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太赫兹波段的3-比特透射式电磁编码超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641042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63094.1

    申请日:2016-10-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崔铁军 刘硕 罗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86 G02B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太赫兹波段的3-比特透射式电磁编码超材料。其基本单元结构由三层金属开口谐振环结构和四层聚酰亚胺介质层交替排列构成,通过优化设计开口谐振环结构的几何参数,可使得每个单元在y极化垂直入射电磁波照射时呈现出8个独立的折射相位,对应数字态“0”到“7”。按预先设计的数字编码在二维平面上排列这些数字单元,就形成了3-比特透射式电磁编码超材料。在太赫兹频段,3-比特透射式电磁编码超材料可以折射入射电磁波,实现异常折射。由于聚酰亚胺介质出色的机械和化学性能,本发明具有柔性、抗腐蚀、抗物理磨损的优点,在太赫兹成像以及通信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小型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545354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10009526.7

    申请日:2012-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型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主要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组成。其中发射装置包括外部晶振、分频器、D类功放驱动芯片或互感耦合器、D类功放模块、谐振滤波回路、发射线圈及电平转换模块、电平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指示灯及蜂鸣器;接收装置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端阻抗匹配网络、整流滤波模块及稳压模块。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手机、MP3、MP4及照相机等所有小功率(5W及以下)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可以实现在设计要求的距离范围内为其提供一定电压及功率进行充电或者供电。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可以在一定距离内高效充电、安全无辐射等优点。

    无线充电装置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55032A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1110338587.3

    申请日:2011-11-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发射装置和与发射装置耦合的接收装置;所述的发射装置包括分频器,用于将外部晶振发出的高频信号进行分频,并将分频后的信号送入功率开关控制及初级放大模块;功率开关控制及初级放大模块,用于对接收的上述分频后的信号进行初级放大得到方波信号,该模块还包括转换开关,用于选择对前级信号放大或者是关断;E类功放,用于接收所述被初级放大后的方波信号,作为其驱动信号,经过E类功放进行功率放大后得到大功率信号;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应用广泛,可以在近距离高效充电和远距离有效充电这两个特点之间灵活选择,安全无辐射等优点。

    一种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7640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153970.1

    申请日:2011-06-0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包括功率源、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发射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和用来将发射线圈两端的效率最佳等效发射阻抗Zeqt调节到功率源最佳负载阻抗Zs的效率调节发射网络,效率调节发射网络一端连发射线圈,其另一端连功率源;接收装置包括通过交变电磁场与发射线圈进行能量耦合的接收线圈和用来将接收负载阻抗ZL调节到接收线圈两端的效率最佳等效接收阻抗Zeqr的效率调节接收网络,效率调节接收网络一端连接收线圈,其另一端连接收负载。本发明的传输能量不会被周围的非谐振频率点上的物体所吸收,拥有良好的传输效率;本发明适用于任何大小的负载和输出负载的功率源,做到在任何距离下都保持最高佳输效率。

    用于实现动态波束赋形的莫尔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4188723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111569674.X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刘硕 崔铁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动态波束赋形的莫尔超表面,包括两层紧密贴合的周期性金属图案、隔离层、金属背板;通过两层周期性金属图案的相对旋转所形成的莫尔图案来调整表面阻抗分布,进而实现对入射波的波前调控,达到动态波束赋形的目的;该发明无需有源器件,成本相比于采用主动式元件(如开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的可编程超材料、大规模MIMO及有源阵列天线得以大幅降低;同时,该发明具有零静态功耗和零接收噪声的优势,有望作为智能反射面天线大规模应用于6G移动通信;此外,由于本发明具有纯无源特性,可应用于诸如雷达探测和电子对抗领域的大功率微波场景。

    用于实现波束赋形的摩尔智能反射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948172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04990.X

    申请日:2024-1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波束赋形的摩尔智能反射表面,其结构由四层材料构成:第一层和第二层为具有不同旋转对称性且紧密贴合的周期性金属图案层,第三层为介质材料隔离层,第四层为金属背板层。该摩尔智能反射表面可将垂直的入射波反射,通过改变金属图案层的样式,可以调节表面阻抗分布,实现对反射波的波束赋形。通过赋予两层周期金属图案不同的旋转对称性,可形成单波束、二波束和三波束的远场方向图;通过将两层金属图案沿着中心轴做相互旋转,可实现对反射波束的俯仰角在0°~60°、方位角在0°~360°的范围内进行连续扫描调节。该设计无需有源器件,相较于传统有源器件的波束赋形方式,本发明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剖面、高可靠性、不易被击穿等优势。

    用于实现动态波束赋形的莫尔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418872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111569674.X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刘硕 崔铁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实现动态波束赋形的莫尔超表面,包括两层紧密贴合的周期性金属图案、隔离层、金属背板;通过两层周期性金属图案的相对旋转所形成的莫尔图案来调整表面阻抗分布,进而实现对入射波的波前调控,达到动态波束赋形的目的;该发明无需有源器件,成本相比于采用主动式元件(如开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的可编程超材料、大规模MIMO及有源阵列天线得以大幅降低;同时,该发明具有零静态功耗和零接收噪声的优势,有望作为智能反射面天线大规模应用于6G移动通信;此外,由于本发明具有纯无源特性,可应用于诸如雷达探测和电子对抗领域的大功率微波场景。

    基于随机统计模型与水动力模型耦合的风暴潮极端水位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5270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22108.1

    申请日:2020-09-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随机统计模型与水动力模型耦合的风暴潮极端水位预测方法,属于海洋科学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对区域内收集水文地形资料,建立Delft3D水动力模型并验证;S2,建立主要历史台风数据库,罗列风暴潮驱动要素集;S3,基于Monte Carlo重组风暴潮驱动要素;S4,选取合适的台风场模型并验证;S5,基于典型历史台风的风暴潮模拟并预测极端高水位。本发明综合考虑了气候变化以及海平面上升对极端水位值的影响,可用于预测不同重现期的极端水位,以及风暴潮涌浪的数值预报,有利于防灾减灾以减轻沿海脆弱地区的灾难损失,有助于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一种极化受控的空间波转表面波功能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6410421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947376.2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崔铁军 刘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8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极化受控的空间波转表面波功能器件,该器件由一种2-比特各向异性电磁编码超表面构成,通过将各向异性数字单元按照预先设定的各向异性编码排列在二维平面上,就形成了极化受控型的空间波转表面波功能器件。由于每个单元在x极化和y极化时拥有独立的相位响应,使得此器件在两个极化互相垂直的入射波照射下具有不同的功能,可用于将x极化和y极化垂直入射波转换为表面波并导向不同的方向;或者将x极化入射波转为表面波,而将y极化入射波反射到空间任意方向。本发明具有超薄、低剖面和高效率的优点,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强的适用范围和更大的设计自由度。

    一种应用于微波段的双功能各向异性电磁编码超材料及基本单元结构和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10418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660271.9

    申请日:2016-08-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崔铁军 刘硕 张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Q15/0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微波段的双功能各向异性电磁编码超材料及基本单元结构和设计方法,包括一个以上的超级子单元,所述超级子单元主要由N×N个基本单元结构组成,N为非零正整数;所述基本单元结构按照相应的数字编码矩阵排列在二维平面上;所述基本单元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椭圆形金属层、介质板层以及全反射零透射层。本发明具有单层结构、易于加工等优点,可用于制作波束偏折、极化转换器等器件,也可用于缩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等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