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22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18250.3
申请日:2023-05-1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通道MTF和CNN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及装置。首先在结构框架中布置测点,以固定频率采样并记录激振过程中各测点的响应信号序列,然后通过多通道MTF处理响应信号,将原始一维加速度振动信号转换为二维图像,实现数据升维,并基于各测点的空间维度进行多通道数据融合,再划分为多通道图像数据集输入CNN模型中,通过经调参优化后的CNN模型提取损伤敏感特征,实现高精度的结构损伤识别,能够识别出不同损伤工况下的结构状态信息,达到对结构的高精度检测,解决了现有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存在的经济成本高、识别准确率低等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518753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89782.6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裂缝识别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包括:步骤1,获取待识别的裂缝图像;步骤2,将所述待识别的裂缝图像输入裂缝语义分割网络进行裂缝识别,得到裂缝识别结果;裂缝语义分割网络包括依次连接的双分支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和解码模块;解决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裂缝分割方法中存在的全局特征难以提取、模型鲁棒性差的问题以及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裂缝分割方法中存在的数据依赖性和局部特征易丢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8228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381628.7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裂缝识别方法,属于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构建深度卷积对抗网络;获取多张真实裂缝图像样本对深度卷积对抗网络进行训练,得到对抗裂缝图像样本;得到混合裂缝图像样本;对全部混合裂缝图像样本进行标注,并将标注信息文件和混合裂缝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采用训练集对改进YOLOv4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直至网络收敛,并将收敛后的网络参数保存为裂缝识别模型;将采集到的待检测裂缝图像输入裂缝识别模型,输出识别信息。通过本申请的方案,构建深度卷积对抗网络实现了裂缝的自动化生成,并通过改进YOLOv4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裂缝识别模型对待检测裂缝图像进行识别,提高了识别效率、精准度和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589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57747.7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幕墙。其技术方案包括:光伏板,包括光伏封板、发电组件、双金属卷簧、调整轴、聚焦镜面、滑板、组合片和网布,所述调整轴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光伏封板转动连接,所述双金属卷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光伏封板的内部,所述滑板在光伏封板的内壁左右滑动。本发明在光伏封板内温度高时,双金属卷簧展开推动组合片使调整轴逆时针旋转,使聚焦镜面隐藏在光伏封板内,避免聚焦镜面聚焦的光,照射在光伏电池片上,缩短光伏电池片的使用寿命,在光伏封板内温度低时,组合片顺时针旋转,聚焦镜面反射并聚焦光线,增大光伏封板内的温度,提高光伏电池片受到的光照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743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75144.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N27/90 , G01N27/9013 , G01N27/904 , G01N27/90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识别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损伤的识别监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的多个涡流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两组监测模块,相邻的两组所述监测模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监测模块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与钢结构接触的支撑部件和识别部件钢结构表面裂纹的识别部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在流体流动的作用下驱动识别部件在钢结构内转动。本发明可以在管道内部流通的作用下带动多个涡流传感器进行转动,实现对管道内壁的全方位扫描,防止出现两个涡流传感器之间的间隙处出现检测盲点的情况,从而来提高多个保护壳的变径范围,以适应不同内径的钢材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5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57747.7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以及光伏幕墙。其技术方案包括:光伏板,包括光伏封板、发电组件、双金属卷簧、调整轴、聚焦镜面、滑板、组合片和网布,所述调整轴的两端通过转轴与光伏封板转动连接,所述双金属卷簧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光伏封板的内部,所述滑板在光伏封板的内壁左右滑动。本发明在光伏封板内温度高时,双金属卷簧展开推动组合片使调整轴逆时针旋转,使聚焦镜面隐藏在光伏封板内,避免聚焦镜面聚焦的光,照射在光伏电池片上,缩短光伏电池片的使用寿命,在光伏封板内温度低时,组合片顺时针旋转,聚焦镜面反射并聚焦光线,增大光伏封板内的温度,提高光伏电池片受到的光照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817527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80569.8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分析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生态修复用的土壤分析检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固定安装有支撑板,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板上的搅拌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所述颗粒分离部件将气体中的水汽和灰尘颗粒进行分离。本发明通过蒸馏的方法将土壤内排出的水与水内含有的灰尘进行分离,通过水箱对分离后的水进行收集,且水箱被机箱进行支撑,而整个搅拌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被称重传感器进行支撑,从而称重传感器可以检测搅拌部件、搅拌部件内土壤、颗粒分离部件和颗粒分离部件内土壤粉尘的总重量,进而可以在保证高效检测的同时保证检测的精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9807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5144.2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1N27/90 , G01N27/9013 , G01N27/904 , G01N27/909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识别监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损伤的识别监测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至少两组呈圆周阵列的多个涡流传感器,还包括至少两组监测模块,相邻的两组所述监测模块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监测模块包括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与钢结构接触的支撑部件和识别部件钢结构表面裂纹的识别部件,所述基座内安装有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在流体流动的作用下驱动识别部件在钢结构内转动。本发明可以在管道内部流通的作用下带动多个涡流传感器进行转动,实现对管道内壁的全方位扫描,防止出现两个涡流传感器之间的间隙处出现检测盲点的情况,从而来提高多个保护壳的变径范围,以适应不同内径的钢材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166519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80828.5
申请日:2023-06-09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9C1/08 , B01F35/75 , B01F27/1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自动一体式化学氧化及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设备,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全自动一体式化学氧化及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设备,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固定底板的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并且转盘位于固定底板的上方。通过设置转动电机、转盘、四个搅拌桶、卡块、搅拌电机、定位槽、连接座和卡槽,可以实现搅拌电机对土壤的连续搅拌,减少了土壤排出时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率,同时定位槽的设置,便于对搅拌桶进行定位,避免在搅拌的过程中搅拌桶自行发生移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86411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1588.7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B09C1/00 , C09K17/40 , C09K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该混合生物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S1、首先使用翻土机将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翻耕;S2、然后将混合生物炭修复剂均匀撒在土壤上,并且再次使用翻土机对土壤进行翻耕,使混合生物炭修复剂与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均匀混合,并且静置4‑5天;S3、然后将发酵后的有机肥料均匀地撒在土壤的表面,之后再次使用翻土机对土壤进行翻耕,使有机肥料与土壤进行均匀混合。通过在热裂解生物炭中添加陶砂、贝壳粉、麦饭石粉和离子交换树脂,使土壤形成过滤层,便于将土壤中的养分过滤出来,避免土壤在雨水的冲刷下造成养分流失,增加了生物炭对土壤的修复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