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03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4294.X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IPC: G01V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断层破碎带的涌水突泥预测方法,涉及地质灾害预测技术领域,通过断层破碎带存在可能性等级、临近前兆等级、岩体完整程度等级、钻探情况等级、地震波反射法等级和地质雷达法等级,利用基于多项式朴素贝叶斯的断层破碎带综合预报模型预测断层破碎带规模等级,从而获得断层破碎带规模,若不存在断层破碎带,则不存在涌水突泥,若存在断层破碎带,再结合断层破碎带导水性等级、岩体完整程度等级、地下水发育程度等级和地表水补给情况等级,利用基于遗传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级预测模型预测断层破碎带涌水突泥等级,解决了现有技术不能预测断层破碎带的涌水突泥等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220086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0847220.2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V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地应力地区硬质岩的岩爆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岩体发生岩爆的范围;B、预测岩爆位置:在确定的岩体岩爆范围内,对岩体进行部位划分,对岩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岩爆预测;步骤B中,针对每个部位,均进行以下岩爆预测:B11、测定岩体的初始应力σ1、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Rc、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Rt,计算围岩弹性应变能与耗损应变能之比Wet、岩体完整性系数Kv,B12、根据以下判据条件预测岩爆位置,判据条件如下:σ1≥0.15Rc,Rc≥15Rt,Kv≥0.55,Wet≥2.0;当预测的部位同时满足以上四个判据条件时,则设定该部位为岩爆位置。本发明的预测方法可以更加准确的判断岩爆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9681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1715.7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高深峡谷地区地形类型自动化分类方法,涉及地形地貌分析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形图像并进行分割和提取,得到若干对象的地形单元图像;确定地形类别的属性与类中心范围,并构建协同模糊神经网络推理模型;输入地形单元图像,通过所述协同模糊神经网络推理模型输出地形分类结果;所述协同模糊神经网络推理模型包括依次传递的模糊层、规则前置层、归一化层、去模糊层和输出层;所述模糊层、规则前置层、归一化层和去模糊层均包括有若干神经元节点;采用本方案,仅需提供各地形类别最典型的类中心范围,而不再依赖完整详细的分类阈值设定,从而实现了全区域的地形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0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1126126.3
申请日:2024-08-1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桩基桩端桩侧复合式注浆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固定建筑物中的基础领域,目的在于提高桩体周围岩土体的力学性能。一种桩基桩端桩侧复合式注浆装置,包括固定于钢筋笼的外周,并且位于钢筋笼外侧与桩孔孔壁之间的储浆囊,储浆囊还连接有至少一根第一注浆管;还包括固定于钢筋笼的第二注浆管,第二注浆管的出浆端通过临时封堵结构密封并位于桩孔底部或者桩孔底部之下的岩土体内。一种桩基桩端桩侧复合式注浆施工方法,先在钢筋笼的外周安装储浆囊,将第二注浆管固定于钢筋笼,然后将钢筋笼下入桩孔,再向储浆囊内灌注浆体,浆体凝固后,向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通过第二注浆管向桩体底部注浆。本发明用于桩基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5821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1066867.7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角度曲线定向取芯方法,属于地质勘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需要穿越的河底的深度和跨度选择适当的钻进路径,确保钻进路径穿过整个河底并到达对岸山体;S2、采用第一取芯钻具在路面倾斜向下开设第一段钻孔,钻进过程中第一取芯钻具内部的绳索取芯机构不断将岩心卡断并取出;S3、第一段钻孔完成后将第一取芯钻具取出,在第一段钻孔内安装套管;S4、更换第二取芯钻具,导向钻头通过套管后继续钻进,导向钻头在取芯钻杆的重量作用下不断改变钻进方向,第二取芯钻具内部的绳索取芯机构不断将岩心卡断并取出。本发明能够在钻孔取芯过程中改变钻头的钻进方向,以便于在高山峡谷地区定向穿越深切河谷并取得岩心。
-
公开(公告)号:CN117330395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35314.4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成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粘弹性边界的模型箱,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该模型箱包括安装架具有安装面。滑动单元具有用于放置土体的容置空间。滑动单元安装在安装面上,并与安装架在第一方向上弹性连接。滑动单元沿第三方向层叠设置在安装架内,相邻的滑动单元沿第一方向滑动。定位块安装在滑动单元上。相邻滑动单元上开设有滑槽,定位块位于滑槽内。第一锁止件的一端在滑槽内,第一锁止件运动以与定位块抵接并与定位槽的侧面以及定位块抵接,以固定相邻的两个滑动单元。该发明通过调节相邻滑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的最大位移。防止在达到试验效果前,滑动单元在第一方向上过度移动,使土体产生塑性变形,使得试验土体能够完成弹性变形阶段的各项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670249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41512.2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7 , G06T3/4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高地应力硬岩的围岩损伤区的判断方法、判断终端及介质,包括:通过新生的裂缝密度确定围岩损伤区,并获得第一结果;通过吕荣值确定围岩损伤区,并获得第二结果;通过半孔率确定围岩损伤区,并获得第三结果;通过爆破后的爆破深度确定围岩损伤区,并获得第四结果;对围岩损伤区进行二次确认,若第一结果、第二结果、第三结果、第四结果确定的围岩损伤区相同,则获得最终结果;若第一结果、第二结果、第三结果、第四结果确定的围岩损伤区存在差异项,则判定为待人工判断区。本发明适用于洞室开挖对围岩有损伤的工程,用于判断围岩损伤区范围及围岩损伤程度,可以高可靠性的完成对围岩损伤区的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83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414099.9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库水位变幅区的稳定坡角的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包括:储土器、储水器、活动门、放水开关和储土器底座,储土器、储水器设置在试验装置的内部,活动门设置在储土器与储水器之间,放水开关设置在储水器的内底部,放水开关连通储水器的内、外部,储土器底座设置在储土器内部下端面,储土器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试验土体,本发明的试验方法先用地质罗盘测量现场岸坡土体稳定坡角,采集现场的试验土体并放入储土器内,让储土器内的试验土体的密实度与现场的试验土体的密实度相同,重复向储水器内注入清水水体和储水器内放出清水水体的步骤,测量储土器内的试验土体坡角,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能够准确测出水库塌岸区的岸坡土体稳定坡角。
-
公开(公告)号:CN116427312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188189.0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及防治方法,属于防灾减灾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有效的对山顶陡峻、基岩裸露地区的积雪进行治理的用于雪崩的防治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所述防治装置治理雪崩的防治方法。所述的防治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积雪治理结构,需要治理的积雪通过沿高度方向顺序的布置在雪崩发生区内的各组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分隔成相应数量的各块积雪块降低或消除积雪崩塌的风险。所述的防治方法先收集资料,然后再根据资料确定并设计积雪治理结构,最后再在雪崩发生区布置所述的积雪治理结构完成积雪的治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20776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197613.8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 G06F30/20 , H02J3/32 , H02J3/46 , H02J3/14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领域,为了便于源网荷储容量配置,提供了源网荷储容量配置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目标负荷及目标区域历年的风光资源数据;步骤2、基于风光资源数据获取目标区域的风光出力特性;步骤3、根据风光出力特性确定光热电站出力模型并确定光热电站规模;步骤4、根据目标负荷及光热电站出力确定新能源规模;步骤5、根据光热出力、新能源出力及目标负荷配置电化学储能规模。采用上述方式便于源网荷储容量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