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69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73624.5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哌啶基BODIPY类红光荧光染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荧光染料通过1,3,5,7-四甲基-8-(2,4,6-三甲基苯基)氟硼二吡咯化合物与对氟苯甲醛的缩合反应制备。该染料能用于检测溶液pH值,对pH的检测范围在1-7。且该染料具有较好的细胞渗透性,能用于细胞内荧光成像。可作为性能优异的红光染料,在荧光成像、生物荧光分析、荧光传感器、荧光标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551070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810561675.1
申请日:2018-05-30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39/7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樟脑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抗肿瘤活性研究。本发明利用樟脑为原料,在碱性催化条件下,分别与不同的芳香醛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得到系列α,β-不饱和酮,再经叔丁醇钾催化,与盐酸胍发生成环反应得到系列樟脑基嘧啶类化合物,并对所合成的樟脑基嘧啶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研究。实验表明,樟脑基嘧啶类化合物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对正常细胞人胃粘膜细胞(GES-1)毒性较小,具有潜在的抗肿瘤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8409765B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10269334.7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诺蒎烷基β‑二酮二氟化硼络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β‑蒎烯的氧化产物诺蒎酮为原料,制备新型的诺蒎烷基β‑二酮二氟化硼络合物3a和3b。诺蒎酮与对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a和对溴苯甲酸甲酯1b进行克莱森缩合反应,分别制得诺蒎烷基β‑二酮化合物2a和2b;化合物2a和2b再与三氟化硼乙醚进行络合,分别制得诺蒎烷基β‑二酮二氟化硼络合物3a和3b。诺蒎烷基β‑二酮二氟化硼络合物3a和3b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其荧光量子产率高,将其作为发光材料应用到电致发光器件中,器件发出蓝绿色光。表明诺蒎烷基β‑二酮二氟化硼络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在制备电致发光器件中将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407755A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10776338.9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35/02 , C09K11/06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肼的2,3-蒎二酮基咪唑型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天然可再生资源β-蒎烯的衍生物2,3-蒎二酮为原料,与对苯二甲醛和乙酸铵进行一步环化反应,得到4-(5,5-二甲基-4,5,6,7-四氢-1H-4,6-桥亚甲基苯并[d]咪唑-2-基)苯甲醛;4-(5,5-二甲基-4,5,6,7-四氢-1H-4,6-桥亚甲基苯并[d]咪唑-2-基)苯甲醛与2-氰基乙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2-氰基-3-(4-(5,5-二甲基-4,5,6,7-四氢-1H-4,6-桥亚甲基苯并[d]咪唑-2-基)苯基)丙烯酸乙酯。2-氰基-3-(4-(5,5-二甲基-4,5,6,7-四氢-1H-4,6-桥亚甲基苯并[d]咪唑-2-基)苯基)丙烯酸乙酯能与肼进行专一性反应,在365nm紫外光下溶液的荧光颜色由橙黄色变为蓝绿色,对肼具有专一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作为检测肼用荧光探针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723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387624.6
申请日:2019-05-0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HSO3-及水合肼的双功能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备方法以3-(4″-甲酰基-1′,1″-联苯-4′-羰基)诺蒎酮与2-氰基乙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3-(4″-((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1′,1″-联苯-4′-羰基)诺蒎酮;3-[4″-(1-氰基-2-乙酯基)乙烯基-1′,1″-联苯-4′-羰基]诺蒎酮与三氟化硼乙醚反应,得到3-[4″-(1-氰基-2-乙酯基)乙烯基-1′,1″-联苯-4′-羰基]诺蒎酮基氟硼络合物。本发明制备的3-(4″-((2-氰基)丙烯酸乙酯基)-1′,1″-联苯-4′-羰基)诺蒎酮氟硼络合物,与HSO3-根离子络合后,溶液的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蓝色;与水合肼反应后,溶液的荧光颜色由蓝绿色变为黄色,可作为双功能荧光探针在识别HSO3-根离子和水合肼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1568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47492.4
申请日:2019-04-2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ODIPY类酸性pH响应的近红外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结构式如式(I)所示,该荧光探针通过2,6-二乙炔基噻吩BODIPY衍生物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缩合反应制备。本发明所述的荧光探针化合物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纯化步骤简便,且在很窄的酸性pH范围(pH=1.7-3.5)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该探针在结合H+前后颜色变化明显,可裸眼识别,可通过溶液的颜色变化定性判断环境的pH值,是一种较好的可视化pH荧光探针。该荧光探针在化学反应、环境监测、生态保护等方面对酸度的检测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45948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784711.6
申请日:2017-09-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239/70 , C09K11/06 , C09B5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席夫碱类荧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乙酸为催化剂,天然可再生资源长叶烯的衍生物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衍生物与2‑羟基‑1‑萘甲醛缩合,得到固体状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席夫碱粗产物,将所得粗产物在无水乙醇中进行重结晶,得到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席夫碱类化合物。本发明利用天然产物长叶烯衍生物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为原料,制备了异长叶烷基并嘧啶‑2‑胺席夫碱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在具有很好的固体荧光强度,在日光下表现为黄色,在紫外灯照射下可发出亮绿色或者亮黄色荧光,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可用作一类新型的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0963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53749.7
申请日:2018-09-04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D519/00 , C09K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I)所示的三聚茚基咔咯-卟啉-富勒烯星型化合物的结构及制备方法。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式(II)所示三聚茚醛衍生物在钯催化剂作用下与式(III)咔咯衍生物发生Suzuki偶联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三聚茚基咔咯中间体;然后式(IV)所示的三聚茚基咔咯中间体与式(V)所示的卟啉衍生物在钯催化剂作用下反应得到式(VI)所示的三元体系化合物;最后式(VI)所示的三元体系化合物与富勒烯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得到如式(I)所示的三聚茚基咔咯-卟啉-富勒烯星型化合物。该星型化合物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并具有强的光吸收能力,可用于光吸收天线、太阳能电池、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8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879129.8
申请日:2017-09-2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在固体催化剂酸硫酸氢钠作用下,并在阻聚剂、共沸带水剂的存在下,1,4‑丁二醇与甲基丙烯酸在80‑90℃下反应4‑7小时合成得到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与1,4‑丁二醇摩尔配比为2.10∶1,共沸带水剂正己烷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50%,固体酸催化剂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阻聚剂吩噻嗪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05%。该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合成方法所用的催化剂价格便宜,稳定性好,易与产物分离,不腐蚀设备,达到了清洁生产的目的,产率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9739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711500452.6
申请日:2017-12-29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式(I)所示的三聚茚基BODIPY-富勒烯星型化合物,通过如下方法实现:式(II)所示7,12-二溴三聚茚醛衍生物与式(III)所示meso-苯硼酸酯BODIPY衍生物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式(IV)所示的三聚茚基BODIPY中间体;式(IV)所示三聚茚基BODIPY中间体再与式(V)所示富勒烯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式(I)所示的三聚茚基BODIPY-富勒烯星型化合物;本发明的三聚茚基BODIPY-富勒烯星型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分离简便;合成的星型化合物具有强的光吸收能力,分子内不同基团存在相互作用,且受到光激发后存在高效的分子内能量转移,可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分子吸收天线、模拟生物光合作用等领域。
-
-
-
-
-
-
-
-
-