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阶段可调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49510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30790.2

    申请日:2016-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阶段可调相继增压柴油机增压结构,包括基本涡轮增压器、受控涡轮增压器、基本三通球阀、受控三通球阀,柴油机进气管包括A列进气管和B列进气管,柴油机排气管包括A列排气管和B列排气管,柴油机A、B列进气管通过进气连通管实现互通,柴油机A、B列排气管通过排气连通管实现互通;中冷器分别安装在柴油机进气管上,空气阀安装在受控压气机出口处,基本三通球阀安装在基本涡轮出口管道处,受控三通球阀安装在受控涡轮入口管道处。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改善涡轮增压器和柴油机的匹配性能,特别是能满足中低负荷不同转速下增压柴油机的进气需求,提高了增压柴油机的整机性能。

    一种增压柴油机复合相继增压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349509U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20030704.8

    申请日:2016-0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压柴油机复合相继增压结构,包括A列气缸、B列气缸、第一涡轮增压器、第二涡轮增压器,在第一涡轮和排气连通管之间的A列排气管上安装基本三通阀,基本三通阀的第一通道连接排气连通管,基本三通阀的第二通道连接第一涡轮,基本三通阀的第三通道连接进排气旁通管,在第二压气机和进气连通管之间的B列进气管上安装受控三通阀,受控三通阀的第一通道连接进气连通管,受控三通阀的第二通道连接第二压气机,受控三通阀的第三通道连接进排气旁通管。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了涡轮增压器的流量范围和工作效率,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柴油机的运行特点。

    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稳定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492968U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420785196.5

    申请日:2014-12-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相继增压柴油机切换稳定装置,基本增压器的压气机通过A列进气管连接柴油机气缸,基本增压器的涡轮通过A列排气管连接柴油机气缸,受控增压器的压气机通过B列进气管连接柴油机气缸,受控增压器的涡轮通过B列排气管连接柴油机气缸,A列进气管上安装A列中冷器,B列进气管上安装B列中冷器、空气阀、放气阀,B列排气管上安装燃气阀,A列进气管和B列进气管之间通过进气连通管连通,A列排气管和B列排气管之间通过排气连通管,受控增压器的轴通过离合器连接电机。本实用新型消除相继增压系统切换时间延迟问题,防止发动机转速波动,提高了切换过程的稳定性。

    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253455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688231.1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水冷式压气机结构,包括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压气机背盘、连接轴,压气机叶轮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压气机叶轮盘下方依次安装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连接轴依次穿过压气机叶轮盘、扩压器轮盘以及压气机背盘,扩压器轮盘和压气机背盘与连接轴之间通过轴承相连,压气机叶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压气机叶片,扩压器轮盘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安装扩压器叶片,压气机背盘里设置冷却水通道,压气机背盘侧面分别安装连通冷却水通道的冷却水入口和冷却水出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柴油机的冷却水对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进行冷却,有效降低了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的热负荷,保持增压器运行的高效性。

    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4175420U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20613664.0

    申请日:2014-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相继增压系统喘振预测控制装置,包括动态压力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放气阀以及喘振预测控制器。空气流量计和动态压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压气机进、出口,转速传感器安装在压气机一侧,放气阀安装在压气机出口。数据采集模块采集和储存增压压力、增压器转速以及空气质量流量参数的实时数据,并传输到预测前处理模块;参数数据被传输至灰色预测模块,进行灰色预测;将预测结果和实测喘振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发生喘振,并发出指令调整放气阀的开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快捷、精确的对喘振现象进行在线预报和控制,消除了预防措施的滞后性。

    一种柴油机四级切换顺序增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714415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274480.5

    申请日:2016-04-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四级切换顺序增压装置,包括柴油机、大涡轮增压器、小涡轮增压器、控制单元、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大涡轮增压器和小涡轮增压器并联布置且二者的涡轮均有双进气口,通过管路的不同设置及配合相应的阀体实现四级增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用大小两台涡轮增压器并联布置,能够在柴油机不同工况实现四种不同程度的增压效果,使增压系统的特性更加接近柴油机的需求。

    一种基于废气利用的二级增压柴油机液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578384U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20274483.9

    申请日:2016-04-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废气利用的二级增压柴油机液压装置,包括供油泵、液压泵、减速齿轮、高压级涡轮增压器、低压级涡轮增压器、柴油机、第一液压马达、第二液压马达等,油管依次穿过液压泵、控制单元、第一液压马达、第二电磁阀、控制单元、液压泵并形成一个封闭的液压工作回路一;油管依次穿过液压泵、控制单元、第一电磁阀、第二液压马达、控制单元、液压泵并形成一个封闭的液压工作回路二。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在低压级增压器切入时可以辅助其快速启动,另一方面解决在柴油机运行在高工况时增压比过高导致的柴油机燃烧变差、烟度排放增加等问题,同时为柴油机提供辅助推进动力。

    基于高压气源的单缸柴油机EGR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207006U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21041635.2

    申请日:2015-1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高压气源的单缸柴油机EGR装置,包括单缸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进气三通阀、排气三通阀,进气三通阀包括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进气口通过高压外气源进气阀连通高压外气源,第一出气口与单缸柴油机之间设置第一进气支路,第二出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之间设置第二进气支路,排气三通阀包括排气口、第一废气口和第二废气口,排气口与单缸柴油机相连,第一废气口通过第一废气支路连通大气,第二废气口与涡轮增压器的压气机之间设置第二废气支路,压气机通过EGR管路连接第一进气支路,EGR管路上依次设置单向阀、控制电磁阀。本实用新型克服了进气压力过高、排气压力过低而造成的无法回流等问题。

    涡轮内部切断阀
    17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677242U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20320608.2

    申请日:2015-05-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涡轮内部切断阀,包括涡轮壳体、蜗壳、电机、驱动杆、导杆、阀门,蜗壳固定在涡轮壳体上,阀门设置在涡轮壳体里,阀门的端部设置成梯形,蜗壳的入口处设置与阀门端部配合的梯形槽,阀门与导杆固连,导杆通过涡轮壳体上的导向槽伸出至涡轮壳体外部并与驱动杆相连,驱动杆上设置有齿条,电机连接并驱动齿轮,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本实用新型通过步进电机控制阀门的开闭,响应速度快,能够实现增压器自由地切入切出,梯形槽和阀门组成的密封面不仅实现良好的密封作用,而且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和安装误差范围内梯形槽还能够对阀门的关闭起到自动定位作用。

    叶片式径流阀
    18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253986U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20688220.3

    申请日:2014-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叶片式径流阀,叶片式径流阀,包括叶片连杆单元、步进电机、连接板和齿圈,连接板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前后布置,齿圈安装在连接板周向的外侧,步进电机输出端与齿圈啮合,叶片连杆单元包括静叶片、连杆、固定轴,固定轴上端固定在上连接板外并与连杆第一端相连,固定轴下端与静叶片相连,连杆的第二端设置通透的槽,齿圈上设置凸起的柱体,连杆通过槽套在柱体上,叶片连杆单元沿连接板周向均匀布置,静叶片在步进电机的带动下绕各自对应的固定轴转动,相邻静叶片间,一个静叶片压力面和另一个静叶片吸力面贴合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实现可靠的密封,还能适应各种温度的变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