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金属传热汽轮发电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2274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11358925.8

    申请日:2018-11-1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金属传热汽轮发电机组,包括锅炉、汽轮机,锅炉与汽轮机之间设有主蒸汽补热器,还包括液态金属传热回路,通过主蒸汽补热器将来自锅炉的热量传递给主蒸汽,再热机组的再热器也可采用类似设计,由液态金属回路再热蒸汽。主蒸汽补热器为双壳程U形管换热器,壳程为蒸汽,管程为金属,壳体内壁附近设有隔热罩。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液态金属传热汽轮发电机组的工作方法。本发明的700℃等级超超临界机组不需要使用大量的使用镍基合金,从而降低机组造价。

    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34489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718666.3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热源、吸收式海水淡化回路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本发明提供的吸收式海水淡化与闭式循环发电系统通过吸收式海水淡化回路将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释放的废热用于海水淡化,可实现低品位废热的使用,海水淡化能耗低,采用简单回热模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发生器的工作温度较低,可以消纳热源的低温段热量,提高热源效率。

    一种双工质燃煤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7372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4

    申请号:CN201910718662.5

    申请日:2019-08-05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技术方案公开了一种双工质燃煤发电系统,包括锅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超超临界蒸汽循环,具有炉膛、水平烟道及尾部烟道,炉膛的下部设有水冷壁、气冷壁,炉膛的上部设有蒸汽过热器、二氧化碳过热器,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包括主压缩机、低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高压二氧化碳透平、中压二氧化碳透平、低压二氧化碳透平进口、再压缩机及第一发电机,超超临界蒸汽循环包括余热换热器、预冷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给水泵、高压加热器、省煤器、蒸汽过热器、高压蒸汽透平、中压蒸汽透平、低压蒸汽透平、冷凝器及第二发电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发电系统结合了超超临界蒸汽循环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优势,大幅度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

    一种纯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54321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83228.1

    申请日:2019-03-12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氧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包括:二氧化碳泵、中间冷却器、回热器、透平、发电机、预热器、纯氧燃烧锅炉、除尘器、冷却器、水分离器、冷凝器、不凝气体分离器、燃料供给装置、氧气供给装置等。将燃烧室布置到透平排气口下游,产生的热量传递给透平排气工质和燃烧产物气体的混合气,通过回热器将此热量传递给透平进气,混合气冷却后将二氧化碳与水、不凝气体进行分离和处置,燃烧产生的多余二氧化碳直接捕集。本发明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纯氧燃烧锅炉的燃烧热量得到充分利用,并且循环系统发电效率高;系统无烟囱,并可100%捕集二氧化碳,方便地处理排放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污染气体。

    集成二氧化碳循环与液化空气储能的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12304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66777.8

    申请日:2019-03-06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二氧化碳循环与液化空气储能的调峰发电系统及方法,包括液空储能子系统和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液空储能子系统包括空分装置、液氮及液氧储罐、液氮及液氧泵、高低压氮气透平、氮气收集装置、第一发电机、储热装置、传热介质泵、切换阀等。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子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循环泵、高低温换热器、燃烧室、二氧化碳透平、第二发电机、水分离器、冷却器、液体二氧化碳收集装置等。液空储能子系统在低谷时储存电力在调峰时释放,并将天然气的能量在调峰时由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转换为电力,系统储能量大,调峰能力强,具备大规模快速负荷调节能力,系统效率高、无污染、零排放、100%碳捕集,副产品经济价值高。

    一种镁为载体的半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72604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351040.5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半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镁的子系统、镁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电子系统、固碳子系统。可再生能源电厂的冗余电力提供给电解镁厂,电解镁厂生产的镁通过远距离运输环节输送至使用地点。镁与二氧化碳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热输入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化镁给氧化镁固碳装置,氧化镁固碳装置中的碳酸化反应热传递给二氧化碳循环用于发电。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半闭式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方法。本发明可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量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可高效率发电,可固定二氧化碳。

    镁为载体的基于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81720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351042.4

    申请日:2018-11-14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镁为载体的基于汽轮机的能量转换远传及固碳系统与方法,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镁的子系统、镁与水反应子系统、固碳子系统和汽轮发电机组。可再生能源电厂的冗余电力提供给电解镁厂,电解镁的原料为氯化镁可来自西部的盐湖,电解镁厂生产的镁通过远距离运输环节输送至使用地点。镁与水在反应器中反应生成氧化镁和氢,反应热输入汽轮发电机组回路用于发电。镁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镁给氧化镁固碳装置,氧化镁固碳装置中的碳酸化反应热传递给汽轮发电机组回路用于发电。本发明可大量消纳可再生能源,可实现能量的大规模远距离传输,可制备高品质的氢气,可固定二氧化碳,可向汽轮发电机组提供热量。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多能混合发电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30726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80939.5

    申请日:2017-09-26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多能混合发电系统,包括:由压缩机、低温回热器、地热能加热器、高温回热器、太阳能加热器、锅炉、透平、发电机、预冷器、冷却器构成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回路;由注入泵、注入井、生产井、地热能换热器构成的地热注采回路;由循环泵、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储热装置换热器、储热装置、三通切换阀、太阳能补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却器、冷却塔构成的太阳能热转换回路。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的多能混合发电方法。该系统将多种能源相结合,高低温热源互补,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实现多能混合发电;不但可以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并且系统简单、结构紧凑、运行灵活、成本低。

    一种近零排放动力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503810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597472.3

    申请日:2017-07-20

    Inventor: 郑开云 黄志强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零排放动力循环系统,由给水泵、高压加热器、直燃锅炉、高压透平、高压燃烧器、中压透平、低压燃烧器、低压透平、发电机、除氧器、低压加热器、凝汽器、凝结水泵、抽气器、排水口、氧气压缩机、燃料压缩机等组成。采用纯氧燃烧,可实现近零排放,循环热效率高,集成现有成熟技术,研发投入较少,硬件成本较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