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循环装置
    1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04173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480077187.3

    申请日:2014-03-1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安全且高性能的制冷循环装置:即使将会发生歧化反应的制冷剂作为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之一使用于制冷循环装置,也能避免引起制冷剂的歧化反应的条件产生。以含有第一制冷剂和第二制冷剂的非共沸混合制冷剂作为工作制冷剂,所述第二制冷剂具有在同一压力下比第一制冷剂的沸点高的特性。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具有按照如下的顺序连接而成的主路径: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阀、气液分离器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第一制冷剂具有产生歧化反应的特性,在压缩机启动之后的初始状态下进行如下的初始运转:基于气液分离器内的液体制冷剂量,相比于正常运转而抑制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

    空调机的室内机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67813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80098815.1

    申请日:2020-06-19

    Abstract: 空调机的室内机具备:壳体,其构成外壳;室内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在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轴流风扇,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将空气向前方输送,壳体具有:吸入空气的吸入口,其形成于比室内热交换器靠后方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一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下部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二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一侧部的位置;吹出空气的第三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另一侧部的位置;以及吹出空气的第四吹出口,其形成于壳体的比轴流风扇靠前方的上部的位置。

    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76431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480082928.7

    申请日:2014-1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59 F24F1/0025 F24F1/0057

    Abstract: 本空气调节装置的室内机具备主热交换器单元和副热交换器单元,主热交换器单元具有:被配置在箱体的前面侧的第1主热交换器,所述第1主热交换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1传热管;和被配置在箱体的背面侧的第2主热交换器,所述第2主热交换器具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2传热管。副热交换器单元具备:被配置在第1主热交换器的下风位置的下风侧第1副热交换器,所述下风侧第1副热交换器具有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传热管;和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所述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具有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传热管,所述下风侧第2副热交换器以其下端面位于风路壁上的方式处在第2主热交换器的下风位置,并将第2主热交换器的上部的一部分覆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