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45251B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610388053.4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D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保护渣渣耗的测试方法,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进行小型连铸实验,利用热电偶采集连铸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并保存在计算机中,用实测的温度反算出沿拉坯方向分布的结晶器热面的热流密度;切取实验后初始凝固铸坯并测量出坯壳沿拉坯方向的厚度,利用铸坯厚度反算出坯壳表面的沿拉坯方向分布的温度和热流密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保护渣的物性参数,计算出结晶器壁与铸坯表面间液态渣膜的厚度分布;最后计算连铸过程中保护渣的消耗量;本发明利用连铸结晶器内凝固模拟装置结合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特定连铸条件下的保护渣渣耗,计算值更加接近生产现场的保护渣消耗量,对工艺优化和铸坯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07B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810998863.0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氛控制下测定金属亚快速凝固过程中界面热流密度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熔炼系统、气氛控制系统、用于测量感应炉内氧分压的氧分压测量仪以及与埋藏在所述基体内的热电偶连接的温度采集系统;对应坩埚的上方的炉体壁面上设有气帘盖,气帘盖的内侧壁开有若干个可喷出保护性气体以隔离炉内保护气氛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气孔;还包括位于坩埚上方的至少两个基体以及控制基体升降的升降机构,基体内设有通有冷却介质的冷却液管道。本发明可以实现研究不同参数对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具有很好的对比性。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于结晶器的设计和连铸工艺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50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1910454871.3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使用含铝吸附剂去除锂云母矿中性浸出液中氟的方法,隶属于稀有金属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在10‑35℃下,调节锂云母浸出液的pH值至4.0‑9.5;加入适量含铝吸附剂,使含铝吸附剂浓度达到28‑32g/L,持续搅拌15‑45min;固液分离,可得负载氟的含铝吸附剂固体和脱氟锂云母浸出液;所述含铝吸附剂制备时严格控制pH值为5.8‑6.2。该方法制备的除氟剂可以有效的将锂云母矿浸出液中的氟含量降至达标,直接提升了碳酸锂产品的质量,并且成本低廉,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其再生简单,且再生产品性能远远优于现有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43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983441.6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K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观察连铸保护渣相变过程热流密度的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样品室,用于盛放样品;加载系统,用于从顶部对样品施加载荷;加热系统,对样品室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测温记录组件,包括从上到下间隔布置在样品室底壁内的至少三根热电偶,以及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红外测温仪,用于对样品室内的样品进行实时温度测量;所述样品室的底部设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内通有冷却介质,计算机通过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计算获得测试样品总热阻Rtot、加载系统‑样品界面热阻Rp‑s、样品‑样品室内底面界面热阻Rs‑w、测试样品不同时刻各个位置上的辐射传热热流密度qr和传导传热热流密度qc。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502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4871.3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 江西南氏锂电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使用含铝吸附剂去除锂云母矿中性浸出液中氟的方法,隶属于稀有金属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在10-35℃下,调节锂云母浸出液的pH值至4.0-9.5;加入适量含铝吸附剂,使含铝吸附剂浓度达到28-32g/L,持续搅拌15-45min;固液分离,可得负载氟的含铝吸附剂固体和脱氟锂云母浸出液;所述含铝吸附剂制备时严格控制pH值为5.8-6.2。该方法制备的除氟剂可以有效的将锂云母矿浸出液中的氟含量降至达标,直接提升了碳酸锂产品的质量,并且成本低廉,具有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其再生简单,且再生产品性能远远优于现有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921143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0983441.6
申请日:2018-08-2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K17/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观察连铸保护渣相变过程热流密度的的装置及方法,包括:样品室,用于盛放样品;加载系统,用于从顶部对样品施加载荷;加热系统,对样品室内的样品进行加热;测温记录组件,包括从上到下间隔布置在样品室底壁内的至少三根热电偶,以及与热电偶连接的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红外测温仪,用于对样品室内的样品进行实时温度测量;所述样品室的底部设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回路内通有冷却介质,计算机通过红外测温仪和温度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数据计算获得测试样品总热阻Rtot、加载系统-样品界面热阻Rp-s、样品-样品室内底面界面热阻Rs-w、测试样品不同时刻各个位置上的辐射传热热流密度qr和传导传热热流密度qc。
-
公开(公告)号:CN10869320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810998863.0
申请日:2018-08-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氛控制下测定金属亚快速凝固过程中界面热流密度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熔炼系统、气氛控制系统、用于测量感应炉内氧分压的氧分压测量仪以及与埋藏在所述基体内的热电偶连接的温度采集系统;对应坩埚的上方的炉体壁面上设有气帘盖,气帘盖的内侧壁开有若干个可喷出保护性气体以隔离炉内保护气氛与外部空气接触的气孔;还包括位于坩埚上方的至少两个基体以及控制基体升降的升降机构,基体内设有通有冷却介质的冷却液管道。本发明可以实现研究不同参数对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具有很好的对比性。通过研究各种因素对界面传热的影响规律和机理,对于结晶器的设计和连铸工艺参数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604100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610531444.7
申请日:2016-07-0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B22D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铸结晶器角部附近钢液初始凝固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钢铁连铸技术领域;使用装备有直角结晶器的模拟装置来模拟实际连铸过程中的结晶器内角部附近初始凝固坯壳的形成过程,同时利用埋藏在结晶器内的高速率测温热电偶获取拉坯过程中的温度数据;结晶器的两个铜板面构成一个直角,在铜板面和直角位置都埋藏有热电偶;通过对温度数据的处理、分析以及结合实验获取的初始凝固坯壳,来研究结晶器角部附近内钢液的初始凝固行为,准确了解铸坯角部表面缺陷的产生机理,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角部铸坯表面缺陷,这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880501B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610390744.8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量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与结晶器界面热阻的方法,属于钢铁冶金连铸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实验室小型连铸实验模拟工厂钢铁连铸过程;采集结晶器内的热电偶测量的温度数据,并传给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将采集好的温度数据代入结晶器传热数学模型,实时计算通过结晶器热面各点的热流密度qint和结晶器热面各点的温度Tmld;接着反算出坯壳表面沿拉坯方向分布的温度Tsh并测得沿拉坯方向不同位置保护渣渣膜厚度dm;然后再测量保护渣的结晶温度Tsol;并将所得参数代入传热模型得到保护渣与结晶器界面热阻Rint。本发明能实时监测,所得结果科学精确,便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