系统,向岩心中注入一定量的气体、水或者表面活性剂溶液,该岩心夹持系统置于恒温控制箱内,维持岩心平衡,并在岩心周围施加一定的围压以保证流体只能通过岩心内部流动,该回采计量系统连接于该岩心夹持系统,计量回采过程中产气、产油的变化。该低渗油藏氮气复合吞吐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解决了注入过程中溶液注不进去的问题,能够实时监测模拟过程中压力、温度的变化,能够实现注采参数的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2574732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910947606.9
申请日:2019-09-3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岩储层注水井改性降压酸化的方法。所述改性降压酸化的方法,立足储层差异调查,优化注入速率,保持地层较低PH值,抑制土酸产物沉淀,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酸化有效渗流断面;立足二次伤害研究,优化用酸程序,避免二次堵塞,提高酸液利用率,降低了措施成本,提高了作业时效,实现了安全、环保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