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向旋转风机气动性能保持等同的轴流风机翼型

    公开(公告)号:CN108361224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207969.4

    申请日:2018-03-14

    Abstract: 一种正反向旋转风机气动性能保持等同的轴流风机翼型,其翼型在各个计算截面处均采用全对称流线型翼型,叶片翼型轮廓线与翼型中线对称,且与通过翼型中线中点的垂线亦对称,且叶片截面各中心点连线垂直轴套中心线并通过轴套中心线的中点。该翼型可供相同容量、相同转速、不同转向的电动机配套使用,既可供右向旋转的电动机使用,亦可供左向旋转的电动机使用,且提供的风量、风压值能保持相等,还能实现气流在电动机机壳散热筋中的流动方向亦能保持相同。

    融合自主运动意识的下肢在线行走康复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06030B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510006076.X

    申请日:2015-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种融合自主运动意识的下肢在线行走康复系统及方法,仿照人体正常行走的神经及运动系统而建立,包括脑机接口,正弦发生器和下肢机器外骨骼;脑机接口解码出自主运动意图,将命令实时发送给正弦发生器;正弦发生器接收脑机接口发送的指令,产生符合大脑意图的节律性关节角度信息,并输出到下肢机器外骨骼,控制下肢机器外骨骼完成停止、正常行走、加速、减速四种基本的行走模式。本发明通过这种控制模式,可将受试者的自主运动意识融合到康复训练中;并可实现四种基本的行走模式:停止,正常行走,加速和减速;可实现系统的实时在线控制,并保证平缓的运动和模式间的切换。本发明切实可行,可提高现有外骨骼系统的康复效果。

    融合功能性电刺激的膝关节外骨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5512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97801.3

    申请日:2013-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融合功能性电刺激的膝关节外骨骼系统,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与膝关节外骨骼相连接,控制器与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和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器相连接;控制器通过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控制膝关节外骨骼,控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器,膝关节外骨骼与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器协同工作,并通过控制器控制两者的同步性。本发明通过功能性电刺激发挥病人肌肉的自主力量,康复机器人实施辅助功能,共同作用,为瘫痪病人提供最优的膝关节康复训练。膝关节外骨骼和功能性电刺激的同步性由控制器保证;膝关节外骨骼采用钢丝牵拉的方式驱动膝关节运动,钢丝与弹簧和拉力传感器相连,提供更好的力控制,并为康复运动的主动控制提供了可能。

    淌水板和集水槽一体化结构的超低噪声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651842A

    公开(公告)日:2005-08-10

    申请号:CN200510024026.0

    申请日:2005-02-24

    Abstract: 淌水板和集水槽一体化结构的超低噪声冷却塔,属于流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收水器,风机,进水管,喷嘴,填料,以及由淌水板、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组成的一体化结构。淌水板是一双曲率弧形板,在其底部弯曲成截面呈椭圆形的大集水槽,小集水槽位于淌水板背面、大集水槽上方,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均与淌水板光滑连接成一体。淌水板、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一体化结构安装在填料与进风百叶窗之间。两根大排水管分别与大集水槽的两端垂直连通,两根小排水管分别与小集水槽的两端垂直连通,小排水管两端用无孔法兰密封,大排水管一端用无孔法兰密封,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泵吸入总管连接,小排水管通过连接管与大排水管相连。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降低淋水噪声和节能作用。

    紧凑型单吸式离心通风机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30480B

    公开(公告)日:2013-07-03

    申请号:CN201110190118.1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单吸式离心通风机,风机结构采用单吸式离心叶轮、半蜗壳加装特殊导叶,并将叶轮放置在尺寸狭窄的三角形腔体内,四段不同长度的半蜗壳绕叶轮的旋转中心依次分布,半蜗壳的型线均为对数螺旋线;根据风机功能要求,在叶轮排风端加装多个特殊的导流叶片,特殊导叶的形状、相对位置和结构尺寸按流道中流速均匀性、阻损小和转向渐扩特征组织气流而确定,通过导叶分配各排风口流量,在三角形腔体空间内进行流量的有效控制,并实现转向导流和速度的稳态渐变,减少脱流和分离,有效降低流阻。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安装空间狭窄、安装条件苛刻的场合。

    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双叶轮轴流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00445569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10023253.6

    申请日:2006-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双叶轮轴流风机,以现有包括机壳、前后叶轮及电机的轴流风机为基础,将电机的轴向支撑板改为按气流方向设计的流线型导向板,电机支撑板与分布在电机外周且固定在机壳上的流线型导叶共同构成中间导叶,再同时改进前后叶轮的叶型设计,叶片采用外宽内窄前掠状,并按不等距方式排列在轮毂上,叶片内外径截面重心联线与径向直线间的夹角为20°~30°,相邻叶片间的夹角为55°~95°。本发明新型流线型电机支撑板及叶轮叶片,可改善风机运行条件,提高风机效率,降低气流分离,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节能和降噪。

    紧凑型单吸式离心通风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0480A

    公开(公告)日:2011-11-02

    申请号:CN201110190118.1

    申请日:2011-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单吸式离心通风机,风机结构采用单吸式离心叶轮、半蜗壳加装特殊导叶,并将叶轮放置在尺寸狭窄的三角形腔体内,四段不同长度的半蜗壳绕叶轮的旋转中心依次分布,半蜗壳的型线均为对数螺旋线;根据风机功能要求,在叶轮排风端加装多个特殊的导流叶片,特殊导叶的形状、相对位置和结构尺寸按流道中流速均匀性、阻损小和转向渐扩特征组织气流而确定,通过导叶分配各排风口流量,在三角形腔体空间内进行流量的有效控制,并实现转向导流和速度的稳态渐变,减少脱流和分离,有效降低流阻。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安装空间狭窄、安装条件苛刻的场合。

    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单叶轮轴流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00445568C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10023254.0

    申请日:2006-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单叶轮轴流风机,用加装前导叶的单叶轮结构替代二级叶轮串联运行结构,采用前导叶+叶轮+后导叶的技术方案,在叶轮的前面加装反向导流叶片,再将电机的轴向支撑板改为按气流方向设计的流线型导向板,同时改进叶轮的叶型设计,叶片采用外宽内窄弯掠组合状,并按不等距方式排列。为改善流场,还可进一步将电机装在圆柱形内筒体端盖上,内筒体与机壳用后导叶连接。风机转动时,空气经反向前导叶产生预旋再流入叶轮,提高了叶轮的作功能力,新型流线型电机支撑板及叶轮叶片,可改善风机运行条件,提高风机效率,降低气流分离,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节能和降噪。

    淌水板和集水槽一体化结构的超低噪声冷却塔

    公开(公告)号:CN100392340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510024026.0

    申请日:2005-02-24

    Abstract: 淌水板和集水槽一体化结构的超低噪声冷却塔,属于流体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收水器,风机,进水管,喷嘴,填料,以及由淌水板、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组成的一体化结构。淌水板是一双曲率弧形板,在其底部弯曲成截面呈椭圆形的大集水槽,小集水槽位于淌水板背面、大集水槽上方,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均与淌水板光滑连接成一体。淌水板、大集水槽和小集水槽一体化结构安装在填料与进风百叶窗之间。两根大排水管分别与大集水槽的两端垂直连通,两根小排水管分别与小集水槽的两端垂直连通,小排水管两端用无孔法兰密封,大排水管一端用无孔法兰密封,另一端通过法兰与泵吸入总管连接,小排水管通过连接管与大排水管相连。本发明具有显著的降低淋水噪声和节能作用。

    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双叶轮轴流风机

    公开(公告)号:CN1793667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610023253.6

    申请日:2006-0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牵引电机制动冷却系统双叶轮轴流风机,以现有包括机壳、前后叶轮及电机的轴流风机为基础,将电机的轴向支撑板改为按气流方向设计的流线型导向板,电机支撑板与分布在电机外周且固定在机壳上的流线型导叶共同构成中间导叶,再同时改进前后叶轮的叶型设计,叶片采用外宽内窄前掠状,并按不等距方式排列在轮毂上,叶片内外径截面重心联线与径向直线间的夹角为20°~30°,相邻叶片间的夹角为55°~95°。本发明新型流线型电机支撑板及叶轮叶片,可改善风机运行条件,提高风机效率,降低气流分离,实现了较大幅度的节能和降噪。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