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接合体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46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880020187.8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成型加工性优异的轧制接合体,即使厚度较大,也会体现出高埃里克森值。一种轧制接合体,其由不锈钢层和与不锈钢不同的金属层组成,其特征在于,厚度T为0.2mm以上且3mm以下,所述不锈钢层的厚度TSUS相对于所述厚度T的比率PSUS,与对所述不锈钢层侧进行X射线衍射测定时得到的表示晶面取向(200)的峰的半值宽度FWHM200的关系,满足以下公式:FWHM200≤0.0057PSUS+0.4。

    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
    1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68628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680070719.X

    申请日:2016-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1),其包括:钢板(11);铁‑镍扩散层(12),其形成在所述钢板(11)上;以及镍层(14),其形成在所述铁‑镍扩散层(12)上,该镍层(14)构成最表层,其中,在利用高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装置自所述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1)的表面朝向深度方向连续地测量Fe强度和Ni强度时,Fe强度显示出第1预定值时的深度(D1)与Ni强度显示出第2预定值时的深度(D2)的差值(D2-D1)即所述铁‑镍扩散层(12)的厚度为0.04μm~0.31μm,所述铁‑镍扩散层(12)和所述镍层(14)所含有的镍的总量为10.8g/m2~26.7g/m2。

    电池罐用镀镍热处理钢板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291323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680070718.5

    申请日:2016-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罐用镀镍热处理钢板(1),其特征在于,在钢板(11)上具有4.4g/m2~26.7g/m2的镍层,在利用高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装置自所述电池罐用镀镍热处理钢板的表面朝向深度方向连续地测量Fe强度和Ni强度时,Fe强度显示出第1预定值时的深度(D1)与Ni强度显示出第2预定值时的深度(D2)之间的差值(D2-D1)小于0.04μm。

    压延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84236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248336.9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延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加工性优异的压延接合体和/或性能和制造上的处理提高的压延接合体。本发明涉及: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60N/20mm以上的由不锈钢层和铝合金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160N/20mm以上的由不锈钢层和纯铝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以及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40N/20mm以上的由纯钛或钛合金层和铝合金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

    压延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4149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80002579.1

    申请日:2018-03-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加工性优异的压延接合体和/或性能和制造上的处理提高的压延接合体。本发明涉及: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60N/20mm以上的由不锈钢层和铝合金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160N/20mm以上的由不锈钢层和纯铝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以及压延接合体的剥离强度为40N/20mm以上的由纯钛或钛合金层和铝合金层组成的压延接合体。

    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68629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680070779.1

    申请日:2016-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1),其包括:钢板(11);铁-镍扩散层(12),其形成在所述钢板(11)上;以及镍层(14),其形成在所述铁-镍扩散层(12)上,该镍层(14)构成最表层,其中,在利用高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分析装置自所述电池容器用表面处理钢板(1)的表面朝向深度方向连续地测量Fe强度和Ni强度时,Fe强度显示出第1预定值时的深度(D1)与Ni强度显示出第2预定值时的深度(D2)的差值(D2-D1)即所述铁-镍扩散层(12)的厚度为0.04μm~0.31μm,所述铁-镍扩散层(12)和所述镍层(14)所含有的镍的总量为4.4g/m2以上且小于10.8g/m2。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