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839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68789.4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在轨可重构模块化卫星,其中功能模块包括三种类型:一类基础功能模块,所述基础功能模块通过不同种类与数量组合后可实现卫星在轨运行的平台功能;一类增强功能模块,所述增强功能模块通过不同种类与数量组合后可实现卫星在轨运行的机动、控制、计算、信息等方面能力提升;一类载荷功能模块,所述载荷功能模块为执行某一类任务的载荷系统及辅助系统的集合,通过选择载荷功能模块种类和数量以满足多类任务需求,本发明提供的在轨可重构模块化卫星,可以扩展在轨功能、增加使用寿命,只需通过在轨模块选配更换,实现卫星的新能力在轨快速生成,从而使卫星具有进化成长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086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542676.2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的在轨区域巡游的轨道设计方法,在轨区域巡游轨道分四段,即低轨巡逻段、初次变轨段、高轨巡逻段和二次变轨段;所述在轨区域巡游的轨道设计方法包括:通过优化算法分配各段运行时间;设计时间分配方案下的高轨巡逻段和低轨巡逻段;以燃料消耗量为优化目标,用总速度增量表示燃料消耗量,优化算法根据不同时间分配方案下的总速度增量进行不断优化,最终给出局部最优或全局最优的时间分配方案。本发采用lambert双脉冲控制算法对变轨轨道进行设计,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轨道,求解最优化在轨区域巡游轨道,具有消耗燃料更少,服务范围更广,鲁棒性更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047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38205.X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空间碎片灵巧信标的智能贴片卫星,贴片卫星上安装有附着载荷,可对空间碎片进行测量、导航和识别,抵近附着于空间碎片上,实现对碎片的灵巧信标。该贴片卫星具有高集成度、具备一定的自主导航能力和自主“无感”贴片附着的特点。贴片卫星可通过批量化布局于密级分布于共面轨道的空间碎片上,实现对其的信标作用,精确监测空间碎片异动,防止由于态势感知系统延迟带来的碎片与卫星相撞的意外事故。发明所述的空间碎片灵巧信标智能贴片卫星关键技术,属于卫星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19874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088463.9
申请日:2022-09-07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电源供电的月面电磁发射系统,包括:核电源发电系统、电能储供系统、运行控制系统、磁悬浮与驱动系统、磁悬浮轨道、航天器;核电源发电系统用于将反应堆热能转换为电能,为电磁发射系统提供所需的初始电能;电能储供系统用于接收由核电源发电系统传输而来的电能并进行存储,需要用电时为发射系统供电;运行控制系统用于对整个电磁发射系统进行启停和运行过程中的控制,确保发射任务按要求实施;磁悬浮与驱动系统用于承载、固定航天器,为其提供驱动动力,为航天器提供发射所需速度;磁悬浮轨道用于支撑磁悬浮驱动系统,实现航天器沿一定方向和角度的加速与起飞;航天器用于承载月球矿产资源货物进入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049940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695145.2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内外双反馈的空间目标部件智能识别方法,包括1)基于空间目标智能识别与损失函数构建的内反馈网络;2)基于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的空间目标图像质量评价和图像质量提升构建的外反馈网络。其中,内反馈智能识别基于VGG16神经网络搭建21层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网络中进一步扩大神经网络感受野以提升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外反馈链路中,图像质量评价采用空间图像常用4大类18项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指标,通过BP神经网络构建空间目标图像质量与部件识别准确率的关系模型,针对影响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敏感项开展图像质量提升,实现消除空间环境固有“低质”影响因素下目标部件识别准确率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5547256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875665.1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1C1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全景态式感知卫星及其设计方法和应用方法,该类卫星通过采用坐标变换的方式来实现相机位置以及相机观测特征轴的设定。该卫星采用多头拼接式图像拼接原理进行设计,形成一种由多个相机组成的集成系统。该集成系统能够对周围空间进行全景成像,实现全景态势感知,卫星在使用中无需对目标特定方向进行定向。在轨工作时,星体对相机的视场无遮挡,任一相机的视场同其相邻相机的视场重叠比例超过5%,满足视场拼接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557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980662.9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其包括:获取航天器的姿态信息,同时获取航天器所处轨道环境的磁场信息;求解期望的姿态控制力矩;求解磁力线圈的期望输出;求解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求解动量轮的期望输出;求解动量轮的实际输出;根据磁力线圈的实际输出和动量轮的实际输出进行姿态控制。本发明的磁力线圈结合动量轮的航天器姿态联合控制方法,控制方式简单,对航天器的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无额外需求,可综合利用星上资源,节约工质,具有算法先进、控制精度高、姿态收敛速度快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51237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59259.6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轨道面内自然伴飞条件下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其包括:设计观测星的初始轨道,使其与目标星满足自然伴飞条件;初始时刻,设定目标星相对于观测星的视线方向为观测方向,观测星的姿态在绕飞过程中保持空间惯性定向;选择观测相机的视场角;确定观测方向与目标星连线夹角的长周期发散模型;根据长周期发散模型,调整所述观测星的姿态。本发明的卫星观测轨道设计方法可降低对观测星在空间绕飞轨道姿轨耦合的机动要求,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简单,成本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