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82411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95227.7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类酶催化活性的木质素基碳纳米酶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酶的制备过程。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往的纳米酶制备方法中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合成方法复杂等问题。制备方法:以木质素磺酸钠为碳源,氯化钾为掺杂剂,通过水热法合成木质素基碳纳米酶。本发明制备的木质素基碳纳米酶的类过氧化物酶对过氧化氢亲和力高、成本低、环境友好、制备方法简单,且实现了木质素的高价值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424769B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1710079744.0
申请日:2017-02-1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9K11/65
Abstract: 碳点是一种新型荧光材料,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在生物成像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现有制备方法复杂、能量消耗高或需要危险性较大的化学试剂,导致碳点难于大量制备和应用。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缺点而提出的碳点绿色制备方法,大大简化了碳点制备方法,从根本上保证碳点的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更适用于生物成像。该方法包括:(一)原料的准备:选择富含酚类物质的原料,大块原料应进行粉碎筛分。(二)酚类物质的提取:将准备好的原料,通过溶剂提取获得酚类物质的溶液。(三)碳点分离:将酚类溶液用离心、透析等物理方法进行分离,获得碳点分散液。再经减压干燥后,以生理盐水等分散,即可用于生物成像。
-
公开(公告)号:CN10631839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510362660.9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nventor: 牛娜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同时具备上/下转换荧光发射和光热性能的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合成方法。该稀土纳米材料具有尺寸可控(30-50nm)的多级核壳结构,最内层为具备最佳下转换荧光性能的NaGdF4:0.3%Nd3+,其外层为惰性的NaGdF4,然后依次向外分别是NaNdF4:10%Yb3+/1%Er3+、NaGdF4:10%Yb3+、NaNdF4:10%Yb3+三个壳层;该材料在808nm的近红外激光照射下,同时具有500-700nm的上转换荧光发射和850-920nm的下转换荧光发射,两种荧光发射互不干扰;并同时产生十分可观的光热效应,首次将上/下转换荧光机制以及光热效应在同一种材料中得以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91926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58441.9
申请日:2024-09-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防风提取物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抗氧化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保鲜应用,它涉及一种基于防风提取物的壳聚糖/聚乙烯醇抗氧化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保鲜应用。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塑料包装薄膜难降解及传统化学保鲜剂影响食品品质、危害身体健康等问题,同时增加防风的应用范围。实验方法:以防风为原料,采用低共熔溶剂对防风色原酮进行提取,并使用AB‑8型大孔树脂进行纯化,将得到的纯化产物配合壳聚糖、聚乙烯醇和甘油,制备成复合型薄膜。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易操作,利用防风来研制复合膜,不仅能够增加防风的附加价值,并且与现有的复合膜相比,本发明使用的原料来自防风中提取的天然物质,更加安全可靠,抗氧化性更强,保鲜效果更佳。
-
公开(公告)号:CN11718688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1119553.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白色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发光可降解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稀土金属镱、铒和铈的三氟乙酸盐和醋酸锆固体为原料,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制备核纳米晶Na3ZrF7:Yb,Er,Ce;然后加入Ca(CF3COO)2、醋酸锆、稀土金属镱和铥的三氟乙酸盐,采用包覆法制备核‑壳纳米晶Na3ZrF7:Yb,Er,Ce@CaF2:Yb,Tm,Zr;最后加入Ca(CF3COO)2和醋酸锆再次采用包覆法制备具有核‑壳‑壳结构的纳米晶Na3ZrF7:Yb,Er,Ce@CaF2:Yb,Tm,Zr@CaF2:Zr。该制备方法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易行、粒径分布均匀、产物纯度高,且绿色环保,通过不同稀土元素掺杂、构建核壳结构赋予纳米晶较强的白色和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荧光使得其可以作为潜在的光学成像造影剂,而白光发射使得制备的纳米晶可以作为纳米能量“转换器”而应用于光触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6473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468485.6
申请日:2023-04-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A61K9/52 , C01B33/20 , B82Y40/00 , B82Y30/00 , B82Y5/00 , C01B33/12 , A61K47/02 , A61K47/04 , A61K47/10 , A61K41/00 , A61K33/26 , A61K31/192 , A61P35/00 , A61K49/12 , A61K49/18 , B82Y1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性降解的FMMSNs制备方法、制得的FMMSNs及其应用,以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在十六烷基三甲基对甲苯磺酸铵、三乙醇胺及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磺酸盐的参与下,制备出分散性均匀且粒径较小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通过水热法,在高温下,制备出铁锰硅酸盐;降解的金属离子会与植物多酚GA原位络合,生成的Fe‑GA纳米粒子可以催化生成活性氧物质,能够杀死癌细胞;而且水热后得到的铁锰硅酸盐具有中空结构,能够负载药物,这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抗癌药物与成像剂的理想纳米药物。此外,该纳米药物能够在光的激发下生成活性氧物质,这进一步增强了其抗癌疗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0013121.9
申请日:2023-01-05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化多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的制备方法以及利用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首先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氨基对苯二甲酸、六水合氯化镍和六水合氯化铁使用溶剂热法合成功能化多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然后利用肌氨酸能在肌氨酸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过氧化氢,将制备的功能化多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加入到此酶促体系、3,3',5,5'‑四甲基联苯胺和缓冲液体系中,进行吸光度检测。本发明制备的功能化多金属有机骨架纳米酶对底物亲和力高、水溶性高、稳定性高、对环境友
-
公开(公告)号:CN11718688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19553.4
申请日:2023-09-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中提供了一种白色和近红外二区双模发光可降解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应用,利用稀土金属镱、铒和铈的三氟乙酸盐和醋酸锆固体为原料,采用高温溶剂热法制备核纳米晶Na3ZrF7:Yb,Er,Ce;然后加入Ca(CF3COO)2、醋酸锆、稀土金属镱和铥的三氟乙酸盐,采用包覆法制备核‑壳纳米晶Na3ZrF7:Yb,Er,Ce@CaF2:Yb,Tm,Zr;最后加入Ca(CF3COO)2和醋酸锆再次采用包覆法制备具有核‑壳‑壳结构的纳米晶Na3ZrF7:Yb,Er,Ce@CaF2:Yb,Tm,Zr@CaF2:Zr。该制备方法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易行、粒径分布均匀、产物纯度高,且绿色环保,通过不同稀土元素掺杂、构建核壳结构赋予纳米晶较强的白色和近红外二区荧光,近红外荧光使得其可以作为潜在的光学成像造影剂,而白光发射使得制备的纳米晶可以作为纳米能量“转换器”而应用于光触发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1470295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210459600.9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涉及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荧光/光热性能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硫化银量子点作为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光热治疗时光热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制备方法:一、将AgNO3溶液和Bi(NO3)3·5H2O溶液与白蛋白溶液充分混合,制备金属离子‑白蛋白复合物;二、调节所得金属离子‑白蛋白复合溶液的pH至1~13,加入Na2S·9H2O溶液,于50~60℃下反应4~6h;三、用超纯水透析24~48h,得到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本发明为水相合成,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温和,而且制备的铋掺杂硫化银量子点既具有良好的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能力,又有高的光热转换性能,在用作单组分诊疗纳米粒子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6180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612406.4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空介孔双原子纳米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使用天然产物多巴胺提供碳源和氮源、无水氯化锰作锰源、无水氯化铜作铜源、二氧化硅作为硬模板、800℃煅烧3h、设计铜锰双原子相和中空结构赋予双原子纳米酶以100%的原子利用率、较高的三重酶催化活性、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超高的近红外二区光热转换效率,这四大优势使得其可以作为优异的生物催化剂和纳米药物载体,此外,由于其极为理想的近红外二区光热转换效率,因此它本身亦可以作为纳米能量“转换器”而应用于光触发热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