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压水堆再生热交换器的试验研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569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5049.5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压水堆再生热交换器的试验研究系统,包括水源控制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和再生热交换器的试验回路,水源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均连通至试验回路,水源控制系统用于向试验回路进行试验前充水和试验中补水操作,压力控制系统通过充入气体方式提升试验回路中的冷却剂压力;试验回路包括流量控制系统、加热系统和辅助回热系统,流量控制系统可控制调节试验回路中的流量并输入加热系统,加热系统包括再生热交换器,加热系统可将试验回路中的冷却剂加热至目标温度后输入再生热交换器的壳侧,辅助回热系统为再生热交换器的管侧提供指定温度的冷却水,且冷却水在冷却塔的作用下冷却。

    一种降低管道振动疲劳的方法、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144588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144965.2

    申请日:2022-02-17

    Inventor: 任茜 盛锋 杨林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管道振动疲劳的方法、管道,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管道的固有频率,获取所述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超疏水表面特征量与所述管道振动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从上述关系中选取较高的管道振动疲劳寿命,以及与其对应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并根据选取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构建超疏水表面,获取内壁加载有超疏水表面的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流体流经其内产生的振动频率,判断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或其的倍数是否相等或接近,若是,返回步骤S3,若否,将超疏水表面加载于管道的内壁上。该方法可以在管道的前期设计中根据选取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构建出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疲劳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简单易行、高效、经济、可靠等优点。

    一种降低管道振动疲劳的方法、管道

    公开(公告)号:CN1144588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44965.2

    申请日:2022-02-17

    Inventor: 任茜 盛锋 杨林民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管道振动疲劳的方法、管道,方法包括:确定所述管道的固有频率,获取所述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超疏水表面特征量与所述管道振动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从上述关系中选取较高的管道振动疲劳寿命,以及与其对应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并根据选取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构建超疏水表面,获取内壁加载有超疏水表面的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流体流经其内产生的振动频率,判断振动频率与固有频率或其的倍数是否相等或接近,若是,返回步骤S3,若否,将超疏水表面加载于管道的内壁上。该方法可以在管道的前期设计中根据选取的超疏水表面特征量构建出可以有效降低换热管疲劳的超疏水表面,具有简单易行、高效、经济、可靠等优点。

    一种管路热循环可视化试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4309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774810.2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路热循环可视化试验系统及方法,其中试验系统包括试验段管路,试验段管路包括主管路(1)、支管路(2)和注射管段(3),注射管段(3)和支管路(2)分别连通至主管路(1)的不同位置;注射管段(3)用于向主管路(1)注射不同于主管路(1)中流体成分的流体,支管路(2)垂直连接于主管路(1);试验方法包括调整经过试验段管路的水流温度和流速至设定范围内,启动涡流发生器(1a、2a),开启注射管段(3),对试验段管路内部液体流动进行监测,该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核电厂T型管路热循环试验可视化,还可以将热循环现象中的涡流产生的位置与成长过程进行监测,为核电厂管路热循环机理探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一种核电站多向行水平管道热循环特性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746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05162.8

    申请日:202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多向行水平管道热循环特性的测试系统及方法,包括循环水路和稳压水路,所述循环水路包括多向行水平管道(1a、1b)、成对压力信号检测器(17a、17b)、管道加热器(14a、14b、14c)和管道换热器(3),所述稳压水路包括冷却水供应系统(18)和所述稳压器(23);循环水路与稳压水路连通设置,多向行水平管道(1a、1b)具有两个以上,通过探究热循环产生的原因、发生位置、持续时间等特征,可以更有效、便捷、准确地研究与主管道相连接的上行水平管道、侧行水平管道、下行水平管道在不同温度、压力、体积流量条件下的热循环特性,为核电站多向行水平管道的设计优化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