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4713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110303007.7

    申请日:2011-09-2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该锂离子二次电池使用了与锂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通过制成能够自由调整负极集电体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和维氏硬度的构成,能够抑制负极活性物质的脱落、并且抑制负极的变形。该锂二次电池具有在负极集电体的至少一个面上形成有负极合剂层的负极、正极和隔膜,上述负极合剂层中包含由硅形成的负极活性物质,上述负极集电体具备由Cu-Fe-P合金箔形成的基材和设置于该基材的两面且由纯铜形成的表面层,该表面层的维氏硬度为120、且比上述基材的维氏硬度低地构成,并且,上述负极集电体的屈服强度为308MPa。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0106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880012153.4

    申请日:2018-03-08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经由绝缘性的隔板将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缠绕所获得的电极体(14),该正极板在带状的正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正极活性物质层,该负极板在带状的负极集电体的表面形成有负极活性物质层。在电极体(14)的最外周设有负极集电体露出的负极集电体露出部(37b),用粘附于负极集电体露出部(37b)的胶带(40)固定负极板的卷绕结束端(12a)。胶带(40)分别从负极板(12)的轴向两端起粘附到负极板(12)的轴向长度的14%以内的区域。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867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980019988.7

    申请日:2019-02-15

    Abstract: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抑制粘贴于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的胶带的伴随着充放电的断裂。本公开的一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卷绕型的电极组(14);以及胶带(40)、(41),粘贴于电极组(14)的最外周面,以使在电极组(14)的最外周面固定电极组的卷绕结束端(E)。胶带(40)、(41)具有:包含基材层和粘合层的2个粘合区域(42)、(43);和被2个粘合区域(42)、(43)夹着且仅包含基材层的非粘合区域(44)。非粘合区域(44)被配置为在卷绕方向上跨越位于电极组(14)的最外周的卷绕结束端(E)。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492528A

    公开(公告)日:2020-08-04

    申请号:CN201880081176.0

    申请日:2018-12-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硅化合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抑制负极的变形。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将正极(11)与负极(12)夹隔着间隔件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在负极合剂层(41)中,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硅化合物。负极合剂层(41)的卷绕开始侧端(42)超过正极合剂层(31)的卷绕开始侧端(32)地向电极体的卷绕开始端侧延伸出来。负极合剂层(41)中的从正极合剂层(31)的卷绕开始侧端(32)延伸出来的部分的长度Y(mm)与硅化合物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总质量的比例X(质量%)满足Y≥3X-15(6≤X≤15)的关系。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75305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80019858.4

    申请日:2017-03-10

    Inventor: 小林径

    Abstract: 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正极(11)和负极(12)隔着隔离件(13)卷绕而成的卷绕型的电极体(14)。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负极导线(20a)与朝向径向内侧的负极集电体的内表面X接合,在负极导线(20a)与负极集电体的重叠部的表面之中、至少电极体(14)的径向外侧的表面贴付绝缘带(40)。绝缘带(40)具有基材层、粘合剂层、以及形成于它们之间的无机粒子含有层,无机粒子含有层相对于该层重量含有20重量%以上的无机粒子。

    锂离子二次电池
    1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35027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010289863.7

    申请日:2010-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在采用与锂进行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的圆筒型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既能够抑制伴随着螺旋状电极体膨胀的充放电特性的劣化,又能够有效抑制正极和负极短路。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有螺旋状电极体(20)和圆筒型的电池容器(10)。螺旋状电极体(20)具有负极(21)、正极(22)和隔片(23)。负极(21)具有包含与锂进行合金化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21b)、(21c)。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施力部(20a)。施力部(20a)被设置成在螺旋状电极体(20)的中心与螺旋状电极体(20)抵接。施力部(20a)可以缩径。施力部(20a)至少在缩径时朝向直径方向外侧对螺旋状电极体(20)进行施力。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337752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880014037.6

    申请日:2018-03-2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负极引线与负极集电体的卷绕开始侧端部接合的缠绕型的电极体中,能够抑制伴随着充放电循环的极板变形。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括缠绕型的电极体(14)。负极(12)具有与负极集电体的卷绕开始侧端部接合的负极引线(20a),并从卷绕方向内端隔着隔板(13)以不与正极(11)对置的状态缠绕一圈以上。负极(12)具有粘附到负极集电体使得在卷绕方向上跨越负极引线(20a)的表面的绝缘带(40)。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4354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980037147.9

    申请日:2019-05-2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利用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贴合胶带的构成,来抑制可能成为内部短路的原因之一的极板变形。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具有正极板和负极板的卷绕型的电极组、和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贴合的胶带。胶带具有包含基材层和粘合层的2个粘合区域、和夹在2个粘合区域之间且仅由基材层构成的非粘合区域。从卷中心轴向卷外侧观察电极组的情况下,非粘合区域与正极板中的正极集电体的卷内侧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卷外侧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以及负极板中的负极集电体的卷内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和卷外侧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至少1个的卷绕结束端重叠。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36894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980038122.0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涉及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包含具有正极板和负极板(12)的卷绕型的电极组(14)、以及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贴合的胶带(40、41)。负极板的集电体在电极组的最外周面的卷绕方向的至少一部分露出,集电体与壳主体接触。胶带(40、41)具有基材层、和在基材层的卷内表面沿卷绕方向连续地配置的粘接剂层。在将胶带(40、41)的从卷内表面观察的区域划分成由基材层构成的第1区域(42)、和由基材层及粘接剂层构成的第2区域(43)时,在电极组(14)的卷绕轴方向上,第1区域(42)在胶带(40、41)的两端部中的至少电极组的中央侧的端部与第2区域(43)邻接配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