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1959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0710306887.7

    申请日:2007-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G02F1/1345 G02F2001/13456

    Abstract: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信号供应线减小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尺寸,每条数据信号供应线分别利用不同的金属线将像素数据电压供应给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在基板上相互交叉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绝缘层安置在其间;形成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的每个交叉点上的薄膜晶体管;显示区域,在其上形成有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第一数据信号供应线,包括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一导电层,在位于显示区域的外围的非显示区域中;和第二数据信号供应线,与第一信号供应线相互替换,栅极绝缘层安置在其间,第二数据信号供应线包括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二导电层。

    显示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18357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710138234.2

    申请日:2007-07-31

    Inventor: 崔晋荣 全珍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659 G09G3/3677 G09G2330/021

    Abstract: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用于传送普通栅极信号的多条栅极线;与栅极线交叉,用于传送数据电压的多条数据线;以及平行于栅极线延伸,用于传送存储信号的多条存储电极线。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以矩阵排列的多个像素,每个像素具有连接到栅极线和数据线的开关元件、连接到开关元件和公共电压的液晶电容器、以及连接到开关元件和存储电极线的存储电容器。该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根据普通栅极信号生成伪栅极信号的多个伪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用于根据伪栅极信号生成存储信号的多个存储信号生成电路。

    包括集成触摸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56293A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710162143.2

    申请日:200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3/0412 G02F1/13338 G06F3/044

    Abstract: 显示装置包括多个感测单元、多条第一感测信号线、第一输出单元、第一感测输出线和感测信号处理器。感测单元排列成矩阵,并且根据用户接触产生检测信号。第一感测信号线传输沿第一方向排列的感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第二感测信号线传输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排列的感测单元的检测信号。第一输出单元顺序地输出第一感测信号线的检测信号。第一感测输出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用于传输第一输出单元的检测信号。感测信号处理器通过处理第一感测输出线和第二感测信号线的检测信号来确定是否进行了接触。通过少量配线顺序地输出行和列感测信号线的感测数据信号,可以减小液晶面板组件的非显示面积。因此,可以减小IC尺寸。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21959A

    公开(公告)日:2008-07-16

    申请号:CN200710306887.7

    申请日:2007-12-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G02F1/1345 G02F2001/13456

    Abstract: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数据信号供应线减小薄膜晶体管基板的尺寸,每条数据信号供应线分别利用不同的金属线将像素数据电压供应给数据线。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在基板上相互交叉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栅极绝缘层安置在其间;形成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的每个交叉点上的薄膜晶体管;显示区域,在其上形成有连接到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极;第一数据信号供应线,包括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一导电层,在位于显示区域的外围的非显示区域中;和第二数据信号供应线,与第一信号供应线相互替换,栅极绝缘层安置在其间,第二数据信号供应线包括连接到数据线的第二导电层。

    用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基板

    公开(公告)号:CN1959506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31781.3

    申请日:2006-10-12

    Inventor: 崔晋荣 全珍

    Abstract: 显示基板包括具有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像素部件、具有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像素部件、具有第三开关元件的第三像素部件、第一像素电极、第二像素电极和第三像素电极。第三像素部件与第一像素部件相邻。第一像素电极电连接到第一开关元件,并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像素部件上。第二像素电极电连接到第二开关元件,并形成于第二像素部件的一部分上,第三像素电极电连接到第三开关元件,并形成于第一和第三像素部件上。因此,增加了开口率,借此改进了图像显示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