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3049B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310088670.9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修世超 白斌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属于材料表面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磨削、淬火及残余应力控制三者集成的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磨削工件安装到预应力加载装置中,当工件安装到位后,对工件施加预拉应力,此时两者组成装配体;将装配体安放于磨削机构内,在磨削机构内的磨削位置对装配体进行装夹固定,装夹固定完毕后,由磨削机构对装配体内的工件进行不施加磨削液的干磨削加工;磨削加工结束后,进行空气冷却,直到工件温度降低到室温为止;当工件温度达到室温时,卸载预拉应力,将工件从预应力加载装置中取出,完成工件的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

    一种磨削加工工艺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30688A

    公开(公告)日:2014-01-22

    申请号:CN201310474087.1

    申请日:2013-10-10

    Inventor: 修世超 王宇钢

    Abstract: 一种磨削加工工艺检测系统及方法,涉及磨削工艺。提取企业的历史磨削加工的工艺数据,确定磨削加工工艺的检测指标,并建立训练样本集,提取待检测的磨削加工工艺数据,按步骤1建立检测样本;建立由分类网络和权值网络构成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使用该模型对待检测的磨削加工工艺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检测结果不理想的指标进行调整。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实时对各单项指标项目进行检测,具有高效、准确、稳定的特点,用户通过该方法,可以对零件的制造过程进行检测,判断其绿色度。也可以对同一零件不同磨削加工工艺的绿色度进行比较,确定最优工艺路线,使制造业企业在保证减小排放、保护环境的提前下,更好的实现磨削加工工艺。

    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13049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88670.9

    申请日:2013-03-1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修世超 白斌

    Abstract: 一种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属于材料表面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将磨削、淬火及残余应力控制三者集成的预应力淬硬磨削复合加工方法。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待磨削工件安装到预应力加载装置中,当工件安装到位后,对工件施加预拉应力,此时两者组成装配体;将装配体安放于磨削机构内,在磨削机构内的磨削位置对装配体进行装夹固定,装夹固定完毕后,由磨削机构对装配体内的工件进行不施加磨削液的干磨削加工;磨削加工结束后,进行空气冷却,直到工件温度降低到室温为止;当工件温度达到室温时,卸载预拉应力,将工件从预应力加载装置中取出,完成工件的预应力淬硬磨削加工。

    一种基于磨削主动渗碳的性形协同加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888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271476.X

    申请日:2022-10-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磨削主动渗碳的性形协同加工方法。采用主动增碳的方式,将涂覆渗碳膏剂的工件表面进行增碳加工强化,并对已强化的表面进行回程加工,使渗碳强化层组织分布更趋均匀。加工步骤如下:S1.渗碳膏剂的具体制备;S2.渗碳膏剂制备完成后进行加工表面的涂覆;S3.搭建磨削主动渗碳实验平台;S4.进行磨削加工实验。该方法将磨削加工过程与表面渗碳过程相融合,充分利用磨削接触区内的热力耦合作用诱发渗碳涂层的主动渗碳效应。不仅提升了极端表面工艺制备的效率,还降低传统增碳工序所带来的污染。有利于抗疲劳制造工序的集成化发展。所述方法适用于各种热辅助加工及表面热处理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锈钢预应力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马氏体含量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92132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099165.3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预应力磨削表面残余应力及马氏体含量计算方法。本发明提出一种采用有限元软件的方法来计算预应力磨削后表面残余应力和马氏体含量,综合考虑了预应力磨削中的砂轮特性、加工工艺和不锈钢的材料特性,并且在预测计算残余应力时考虑了马氏体相变的影响。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对预应力磨削后不锈钢材料表面的残余应力以及表面层马氏体含量的预测,进而从表面残余应力、马氏体含量两个影响奥氏体不锈钢SCC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来判断所使用的预应力磨削参数组合是否合理,从而省去了繁杂的实验过程,节省了资源。

    一种智能冷却液供给方法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802092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111131.1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智能冷却液供给方法,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自适应砂轮转速而改变冷却液供给参数,可有效的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效率,减少因冷却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工件加工损伤,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因砂轮气障的阻挡没进入磨削区的冷却液的过量供给而带来的浪费与排放污染。步骤一:测量磨床砂轮主轴的转速va,并将测得数据输送至单片机;步骤二:测量泵电机的转速v0,并将测得数据输送至单片机;步骤三:比较v0和va,若v0>kva,则转去执行步骤四,若v0

    一种智能冷却液供给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02092A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510111131.1

    申请日:2015-03-1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55/02

    Abstract: 一种智能冷却液供给方法,属于机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自适应砂轮转速而改变冷却液供给参数,可有效的提高冷却液的使用效率,减少因冷却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工件加工损伤,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因砂轮气障的阻挡没进入磨削区的冷却液的过量供给而带来的浪费与排放污染。步骤一:测量磨床砂轮主轴的转速va,并将测得数据输送至单片机;步骤二:测量泵电机的转速v0,并将测得数据输送至单片机;步骤三:比较v0和va,若v0>kva,则转去执行步骤四,若v0

    一种磁流变抛光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08671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8441.9

    申请日:2014-10-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4B1/005

    Abstract: 一种磁流变抛光装置,抛光头由工件轴、固定在工件轴下端的非导磁夹具和置于非导磁夹具与工件轴之间的软磁板构成;装有磁流变液的载液槽位于抛光头下部,载液槽底部有抛光垫;电磁铁位于载液槽下部,与工件保持12—18mm间距;电磁铁和载液槽由往复传动机机构驱动、与工件抛光表面平行作直线往复运动。利用该装置进行磁流变抛光,电磁铁磁通密度为0.1—0.4T,往复移动的行程略大于或等于工件抛光长度,往复移动速度为0.5—5mm/s。工件在磁场平动与工件转动的复合运动下完成表面材料的去除。该装置具有磁场均化性好、磁流变液在抛光加工区内交换顺畅、加工碎屑易排出、工件抛光表面微观纹理均化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狭长工件大平面表面研抛加工。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