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46367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80842.5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系统的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涉及智能交通车路协同技术领域。该车路协同系统的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包括终端层、边缘层、接入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五个层级;终端层,包括人、车、路端的各类设备,如智能手机、数据接收器、硬件传感器、定位设备等,用于各类数据的采集。该方法针对车路协同系统的环境感知、仿真与预测、通信播报、交通引导等测试需求,从测试体系、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车路协同系统测试技术和最新工程实践,深入地分析了车路协同系统测试技术的体系架构、特点和适用范围,极大地促进了智能驾驶汽车技术及产业的快速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527349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67247.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涉及车路协同系统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连接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该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节能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提前向过往的司机提供道路的多种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273491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210867247.8
申请日:2022-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涉及车路协同系统技术领域。该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盒,所述连接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连接盒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内部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该车路协同系统的路测感知设备及其感知方法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节能效果显著,同时能够提前向过往的司机提供道路的多种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53585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884617.9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涉及车路协同技术领域。该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包括自适应融合回归的轨迹质量评估模型,自适应融合回归模型由评估与修正2个网络组成,包括如下执行步骤:S1.对路侧车辆轨迹数据计算轨迹合理性、波动性的相关指标,输人评估网络中融合回归计算,得出质量评估结果。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能够有效表征轨迹数据质量,对于多车交互场景,尽管车辆交互合理性指标与轨迹质量之间相关性较弱且指标适用范围有限,但可考虑将其作为其余评估指标的补充,实现更好的车路协同感知路侧测试数据质量评估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96639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79958.4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杠杆运行角度压差式调节系统,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容积腔、移动体和连接管,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上壁面有一个圆孔,移动杆的下端穿过容积腔上壁面上的圆孔后与移动体的上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上端与杠杆相接触。当发动机进气管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03008987U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220624672.6
申请日:2012-11-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涉及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杠杆运行角度弹簧式调节系统,包括:进气门、排气门、压气机、涡轮、杠杆、挺杆、容积腔、移动体、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上壁面有一个圆孔,移动杆的下端穿过容积腔上壁面上的圆孔后与移动体的上壁面固结在一起,移动杆的上端与杠杆相接触。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下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带动移动杆向上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