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地质灾害气象和洪水物联网智能预警、响应方法与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862916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0937183.3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地质灾害气象和洪水物联网智能预警、响应方法与平台,涉及交通、电力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物联网平台服务器接收地震、地质灾害气象或洪水多灾种预警等级信号,经过智能判断,生成应急响应指令,发送至边缘计算网关;基于多灾种预警等级信号生成电气闸门关断指令和声光报警指令,将电气闸门关断指令发送至输电线路关断闸门或道路关闭闸门,将第一声光报警指令发送至声光报警控制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地震、地质灾害气象或洪水发生时铁路公路或输电线路不能自动关闭,多灾种预警不能结合目标区域环境改变响应等级要求,导致铁路公路或输电线路发生二次灾害的技术问题,达到提高灾害预警响应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隧道火灾预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52663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21025.3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火灾监测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气体分析的隧道火灾预警方法及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气体分析的隧道火灾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隧道气体的多维目标数据;基于所述多维目标数据,构建隧道火灾的优化预测模型;通过所述优化预测模型,获得最优预测模型;利用所述最优预测模型,实现对隧道火灾的最佳效果预警。本发明利用优化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和隧道多维气体浓度数据,构建了隧道火灾的最优预测模型,有效解决了火灾预警误报、漏报等问题,实现了对隧道火灾的高精度预警,确保了隧道运营及人员生命财产的安全。

    隧道火灾温度场预测与安全区域划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2944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612339.7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隧道火灾温度场预测与安全区域划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隧道火灾的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标准化数据;基于所述标准化数据建立隧道火灾的燃烧方程;根据所述燃烧方程构建隧道火灾的燃烧模型;利用所述标准化数据对所述燃烧模型进行训练;依据训练后的所述燃烧模型对隧道火灾的温度场进行预测,并图像化预测结果用于划分安全区域。本发明基于物理约束的神经网络构建隧道火灾的燃烧模型,根据不同的隧道火灾条件选择最契合的燃烧模型,对隧道火灾的温度场进行实时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可视化,有效提升对隧道火灾预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并依据可视化结果划分安全区域,为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一种模拟不同角度的分层充填体试件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44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110246630.7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不同角度的分层充填体试件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结构、模具结构,所述底座结构包括角度控制底座、底座,所述角度控制底座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角度控制底座与底座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模具结构包括可滑动挡板、若干模具、若干模具固定环、若干铁圈,所述可滑动挡板安装在角度控制底座上表面,所述模具与模具固定环呈半圆柱状,一半数量的模具固定环安装在可滑动挡板内侧壁上,另一半数量的模具固定环安装在角度控制底座上表面。通过底座的震荡,减少了充填体内部的孔隙结构,使实验结果较为精确,解决了充填体试件脱模困难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制作不同角度、不同分层的充填体。

    一种管缝式锚杆拉拔仪及其拉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84503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1323962.7

    申请日:202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缝式锚杆拉拔仪及其拉拔方法,属于矿业工程技术领域。该管缝式锚杆拉拔仪包括千斤顶、支架构件、主轴、承力座、滑动座、拉力轴、支撑轴、顶座和抓环,千斤顶固定设置在支架构件的顶端,千斤顶的底端同轴固定设置有主轴,承力座套设在主轴上;千斤顶、主轴和承力座形成锚杆拉拔构件;滑动座套设在主轴上且滑动座位于承力座的下方,承力座通过承力杆与滑动座连接;滑动座的侧面通过旋转座设置有拉力轴,抓环固定设置在拉力轴的底端;顶座固定设置在主轴底端,支撑轴的A端头设置在顶座的侧面,支撑轴的B端头与拉力轴铰接。本发明通过移动滑动座使拉力轴端头的抓环实现向主轴中心线靠近和远离,以测试中匹配不同直径的管缝式锚杆。

    一种充填体动态断裂韧度的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55930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02060.5

    申请日:2022-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填体动态断裂韧度的计算方法,属于矿业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充填体试件;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测试系统对充填体试件进行单轴冲击试验,记录单轴冲击试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对每次单轴冲击试验的实验数据进行动态应力平衡检验,筛选动态应力平衡下充填体试件的应力和应变试验数据;计算出冲击荷载作用下充填体的吸收能WS(t),并绘制出充填体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以0.5倍单轴强度处加载曲线切线斜率为杨氏弹性模量,根据充填体的吸收能和杨氏弹性模量计算出充填体的动态断裂韧度。本发明从能耗角度计算充填体动态断裂韧度,计算过程不涉及试件尺寸参数,计算结果精确,有效避免试件尺寸效应。

    一种分层充填体损伤动态本构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7049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42831.5

    申请日:2022-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层充填体损伤动态本构模型构建方法,属于矿业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均质充填体和分层充填体准静态本构模型,构建充填体动态本构模型;基于充填体动态本构模型,考虑充填体的峰值强度和应变率效应,通过损伤效应确定充填体的损伤动态本构模型;基于损伤动态本构模型,推导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的理论公式;采用Box‑BehnkenDesign设计SHPB实验,通过试验数据和损伤本构模型参数的理论公式对构建的损伤动态本构模型进行验证。本发明分层充填体动态本构模型可以准确反映出爆破荷载作用下充填体的动力学响应及惯性效应、应变率效应等,对深入开展本构模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一种模拟不同角度的分层充填体试件制备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5794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246630.7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不同角度的分层充填体试件制备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底座结构、模具结构,所述底座结构包括角度控制底座、底座,所述角度控制底座一端与底座铰接,所述角度控制底座与底座的内部均设置有电磁线圈,所述模具结构包括可滑动挡板、若干模具、若干模具固定环、若干铁圈,所述可滑动挡板安装在角度控制底座上表面,所述模具与模具固定环呈半圆柱状,一半数量的模具固定环安装在可滑动挡板内侧壁上,另一半数量的模具固定环安装在角度控制底座上表面。通过底座的震荡,减少了充填体内部的孔隙结构,使实验结果较为精确,解决了充填体试件脱模困难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制作不同角度、不同分层的充填体。

    一种智能家庭多元节能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83091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26519.0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家庭多元节能系统及方法,具体是在屋顶上安装太阳能板;在房屋底部安装浅层地热采集管;房屋周边安装小型风力发电机;在房屋中安装储能电池及储热罐;储热罐与水源通过外部水管相连;浅层地热采集管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储热罐的进水口相连;储热罐的出水口与屋内供热水管的进水口相连;屋内供热水管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浅层地热采集管的进水口相连;太阳能板采集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将电能存储至储能电池;风力发电机通过输电线路与储能电池相连,将风力发电得到的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存储至储能电池;房屋内输电线路与外部电网相连。该系统实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外部电能的相互转化,实现最大化节能。

    一种检测露天矿排土场深部岩土含水率的传感器保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541183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631191.6

    申请日:2018-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3/2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露天矿排土场深部岩土含水率的传感器保护装置,包括壳体、传感器,所述壳体设有防水密封腔、渗水腔,防水密封腔与渗水腔由分隔垫隔离,所述传感器由主体、探针、连接线组成,传感器的主体设置在防水密封腔内,传感器的探针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穿过分隔垫延伸至渗水腔内,传感器的连接线一端与主体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外,所述壳体设有将壳体外部与渗水腔连通的渗水孔。本发明通过设置壳体,将测含水率的传感器内置于防水密封腔内,对传感器能起到保护作用,既能保障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又能避免传感器被损害,延长传感器使用寿命,提高检测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